第二百六十八章 朱棣的盛讚

字數:6209   加入書籤

A+A-


    應天府。

    郭家。

    六七十歲的武定侯郭英,早年跟隨聖人起兵,大小五百餘戰,總計擒斬獲俘人馬一十七萬餘,身受七十餘傷。

    郭英身長七尺,有勇有謀,擅長騎射,一表人才,為人克己,忠德品性深得聖心。

    在自家的家廟,也就是郭府東邊的三間祠屋,祭品有羊一豕一,皆分四體熟薦。

    所有的器皿,都用的二品物件。

    郭家子弟立在堂前,郭英手捧正祔神主櫝置於盤,執事者進饌,讀祝者大聲唱讀。

    家中某某女,在某某年某某月日時分,受某某恩德雲雲,受封於燕王世子妃。

    家族的伯叔諸兄,站立於其前稍東,子弟們立於其後,主婦在西邊,郭彩蓮的母親,以及其餘女性長輩立於其前稍西,婦女立於後。

    一連串的禮儀之後,郭彩蓮盛裝緩行至前,家中長輩嚴肅的家訓,類似操持家業,孝順長輩,照顧子女,保持德孝雲雲。

    此時的郭彩蓮,第一次在這種場合,成為視線的焦點,家族的期許,以及未來的期盼,乃至心中隱隱的幸福,讓她臉色紅白不定,努力保持鎮定。

    至於和燕王府的媒妁之禮,由家中長輩負責,郭彩蓮並不用出麵,但是早已有人興奮的講給了她聽。

    和燕王府的婚事,非常的幸運。

    如果晚上那麽一個月,秦王去世的消息傳來,原本反對不算激烈的部分朝臣,必然會掀起波浪。

    幸運的是,等秦王去世的消息傳到應天府,郭家已經和燕王府定親了。

    而這件事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運,郭英並不肯定。

    兩個月後。

    在燕王府的人護送下,郭家女抵達北平,奉旨成婚,正式成為燕王府世子妃。

    當今皇帝賜婚封賞,寫入宗室碟文,王府明媒正娶,掌世子妃印冊,就算朱高熾反悔都不行的那種。

    第二日。

    郭彩蓮早早的起身,在丫鬟們的服侍下洗漱,穿大婦禮服,離開世子府,前往王宮問安公婆。

    婚後的生活,沒有少女想的那麽浪漫,甚至有些古板,比起在家中的自由,反倒是顯得受約束。

    可是每晚見到自己的丈夫,少女就覺得幸福。

    朱高熾在郭彩蓮溫軟小手的伺候下,換了一身便服,看著猶小鹿般謹慎的少女,朱高熾交代了幾句。

    “在世子府沒那麽多規矩,你可以隨意些,不過呢,王府畢竟不同別家,盯著的人多,規矩是要有的。”

    “雖然父王和母妃不是苛刻的人,可你是不同的,做事要注意些分寸,最近多辛苦些,對你日後也有好處。”

    這麽不善解人意的語言,在郭家陪嫁來的丫鬟們看來,世子一點也不憐香惜玉。

    她們家的小姐,何時受過這種委屈。

    郭家又不是什麽阿貓阿狗的小門小戶,家裏也出過王妃呢,小姐的三姑姑就是遼王妃。

    郭彩蓮很溫順。

    朱高熾說一句,她就應一句,仿佛很乖,一副逆來順受的小媳婦模樣。

    盯著郭彩蓮一會,見她仿佛真的把自己的話聽進去,朱高熾才停止了訓誡。

    這小女子可不簡單。

    現在不多上些規矩,日後容易鬧出不少事,朱高熾最不喜歡事情超過他的控製。

    比如發展工業。

    他一定要製定好一整套的計劃,環環相扣,力求不出任何意外,嚴格的按照他的規劃進行。

    簡而言之。

    他不喜歡意外。

    而他“一把年紀”了,對兒女之情並不放在心上,什麽情呀愛的,能經過時間考驗的不多。

    雖然喜歡郭彩蓮的年輕與姿容,但要說對她的愛,非要準確的形容,朱高熾更看重郭彩蓮的娘家。

    簡而言之。

    對愛情沒有幻想的朱高熾,在內院的年輕女性們看來,的確頗有些冷麵世子的味道。

    大姐和二姐嫁了人,幾位妹妹還小,兩位弟弟沒有成家,郭彩蓮代替了朱玉英的角色。

    協助徐氏打理王府家業,照顧小姑子小叔叔們,還要出麵接待各家女眷。

    加上初來乍到對王府的陌生,郭彩蓮在朱高熾不在的時候,忍不住哭了幾回。

    她想家了,可是恐怕這輩子都回不去了。

    朱高熾現在很忙。

    許多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仿佛一根鞭子在追趕,他要與時間賽跑,把工業發展推動到新的高度。

    不隻是物質上的,精神層麵更不能落後,相反,精神層麵的建設,比物質層麵的建設更為關鍵。

    北平大劇院。

    朱棣前來觀看,朱高熾在一旁作陪,觀眾包括北平方方麵麵的首腦,有布政司官員,按察司官員,都司官員,長史府官員。

    各衛所的頭腦,以及部分中級軍官,還有中華重工的高層,可以說整個北平府的高層,大多數都在此。

    然後才是邀約的中下級官吏和軍官,以及獲獎的工人,和部分的大商人。

    北平大劇院,已經是北平的文化中心,引領社會民間風氣的風向標,每當有轟動一時的新戲問世,都能改變百姓們的行為。

    書籍為主要文化傳媒的時代,人們的行為被書籍的內容所引導。

    北平大劇院因為朱高熾的原因,不被當做下九流,被工人們所喜愛,那麽大劇院的新戲,自然同樣成為了引導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

    大劇院的演員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這是大劇院開院以來,第二次最隆重的時刻,在排戲的時候,劇院的院長,嚴肅的告誡演員們不能犯錯。

    趙家寡婦獲得了上台的機會,這是她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可心願達成的時候,她被嚇住了。

    “換別人吧,我……我……我下一場戲上台。”趙家寡婦聽到這麽重要的場合讓她上台,她嚇的語無倫次。

    北平大劇院的院長,是中華重工特意從江淮請的戲班主,是當初第一次合作的那批戲班主中的一人。

    之所以如此大動幹戈,是因為此人能摸透小王爺想要的東西,而此人也沒有辜負朱高熾。

    在此人的推動下,北平大劇院的發展沒有令人失望,做出了喜人的成績。

    能超過別人,因為院長有一套識人的本領,任何新戲,他都能挑選出合適的演員。

    經過他的觀察,新戲中救人士兵的妻子的角色,非常適合趙家寡婦,可以說非她莫屬。

    “你沒日沒夜的練習,不就是為了登台?你怕什麽呢。”劇院院長沒有責罵,反而一臉的溫和。

    趙家寡婦羞愧的說道:“我怕演不好。”

    “沒有演不好的說法,隻有角色合不合適。”劇院院長安慰道:“劇院的戲本來就是假的,觀眾來看的時候,就知道是假的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觀眾看戲的時候,忘記這是假的,怎麽才能做到呢?讓每個角色活起來,隻有最合適的演員扮演,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隻有貼合角色的演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貼合角色的演員,哪怕用盡了全部的力氣,也隻能事倍功半。

    趙家寡婦很努力,有股聰明勁,加上現在的角色非常貼合,劇院院長相信她能演出成功。

    經過劇院院長的相勸,趙家寡婦終於打消了顧慮,全身心的投入新戲中。

    不隻是她,每個角色都是劇院院長精挑細選的。

    這些演員們心無雜念,每日早早的來到大劇院,從早到晚忘我的排練。

    大劇院經過許久的發展,舞台布展,道具布置,燈光使用,樂器使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十二平均律的原理下,大劇院請了老樂戶們,發明出了不少新的樂器,讓音樂更加的美妙。

    曲子和調子,曆史的長河遺留下許多許多,有的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有的可以當做素材改進。

    一首接一首的音樂被製作出來,甚至北平大劇院,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音樂大師的年輕人。

    北平大劇院考慮過,是否專門安排一場音樂會,不過北平大劇院的新戲播出排的很滿,所以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幕拉開。

    一首激蕩人心的樂曲,在各種樂器的伴奏下,先響徹了大劇院,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開場是軍營,士兵們嚴格訓練,在休息的時候,軍官訓導軍紀,要求休假外出的士兵們,保持好軍人的形象,不要做出給軍人形象抹黑的事情。

    接著軍隊唱著軍歌,軍歌是結合嶽家軍的事跡。

    “大明軍保家衛國,忠肝忠膽忠國家。百萬精兵鎮山河,鼠輩外寇勿敢侵。”

    “若有外寇來犯之,軍民團結驅外寇。誓死不做亡國奴,誓與國共存共榮。”

    當演員們唱完這首軍歌,軍官就解散了,士兵們高興的散去,有的人打包回家。

    “嘩啦啦。”

    第一場落幕,觀眾席上響起了巨大的掌聲。

    昏暗的燈光下,隻能照清路麵,但仍然可以通過些蛛絲馬跡,看到觀眾們的確被吸引了。

    前排中間的燕王,在他的臉上,人們就可以看到滿意的笑容,並不似客套。

    當朱棣偏過頭,坐在旁邊的朱高熾主動伸過腦袋。

    “老大啊,北平大劇院的模式,這點咱的確得誇你,非常的好,不但要保持,還要大力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