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天變不足畏

字數:5759   加入書籤

A+A-




    對於李斯的諫言,秦始皇早有預
    在夢中,他就是聽從李斯之諫言,實行了“焚書”一
    即便是現在,他依舊覺得“焚書”之舉,有利於大秦之穩
    他雖有意與夢中的做法不同,改變夢中走
    但也是想用一個比“焚書”更狠的舉
    奈何,他想不出其他更狠的
    李斯之智確實常人難
    這也是為何,雖夢中李斯與趙高同流,但秦始皇不忍殺之的原
    否則,趙高早就死
    在秦始皇看來,李斯的作用,絲毫不遜於商鞅、張儀和範雎
    而趙高,弗如遠甚!
    在李斯眼中,秦始皇問政趙高,是恩寵的表現,但真實情況是秦始皇有意為難趙
    之前,秦始皇就有讓趙高“因言獲罪”的想法,卻因美食一事,幾近忘
    現在,這個念頭卻又悄悄死灰複
    秦始皇看著趙高,等待著趙高的回
    李斯被“冷落”一旁,心中越發吃起醋
    不過,對於問題,趙高豈會答錯?
    他從善如流道:
    “李丞相所言極是,臣意與李丞相”
    秦始皇對趙高的這個回答並不滿
    都找不到錯,能滿意嗎?
    秦始皇繼續逼問道:
    “李丞相是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題,朕現在問你,你覺得分封製與郡縣製孰好?”
    李斯的意思是:既然淳於越質疑郡縣製不好,那幹脆把所有讀書人一起給收拾
    這下看誰還敢亂嚼舌根,說郡縣製不好?
    嗯,確實簡單粗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順便將提出問題的人給一並解
    趙高見秦始皇不斷詢問他的意見,也以為是看重他的意
    心中甚至還以為是美食起到了效
    要是好感度能暴漲就更好
    而對於分封製與郡縣製,這兩個製度哪個好的問
    這也算是個問題嗎?
    郡縣製是有其弊端,然分封較郡縣弊端者更
    分封製弊端重重,根本無需無言,曆史早已給出答
    周行分封,有春秋戰國之
    漢行分封,有吳楚七國之
    晉行分封,有齊趙八王之
    明行分封,有燕王靖難之
    唐雖未行分封,但其節度使製度,節度使一人掌管軍政大權,已與諸侯無
    因而,亦發生了藩鎮割
    但凡掌握軍政財權,雖名為諸侯、節度使,實與皇帝無
    “郡縣製優於分封製百”
    “郡縣之製,乃我大秦根本之”
    趙高慨然道:“二世、三世乃至千萬世,都將行此之”
    趙高所言並不為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便是想著其後代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為
    而其創立的皇帝製度、三公九卿製度,郡縣製確實影響千
    隻不過,後世千年並不是秦二世三世四世,而是漢晉隋唐各個王
    秦雖亡,然百代皆行秦
    秦始皇追問道:
    “然淳於越之流言必詆毀郡縣製,且以上三代祖宗之製說之,該如何?”
    趙高沉默一下,毅然道: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坐於下方的李斯,聽到“天變不足畏”五個字後,眼中精光閃
    說的太好
    自他與陛下推行郡縣製以來,艱難險阻,困難重
    但凡遇到一丁點問題,都會有人說這是郡縣製的不好,應該恢複分
    可新事物的誕生,哪有事事順遂的?
    特別是這些儒生,甚至將那些天災人禍,諸如幹旱、蝗災和地動等,都說成是大秦實行郡縣製後,上天的懲
    現在,趙高的一句“天變不足畏”,直接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
    李斯甚至覺得趙高這句話與恩師的一些想法,有異曲同工之
    荀子曾言: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
    所謂的天變,不過是自然的規律而已,與變法無
    李斯看趙高是越來越順
    對了,趙高本就律法極好,也算是他法家之人
    秦始皇也喃喃道:
    “好一個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沒錯,朕為何要師法古人?
    朕德蓋三皇,功過五帝,上三代有人能及朕乎?
    至於這些儒生之言,在朕耳中,不過狺狺狂
    秦始皇看向趙高,似乎是想不到趙高竟能說出這般出彩言語
    見所有人都因趙高所言露出深思模樣,淳於越有些急
    他急忙開口道:
    “趙高,我且問你,分封製固有弊端,然周行分封興盛千年,郡縣製有此先例嗎?
    就算退一步說,郡縣製之弊端就真的比分封製少嗎?
    陛下雖已平定六國,但六國之人或藏於山野,或隱於田間,隻待犯上作
    陛下博望坡遇險,蘭池遇盜,不就是最好的體現嗎?
    但若有嬴姓子弟,鎮守六國舊地,焉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趙高聽之沉
    因為他知道,淳於越之言還是有道理
    郡縣製真的好嗎?
    自然是好
    但大秦剛統一就實行郡縣製,其實並不符合大秦的國
    也沒有與大秦的實際情況相結
    郡縣製從秦朝還是秦國的時候就開始實行
    以前可以,是因為當時秦國國土麵積不大,隻據西
    朝廷命令能夠及時到達秦國各地,朝廷恩威亦可輻射到秦國邊
    可當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國土麵積急劇增加,幅員更加遼
    這時,朝廷恩威已很難達到大秦邊
    這也是秦始皇為何要頻繁出巡的原
    秦始皇五次出巡可與乾隆六下江南完全不
    秦始皇出巡是震懾六國餘孽,而乾隆是純
    嗯,將乾隆與秦始皇比,簡直就像在碰瓷一
    秦始皇出巡震懾六國宵小,威服天下黔首,使大秦威嚴傳遍各
    隻可惜,始皇一死,餘威消
    大秦二世而亡,與郡縣製也是有一定關係
    而如果大秦在一開始,實行分封製,或許會出現上麵所說的諸侯內
    可一時之亂,不會讓大秦二世而
    天下依舊姓
    要知道,大秦剛統一六國時,六國百姓其實並沒有什麽統一的概
    六國百姓隻認六國之王,如齊王、楚王、趙王
    就比如齊地,齊地百姓對齊王的歸屬感遠比對秦始皇要
    不過,他們隻是需要一個齊王,至於這齊王是誰則無關緊
    齊王可以姓薑,也可以姓田,還可以劉,當然更可以姓
    所以,如果秦始皇分封皇室子弟到各地,確實可以更好的穩定地
    說不定真的能夠讓大秦二世三世乃至十幾世為
    隻不過,秦始皇不會如此
    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到最後又要將土地分封出
    這諸侯國,與國中之國,又有何異?
    君主尚未專製,中央也未集權,這樣的大一統未免也太弱
    郡縣製沒有與大秦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分封製又好似國中之
    就沒有什麽其他辦法嗎?
    劉邦倒是想了一
    當年,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實行的便是郡國並行
    雖然,仍有封國,但可謂是退一步而進兩
    郡國並行,穩定了漢朝中央與地方的關
    這才能夠讓漢朝皇帝有時間慢慢加強中央集權,並解決各種王朝危
    如若秦朝也如此,說不定也能如漢朝一般,延續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