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說一段神話
字數:4176 加入書籤
去死與黑豕的對話,並非無人聽到。
其聽到之人,對此番對話,亦頗多感慨。
原來,在去死二人身後有著一群儒生打扮模樣的人。
嗯,說是儒生打扮,其實就是儒生。
這些儒生不經意間聽到了去死二人原本對鹹陽近期變化的感慨,慢慢轉變成對趙高邪乎的驚歎。
你道這些儒生係誰?
正是此前與趙高對峙過的孔鮒、叔孫通、浮丘伯和毛亨幾人。
此刻,這些人手中皆拿著一本紙質書籍。
因此,當他們聽到去死二人說,如今儒生手中皆拿著紙質典籍,且大半都還是“新法家”典籍,他們一陣相顧無言。
孔鮒低頭看了看手中書籍,好在,他拿著並非是“新法家”典籍。
不過,也非趙高編的那個《三字經》。
如今的儒家典籍,除卻《三字經》是紙質的,其他則的全是竹簡。
畢竟被“罷黜”了嘛,怎麽可能還刊印。
孔鮒書中的書籍,既不是“新法家”典籍,又不是儒家的《三字經》,那這位聖人之後手中拿的是什麽?
定睛一看,竟是《三十六計》!
一個廚子……呃,不對,是一個儒生不看菜譜看上兵法啦。
至於孔鮒為何要看《三十六計》,倒不是說儒家精讀百家經典。
而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法家之人,不僅精通他儒家典籍,竟然還會編寫兵書?
此人當真精通百家不成?
孔鮒自是不信,故而在得知趙高寫了一部兵書,並得到通武侯王賁與大將軍蒙恬的讚歎,他立即托叔孫通給他也搞來了一本《三十六計》。
這一段時間,他一直都在精讀《三十六計》。
越看越是驚異。
越看越是驚歎。
越看越是驚駭。
這趙高,又是編寫法家典籍,又是編寫儒家典籍,且皆令人讚不絕口。
如今竟有編寫兵家典籍……這趙高難不成還要一人編寫百家典籍不成?
叔孫通之前與他對話的場景,他至今仍是記憶猶新,仿若昨日。
當他第一次通讀《三十六計》後,叔孫通問他:此書何如?
他沉默片刻,方道:
非兵家之集大成者不能書寫。
叔孫通聞言亦是沉默,然後又道:那“新法家”典籍呢?
他再次沉默後,道:
非法家之集大成者不能書寫。
叔孫通再問:那《三字經》呢?
這一次,他沉默良久,才道:
大道至簡,微言大義,非儒家之集大成者不能書寫。
說完之後,他再次沉默,叔孫通亦是不語。
因為,叔孫通也知孔鮒所言非虛。
在這之後,他便重複閱讀《三十六計》。
能被王賁、蒙恬兩位兵家大者讚揚,當真是每讀每新。
他甚至覺得,應該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起來看。
《孫子兵法》為謀略,為綱領,而《三十六計》則為具體計謀。
沒錯,將這兩本書編到一起,就叫做《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他一個儒家之人,聖人之後,竟對兵法上了癮。
想來,若是以後發生了什麽戰爭,說不定他也會加入其中,為之出謀劃策。
孔鮒一邊往前走,一邊問道:
“叔孫通,你對剛才二人所說,如何看待?”
一群儒生悠然走在田埂之上,去死與黑豕二人在田中駝背彎腰。
工作無有高低貴賤之分,農民耕地,商人剝削,大臣貪汙,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未來。
叔孫通想了想,道:
“雖說是‘新法家’,但裏麵融合了眾多我儒家思想,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聖的‘禮’等。”
叔孫通撿了去死與黑豕二人討論的“罷黜百家,獨尊法術”來說。
他剛說完,浮丘伯便說道:
“‘君君臣臣’這些,趙高若是不提,秦始皇也未必會同意推行他這個‘新法家’。”
正如之前所說,你想讓皇上全力推行你的學說,又不迎合取悅皇上,那皇上憑啥用你?
儒學之所以自漢以後,被曆代王朝奉為官學,可不就是曆代儒生對儒家不斷改造,以此來迎合統治者的需求嗎?
否則,儒家焉能有如此地位?
就如董仲舒的“君權神授”、“天人合一”思想,將皇權神化。
使百姓對皇權有一種天然的畏懼性與服從性。
還有“三綱”,不僅讓臣對君唯命是從,還讓子對父,妻對夫也俯首帖耳。
哦,對了,這個“三綱”,趙高的“新法家”裏也有……
至於“君權神授”和“天人合一”趙高則沒用。
不過,趙高雖未用,但曆代君王都對神啊仙啊特別尊崇。
就如秦始皇一直都在尋仙訪藥,就連能煉丹的方士都比較尊重。
想來若是趙高真將“君權神授”和“天人合一”給提出來,秦始皇說不定也會采納。
之前有一種說法叫:
商之前,皆稱人皇,周以後,都稱天子。
而商紂王帝辛便是最後一位人皇,周武王姬發就是第一位天子。
基於這種說法,有人便道:
紂王為人皇,乃人之皇,代表著人族與一切神聖平起平坐。
甚至具有某種意義上的主導地位。
而周武王為天子,乃是天之子的意思,受命於天。
這就意味著人族對仙神的屈服。
因此,很多人都說,武王伐紂使“天賦人權”變成了“君權神授”。
然而,據說這其實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
說是,人類的起源是女媧造人,女媧是萬人之祖。
夏商兩朝的每一任君主即位,第一件事就是祭祀女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