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這手藝,多帥!

字數:4994   加入書籤

A+A-




                      吃完了午飯後,李逸就回到了餐廳外的空地,動手壘起了饢坑。
    最傳統的饢坑是夯土結構的,用粘土混著羊毛砌築而成,樣子像是倒扣的寬肚大水缸。
    西域南部一些地方會選用硝土來做饢坑胚,不過到了現代,西域省大部分地區的饢坑胚,用的都是便宜、便捷的紅磚了。
    李逸壘的就是這種新式饢坑。
    但雖然說是新式,隻是材質略有不同,但饢坑的形態卻和傳統的饢坑並沒有什麽區別。
    他先用紅磚鋪了個底,然後在紅磚底上抹了一層黃泥,再用其他紅磚壘成了一個圓筒狀的圓柱體。
    紅磚間用泥漿粘連,李逸將黃泥填充到了紅磚的縫隙中,盡量不留半點縫隙。
    到了該盤坑口的位置時,李逸來到了劉藝菲她們踩的第二袋黃泥堆前,分出了一半,堆成了一堆,然後拿出了一袋跑腿小哥從大興的活羊批發交易市場送來的羊毛。
    “都來幫忙撕羊毛。”
    李逸把閑著的幾人都叫了過來,讓他們幫忙,一起把一團一團剪下來的羊毛撕成一絲一縷。
    “為什麽要撕羊毛啊?”
    趙金麥不解。
    李逸拍了拍一旁饢坑的坑口,解釋“打饢是從這個坑口的位置,把手伸進去,把饢餅貼在裏麵的坑壁上的。
    所以這裏會經常承受重量,打饢小夥會按著這裏,或者跪在這保持平衡,所以這裏要盡量牢固一點,饢坑才能用得更久。”
    “還有這種講究?”
    吳壘撕著羊毛,讚歎“逸哥,你是不是會說相聲?”
    “說相聲?”
    李逸沒懂他的意思。
    “人家都說,說相聲的肚子裏有個雜貨鋪,什麽都知道。”
    吳壘笑道“我感覺你就是這樣,好像什麽都知道。”
    “……”
    李逸被他的腦洞搞得有點無語,搖了搖頭才開玩笑道“我這不是雜貨鋪,我這是百科詞典。”
    說著,他就蹲下了身來,把撕好的羊毛放進了泥堆裏,加了點鹽水,開始攪拌了起來。
    很快,羊毛就和黃泥混合了起來,變成了一團滿是絲絮的泥漿。
    趙金麥也幫著一起攪拌,一邊好奇問“逸哥,這個泥巴裏放了羊毛,就能變得堅固嗎?”
    “當然了。”
    李逸笑道“這種動物毛發、植物絲線都是很堅韌的,以前沒有那麽多鐵的時候,都是用羊毛、棉花來當盔甲的。
    包括現代也有用羊毛做的防彈背心,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太牛了。”
    趙金麥感歎“感覺古人的好多智慧,用現代科技再研究一下,都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吳壘聞言,在一旁感慨“對啊!我一直懷疑滑輪鞋的發明,就是借鑒了神行太保戴宗用的甲馬符,戴宗說不定穿的就是世界上第一雙滑輪鞋。”
    “……”
    李逸無語的看著他“你哪怕說是高蹺,我都算伱有點文化。”
    “難道不是嗎?”
    吳壘不服氣。
    李逸歎了口氣“要真是滑輪鞋,那戴宗的外號就不應該是神行太保了。”
    “那是什麽?”
    “神行哪吒!”
    “……”
    一旁的劉藝菲聽得一頭黑線,很是無語“你們倆還真是能聊到一起去啊!我以為你會說沒有那麽好的路況呢!原來是從外號倒推的。”
    直播間觀眾也被這個話題打開了腦洞,紛紛發彈幕討論。
    “我覺得有道理,我也一直懷疑轟天雷淩振是穿越過去的!”
    “哈哈!神行哪吒可還行?不過我也覺得最有可能的是高蹺。”
    “怎麽可能是高蹺?平地上都走不穩,爬山過坎不是更完蛋?”
    “這怎麽從羊毛聊到水滸傳了?這思維跨度也太大了吧?”
    觀眾在熱烈討論,吳壘卻還在纏著李逸問“那你說,戴宗為什麽能日行八百裏?”
    “那是,是有誇張手法的,你不能當真啊!”
    李逸笑著解釋“不過戴宗是有原型的,就是宋朝一種情報傳遞係統,叫急腳遞。
    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錄過急腳遞。
    原文是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炫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裏。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禦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
    當年宋高宗趙構用12麵金牌,急調嶽飛回京,就是通過急腳遞傳的聖旨。
    急腳遞是宋代運送情報的真實職業,是真的可以日行五百餘裏的,裏虛構的戴宗能日行八百裏,雖然是為了藝術,稍作誇張,但也可以理解。”
    聽到李逸說出出處,吳壘這才失望道“好吧,我還以為滑輪鞋是戴宗發明的呢!”
    說話間,羊毛泥已經和好了。
    李逸起身,將羊毛泥蓋在了饢坑的坑口位置。
    混了羊毛的羊毛泥鎖水能力要比普通黃泥更好,因此用抹刀輕輕一抹,表麵就迅速變得均勻而又細膩。
    不過為了更堅固結實,李逸在抹完了坑口後,還用木錘把坑口的黃泥又敲了一遍,讓它的質地更加緊密。
    外層的黃泥就比較簡單了,往剩下的一半黃泥裏加了些稻草秸稈渣,李逸就將它們抹在了饢坑外側。
    這活兒隻能他來,吳壘和黃小明就在旁邊幫他遞著黃泥,劉藝菲和趙金麥則在旁邊給他扇風,喂水,擦汗。
    看到這待遇,直播間觀眾們羨慕不已。
    “靠!我在工地抹灰,怎麽沒有這麽好的待遇?”
    “一個師傅帶四個小工?裏麵還有倆美女?這活兒怎麽不來找我?”
    “逸哥這抹灰的手法不行啊!換我來吧!隻要麥麥喂我喝口水,給我扇扇風,叫我聲好老公就行,不要工錢!”
    “誰有尿?幫我滋醒樓上那小子?”
    “我來!”
    “我先來!我尿黃!”
    在眾人的合作下,隻用了兩個半小時,饢坑就壘好了。
    踩著梯子從饢坑裏跳出來,李逸點燃了一張紙,丟進了饢坑裏,然後俯下身來,在下方的通氣口處聽著紙呼呼的燃燒聲。
    紙燃燒帶來的熱量會讓饢坑裏的空氣被加熱後升騰,而冷空氣則會因為氣壓的緣故,從下方的通氣口裏湧入饢坑。
    這一步測試的是饢坑的通風效果。
    通風效果夠好,饢坑裏的柴火燃燒得才會更快。
    等紙燒完後,李逸就帶著吳壘去庫房裏找了塊防雨的篷布,用梯子和木架搭在了饢坑的上方。
    見狀,趙金麥好奇問“逸哥,讓它暴露在陽光下曬,不是幹得更快嗎?”
    “不行的。”
    李逸解釋“西域省的饢坑是可以直接在太陽下暴曬的,因為西域省的空氣濕度本來就低,這些泥土裏的水分很快就會揮發完。
    但京城的空氣濕度是要比西域省高不少的,而且咱們用的是黃泥,不是水泥,如果任由太陽暴曬,就會讓向陽麵和背陰麵的水分蒸發速度不同,幹濕程度不同,從而形成裂縫。
    最好是讓它陰幹,等幹燥程度差不多了,再點火燒透,饢坑就可以用了。”
    趙金麥聽著,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沒想到這饢坑看著這麽普通,居然有這麽多細節講究。”
    “普通嗎?”
    李逸回頭看著體態圓潤,表麵光滑細膩的饢坑,很有成就感“這手藝,多帥!”
    1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