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醍醐與千層燒餅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A+A-


    就在李逸這邊炒好了五仁餡兒的時候,綿羊那邊忽然喊了聲:“逸哥,你看這個糖漿是不是熬好了?”
    李逸聞聲,就來到了糖鍋前看了眼。
    隻見鍋中的糖漿已經開始有點微黃了,下方浮起的氣泡也變成了芝麻粒大小,而且向上浮動的速度慢了不少,能清晰感覺到,糖漿變得粘稠了很多。
    見狀,李逸點頭說道:“這個程度的糖漿已經就算是轉化完成了,但咱們是要做月餅的餅皮,最好是把顏色再熬深一點。
    你繼續盯著,等它變成香油色,重新開始翻大泡的時候,再來叫我。”
    “好。”
    綿羊應了聲,就繼續盯著鍋裏的糖漿,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著變化的狀態。
    這是難得的實操經曆,她要把經驗都記錄下來。
    繼續熬了十分鍾後,糖漿就已經轉為香油色了。
    看到鍋中重新翻起的氣泡,她就回頭喊道:“逸哥,已經香油色了!”
    李逸正在和麵,聞言搓了搓手上的麵絮,回到了灶台前。
    看了眼鍋中糖漿的狀態,他吩咐:“我手上有麵,不好弄,你先去倒一碗純淨水過來。”
    綿羊依照他說的,倒了碗清水,端到了他麵前。
    “放這兒。”
    李逸抬了抬下巴示意,然後吩咐:“那個袋子是小蘇打,拿過來,用那個小勺挖四平勺,倒碗裏,對,刮平,不用壓。”
    “哦,直接倒進去?”
    綿羊按照他說的,調了一碗小蘇打水,隨後就在李逸的指揮下,直接倒入了鍋中。
    蘇打水入鍋,鍋裏的糖漿頓時沸騰了起來,大股的氣泡翻湧。
    “攪,攪動快點。”
    李逸衝綿羊吩咐:“別怕,現在轉化完了,已經不會反砂了,你要盡快把它攪拌均勻。”
    “為什麽要加蘇打水啊?”
    綿羊手忙腳亂的按照李逸的吩咐攪拌著糖漿,忍不住開口問了句。
    “轉化糖漿熬到剛剛微黃的狀態是最好用的,熬到現在這個顏色就有點太稠了,得加水稀釋一下。”
    李逸解釋:“加小蘇打是為了中和糖漿中的酸,不然吃起來皮的味道會很酸,影響口感。”
    “哦,這樣啊!”
    綿羊手中攪動的動作不停,看著糖漿表麵浮起的泡沫,她忍不住問:“你不是說起泡會結晶嗎?這樣起這麽多泡,沒關係嗎?”
    “現在糖漿已經轉化完了,基本上不會再反砂了。”
    李逸笑道:“而且我讓你快速攪拌,就是要讓氣泡盡量浮到表麵上來。
    加了水稀釋以後,氣泡就不會懸浮在糖漿裏了。
    這些氣泡隻要飄在表麵,它就會自己慢慢破裂開的,不用擔心。”
    聽他這麽說,綿羊這才放下心來。
    看著她將糖漿攪勻後,李逸就吩咐她關了火,把糖漿倒了出來,拿去冰櫃裏降溫。
    而李逸自己則又回到了案台前,繼續和起了麵。
    綿羊把糖漿放好,回到灶台前,看了眼手機裏記載詳細的記事本,心中頗有幾分成就感。
    開心的收起手機,她來到了李逸身旁,看著李逸麵前盆中的麵團,好奇問:“這是要做什麽?”
    “千層芝麻燒餅。”
    李逸一邊說著,一般用力揉捏著盆中的麵團。
    在他的力量加持下,麵團聽話無比,迅速從粗糙的麵絮混成了一體的麵團。
    “燒餅?”
    綿羊聞言,有些遲疑:“燒餅不是自己家裏都能做嗎?”
    李逸聞言,手中不停,看了她一眼,笑道:“怎麽?瞧不上我做的燒餅?”
    “不是不是!我沒有那個意思。”
    綿羊解釋:“我就是覺得,燒餅有點太普通了吧?放在【荷花酥】,【玉蘭酥】那樣的點心麵前,會不會顯得不太匹配啊?”
    “你是想說燒餅上不了台麵對吧?”
    李逸笑著看了她一眼,才說道:“麵點不一定越精巧越好,如果能把最簡單的食材處理好,也能做得很好吃。
    正所謂大道至簡,返璞歸真,麵點白案的最高境界,並不是精細的酥點,而是最簡單的蒸饅頭。
    再者說,你怎麽就知道,我做的燒餅,就不如【荷花酥】好吃呢?”
    聽他這麽說,綿羊沒話講了,隻能笑著抱了抱拳:“好吧,我錯了。”
    李逸見狀,也笑了笑,解釋:“逗你玩的,其實這個燒餅也是有講究的。
    它是酥點的前身,屬於傳統燒餅和各式酥點的過渡產品,在麵點裏地位還是比較重要的。
    而且它的味道也很好吃,你待會兒嚐嚐就知道了。”
    說話間,他已經把麵團揉得光潔柔韌了。
    感受了下回彈的力道,李逸反手將它倒扣在了麵盆下,讓它自己餳著。
    重新拿過一個小盆來,李逸往裏倒了些麵粉,隨後就拿出了一塊黃油來。
    看到李逸拿出黃油,綿羊有些驚訝:“燒餅裏要放黃油的嗎?”
    她拍攝的視頻裏,經常就用到黃油來複刻一些西式的食物。
    但黃油是西式麵點常用的油脂,傳統的燒餅裏放了黃油,那還是中式麵點嗎?
    聽到她的疑問,李逸笑著說道:“這不是黃油,這是醍醐。”
    “啊?”
    綿羊沒聽懂,有些懵:“什麽壺?”
    “醍醐。”
    李逸笑著解釋:“醍醐灌頂的那個醍醐。”
    “???”
    綿羊更懵了:“這不是黃油嗎?”
    “對,是黃油,但在古代,這就叫醍醐。”
    李逸將黃油包裝紙打開,拿了個鍋來,把黃油切成了小塊,放了進去,一邊解釋:“其實酥這個字,是從域外傳進來的,它的意思原本是一種奶製品。
    《大般涅槃經聖行品》中就說過了,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穌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
    這是經文借鑒提煉醍醐的過程,來比喻對智慧的體悟逐步提升的過程,但也由此能得知醍醐的製作方法。
    所謂的酪就是發酵的奶製品,蛋白質有稍許凝結的那種,有點類似於馬奶酒,古代叫酪漿。
    酥就是攪拌提煉出的奶油,醍醐是更純的黃油。
    好酥一石才能有三四升醍醐,這是《新修本草》裏提到過的。”
    聽著李逸的解釋,綿羊更迷糊了:“好吧,就算它是醍醐,但和燒餅有什麽關係?你要用黃油做燒餅?”
    “我要用它做千層芝麻燒餅。”
    李逸開了火,熬煮著鍋中的黃油:“這個燒餅就是用黃油做油酥的,據說它是專門為了玄奘法師製作的。”
    聽到這話,綿羊已經徹底懵了。
    直播間裏也是彈幕紛飛。
    “怎麽又繞到西天取經去了?難道是我孫大聖做的?”
    4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