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方製衡(4/7,除夕爆更,求月票!!!)

字數:5104   加入書籤

A+A-


    “那麽,陛下準備讓王彥忠去往何處呢?”
    楊林微微躬身,口中問道。
    聽到楊林之言。
    楊堅微微一笑,也不回答,反問道“依虎臣之見,王彥忠該去往何處?”
    楊林略加思索,旋即拱手說道“承蒙陛下恩典,若想要提拔王彥忠,無非兩處可以選擇……其一,乃是京畿之地,其二,乃是邊庭重鎮。”
    “接著說下去。”
    楊堅擺了擺手,讓楊林繼續。
    於是,楊林又說道“若是在京畿之地,王彥忠與陛下相近,便多了幾分立功的機會,不過如今有宇文成都執掌左武衛,其他諸衛,據臣所知,應當沒有空缺。”
    楊堅微微點頭,說道“不錯。”
    楊林拱拱手,轉而看向地圖,口中道“若是如此的話,陛下準備將王彥忠派往邊庭重鎮……這個嘛,臣就不好猜了。”
    “哈哈哈哈!你我兄弟同心,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楊堅今日心情不錯,大手一揮,讓楊林接著說。
    楊林見狀,行了一禮,口中又緩緩說道“邊庭重鎮,無非就是四個方向;東麵,臣坐鎮登州,唐壁為濟南府節度使,並沒有什麽空缺;南麵,南安國內亂已平,越國公與楊玄感坐鎮其中,也沒有什麽重要之處空出;西麵,則是渭西王焦本忠與長城大都督史萬歲坐鎮,那邊的異族已經被兩位殺破了膽,自然不敢貿然進兵;至於北麵……”
    說到這裏。
    楊林微微一愣。
    他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東北方向的一處地帶。
    那裏,雖然是大隋的領土。
    可是,大隋直屬的兵馬,卻從未曾涉足。
    那裏,正是北平王羅藝的領地。
    “莫非陛下下你要讓王彥忠去往北平府一帶任職?”
    楊林思索片刻,旋即轉過身來,對楊堅道。
    楊堅不置可否,轉而問楊林“虎臣以為如何?”
    楊林說道“北平之地,皆為羅藝管轄,此乃陛下之前定下的旨意,若輕易修改,恐怕難以服眾。”
    “嗬嗬嗬……難以服眾?”
    楊堅冷笑一聲。
    旋即,他接著說道“此番虎臣征討北遼國,可是有渤海國的兵馬出現?朕曾經答應他,不幹涉北平府軍政大事,其前提條件,正是要他羅藝牧守一方,作為我大隋屏障,可現在,渤海國跨海而來,已經殺到了北遼國中,羅藝那時候在幹什麽?”
    “若是以這等理由加派兵馬前去,倒也無懈可擊。”
    楊林點點頭,說道。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羅藝雖然目下忠於大隋,可他的後人呢?朕現在安排兵馬前去,就是要製衡於他,倘若事情有變,就地便可處置。”
    楊堅負手而立,一雙眼眸望著地圖,喃喃自語道。
    隨後。
    他轉過身,對楊林說“好了,朕決定了,擢升王恪為鎮北將軍,加封薊州刺史,另外管轄密雲關、古北峽、瓦關口三處要塞,以為抵禦北麵異族之用。”
    抵禦異族。
    即為抵禦有異心之人是也!
    聽罷楊堅所言。
    楊林拱手接旨。
    之後。
    楊堅接著說“除了王恪之外,朕還打算派一位總兵,進入北平府中,擔任羅藝的副將,一內一外,鉗製此人……對於這個職位,虎臣可有合適人選?”
    “萊州總兵武魁,刀法不凡,頗能持重,可擔當此任!”
    楊林想了想,隨後給出了自己的人選。
    “好!既然如此,虎臣子去調遣,朕對你的眼光,還是很信任的。”
    楊堅點點頭,笑著說。
    楊林聞言,心中一暖,當下拱手行禮,告退而去。
    ……
    “中軍護軍將軍、襄州刺史王恪,頗能奇智,善於用兵,擢升鎮北將軍,加封薊州刺史,總督密雲關、古北峽、瓦關口三鎮兵馬,欽此……”
    長安城。
    館驛之中。
    一名宦官手捧聖旨,大聲朗讀。
    其下,楊玄感、張須陀、來護兒、王恪幾人,跪倒在地,恭聽天音。
    待宦官讀罷。
    幾人謝恩起身。
    王恪伸手入懷,取出一個裝滿了銀兩的錦囊,不著痕跡的遞到了宦官手中,旋即低聲問道“不知我等何時可以出發赴任呢?”
    那宦官將銀兩收入懷中,微微一笑,低聲說“好叫將軍得知,兩日之後,六國三川的使者會過來進獻國書,陛下的意思,是讓諸位參加了宴會之後,再去赴任不遲。”
    “原來如此,多謝多謝!”
    王恪聞言,臉上露出喜色。
    他微微拱手,將這宦官送了出去。
    送走宦官。
    王恪轉身回到廳中。
    此時的廳內,眾人互相恭賀,熱鬧非凡。
    楊玄感見王恪進來,笑著說道“賢弟,我等幾個都在中原之地,偏伱卻到邊庭苦寒去了!”
    王恪搖搖頭,說道“這薊州比鄰北平府,乃是羅藝的地盤,天子如何把我放到那裏?”
    楊玄感等人聽了這話,也都安靜了下來,心裏思索不定。
    片刻後。
    結合前世評書演義的設定。
    王恪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大概明白了天子此舉的目的。
    ……
    兩日之後。
    長安城。
    皇家禁苑大殿之內。
    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楊堅身著龍袍,高坐龍椅。
    他的下方,便是諸多的大隋文武群臣。
    鐺!
    鐺!
    鐺!
    大殿外。
    幾聲悠然的鍾鼓響起。
    在宇文成都的引領之下。
    北遼國、渤海國、沙陀國、西涼國、吐蕃國、南詔國,各國使臣魚貫而入,跪倒在楊堅麵前。
    “臣等拜見聖人可汗!”
    使者們身子低俯,口中稱頌。
    “哈哈哈哈!諸位多禮了,聖人可汗之名,朕不敢當也!”
    楊堅擺了擺手,笑著說。
    聖人可汗之名,出自阿史那染幹送給楊堅的國書,其意為“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
    如此尊貴的稱呼,立刻就被其他諸國使者學會。
    於是,在正式拜見楊堅的時候,眾人大聲稱頌,使得楊堅龍顏大悅。
    隨後。
    楊堅賜下酒宴。
    邀請諸多使者入席。
    酒宴之後。
    便是對於各國的封賞。
    這些封賞,無非是歸義王、助順王之類的虛銜。
    不過,對於那位年紀輕輕的阿史那染幹。
    楊堅大筆一揮,賜予了“啟民可汗”的稱號。
    自此,四夷暫時安定。
    第二日。
    楊堅頒布詔書,改長安城為大興城,意在之後的國策,側重於振興天下也!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