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恪觀兵

字數:5111   加入書籤

A+A-


    薊州兵馬一共三萬。
    看到這裏。
    王恪微微點頭。
    隨後。
    他的目光向下,掃過薊州人口總數和錢糧細目的一大串數據。
    結合著當地情況。
    王恪略加思索。
    他發現,這薊州的資源,還是挺不錯的。
    於是。
    王恪合上公文,對袁震說道“將軍辛苦了。”
    袁震笑著說“這隻是紙麵上的資料,若使君想要前往軍營、坊市查訪,末將即可安排人手跟隨。”
    “先不必了……明日傳令,讓城中的兵馬在校場集結,我看看軍容如何,再做定奪吧。”
    王恪擺了擺手,說道。
    袁震聞言,當即默默記下,隨後與諸多官員,拱手行禮而去。
    待眾人走後。
    王恪又翻看了一陣公文。
    隨後,他起身而去,來到了後堂當中。
    這裏。
    早就有自己麾下的幾個親信在此等候了。
    昨天,王恪初來乍到。
    他麾下的八百兵馬,大部分並入軍營中居住。
    至於剩下的一百多人,則作為王恪的護衛,屯駐在刺史府邸當中,由王天佑統領。
    “拜見主公!”
    看到王恪到來。
    甘猛、淩威、王君可、王天佑、薑鬆幾人一起起身,拱手行禮。
    順道一提。
    自從王恪進入薊州之後。
    他麾下眾人,統一把對他的稱謂改為了主公。
    意在對他的尊重。
    王恪擺了擺手,讓眾人坐下,隨後問道“君可,昨日你去了軍營,可看到什麽特別的情況嗎?”
    王君可眉頭微微一皺,對王恪說道“昨日末將前往軍營,安頓我們的兵馬,所見所聞,的確有些奇怪……”
    “因為什麽?”
    王恪看著王君可,問道。
    王君可說“那些薊州本地的兵馬,年齡都有些大,衣甲殘破,看著我們的目光,還隱隱有些敵意。”
    “年齡大?有多大?”
    王恪接著問道。
    王君可回答說“不知具體年歲,隻見到幾個士卒,頭發已經花白了。”
    “頭發花白,還在軍中?這薊州城到底是怎麽想的?”
    甘猛聽到這裏,按捺不住,大聲說道。
    “誒!先不忙下結論,等我明日在校場看了操演,再做定奪。”
    王恪看著眾人,輕輕擺手,對他們說道。
    見王恪如此說。
    其他諸人便不再多言。
    他們又聊了聊薊州別的事情。
    約莫到了午時,一起用了午膳,各自散去。
    其餘雜事,權且不提。
    ……
    到了第二天。
    王恪一身戎裝,挺槍躍馬,率領麾下諸將,來到了校場當中。
    他們到達之際。
    薊州總兵袁震已經率領其他的本地官員在此等候。
    “拜見使君!”
    袁震身形微屈,向王恪行了一個軍禮。
    王恪拱手道“袁將軍,是否已經準備停當?”
    袁震說道“使君放心,請隨末將入場!”
    一邊說著,他一邊騎馬在前,引導王恪等人進入了校場當中。
    來到校場當中。
    王恪緩步登上高台。
    他目光向下,看著下方的軍陣。
    這一看,不由得讓他眉頭微皺。
    隻見校場當中。
    左邊一側,有一個軍陣,軍容嚴整,衣甲鮮明,一柄柄刀槍林立,散發出陣陣殺氣——這一隊兵馬,正是王恪從中原帶來的八百精銳之士。
    而右邊一側,卻有四個軍陣,但衣甲殘破,兵器老舊,稀稀拉拉頗為分散,其中還有些士卒,身體單薄,晃晃悠悠,好像伸出一根指頭,就可以將其推倒一樣——很明顯,這些兵馬,便是薊州城的本地戍守士卒。
    “袁將軍,這些士卒怎麽回事?”
    王恪見此情形,臉色微沉,對袁震說道。
    袁震臉上露出苦笑,回答說“前些日子,因為防備遼東,北平王征調各州郡的青壯,前往渤海之側駐守,這裏的兵馬雖然年邁,可也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卒,這……”
    不過。
    還沒等袁震說完。
    王恪擺了擺手,打斷他道“一軍之氣,在於軍容;一軍之形,在於軍陣;袁將軍說這些人都是多年老卒,你也不必解釋太多,隻在操演中見真章即可。”
    說罷。
    王恪輕輕一擺手。
    身後的淩威、甘猛二將齊出,手裏的令旗卷動,而校場之中,順勢響起了擂鼓之聲。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伴隨著戰鼓敲響。
    下方的兵馬衣甲摩擦,慢慢開始移動,變換陣法。
    在華夏古代的冷兵器時期。
    根據兵法所言。
    作戰軍陣大概分為十類。
    其中,除去火陣、水陣這種需要有特殊條件的陣型之外。
    另外的八個軍陣,都是士兵平時訓練的基礎科目。
    這八個軍陣分別是——
    方陣,軍隊戰鬥最為基礎的陣法,攻守平衡,可以隨時轉換其他陣型。
    圓陣,軍隊作戰時的基礎防禦型陣法,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沒有明顯的弱點。
    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為疏陣,旨在以少勝多,迷惑敵人的戰術。
    數陣,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
    鋒矢陣,前鋒部隊如同剪頭的進攻陣型,特點為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麵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
    雁形陣,即為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主要用來包抄迂回,左右夾擊,席卷絞殺敵人。
    鉤形陣,正麵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這八個陣法,乃是古代作戰時最為基礎的陣型。
    可是。
    就在戰鼓傳達出變陣的命令時。
    那八百名精銳之士可以很好的做到每個陣型的靈活轉換。
    而那八千名所謂的多年老卒,卻歪歪扭扭,隊列極度混亂。
    尤其是從疏陣轉化為數陣之際。
    那八千兵馬亂紛紛,幾團士卒撞在一起,甚至還發生了踩踏事件。
    “袁將軍,這就是你所說的多年老卒?”
    王恪麵色冷峻,目光如冰,回過頭,看向袁震,冷冷問道。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