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七章 賢才忽至

字數:6217   加入書籤

A+A-


    “末將拜見主公!”
    不多時。
    淩威在親兵的引領下,來到了王恪的麵前。
    “這段時間城內可有什麽特別的事嗎?”
    看著眼前的大將。
    王恪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淩威,從襄州起便跟隨在他左右。
    雖然此人乃是水賊出身。
    可是,相比於粗狂的甘猛。
    淩威更加的全麵,更有大將之材。
    如今。
    盡管城內大小事宜都是徐茂公主要維持。
    但相比於初來乍到的新晉人才。
    淩威的聲望在眾人的心中卻是更高。
    “淩威,你且過來。”
    關於淩威的回憶在王恪的腦海中電閃而過。
    很快。
    他恢複了冷靜的頭腦,對淩威緩緩說道。
    “是!”
    淩威聞言,當即走上前來,細聽王恪的吩咐。
    “前些日子,我得了一本製造火炮兵器之法,雖有圖冊,但是苦於無能工巧匠研製,甚是遺憾,你那招賢館中,可有這等人才嗎?”
    王恪取出從模擬器中得到的北宋火炮製造法,並且對淩威說道。
    “火炮製造法?”
    看著王恪遞給自己的圖冊。
    淩威的心頭閃過一絲激動之意。
    他對王恪說道“這等秘術的確了得,不過末將管理的招賢館中,能工巧匠倒是不少,能夠製造火炮的,恐怕不多啊!”
    王恪聞言,不覺微微點頭。
    淩威所說的話,是有道理的。
    在說唐評書演義的世界觀中。
    火炮類武器的身影的確存在。
    甚至於,那位名列第三好漢的裴元慶,最終也是命喪於火雷陣下。
    不過。
    像這樣能夠左右戰局的利器,普遍性卻是極少數。
    而北疆之地,本就不是火炮等物的發源地,所以這裏的工匠不會火炮製造之法,也屬正常現象。
    “不過……”
    而略作沉吟之後。
    淩威接著說道。
    “有話就說。”
    王恪點點頭,對淩威道。
    “主公可以修書一封,讓越國公,或者相熟之人,從南方尋訪工匠,末將當年在怒蛟寨練兵之時,的確聽過有善於製造火炮的能工巧匠。”
    淩威對王恪說道。
    “嗯嗯……淩兄弟言之有理。”
    一聽淩威這話。
    王恪恍然大悟。
    說唐演義全傳的原著中。
    新文禮設下火雷陣,將裴元慶炸死在討伐楊廣的征途之上。
    而在這方世界的設定裏。
    新文禮正是江南陳國舊將。
    想當年。
    五胡入華,衣冠南渡。
    江南之地,多有論道談玄之輩。
    而這些人當中,更不乏結廬煉丹,修生養性之人。
    至於煉丹者。
    正是最初發現並使用火藥之人。
    “一會兒我修書一封,派人送到虹霓關去,讓新文禮幫我留意一下南方能夠製造火炮的能工巧匠……淩兄弟,你這邊也不能放鬆,也要四處尋訪,不可大意。”
    王恪看著淩威,吩咐道。
    “是!末將遵命!”
    淩威聞言,抱拳拱手,領命而去。
    之後。
    王恪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寫了一封書信。
    旋即,他召來麥鐵杖,命他攜帶書信,送往虹霓關,親手交給守關大將新文禮,暫且不提。
    ……
    再說薊州城內。
    自從淩威開設招賢館以來。
    招賢館外,便有無數想來應征的人才。
    每日裏,這些人才絡繹不絕。
    他們紛紛想憑借著自己的一技之長,一躍而成為王恪的座上之賓。
    這一日。
    一如往常一樣。
    招賢館門口,人群絡繹不絕。
    而不同的是。
    今日在招賢館左側的一個茶攤上,卻多了一位陌生麵孔。
    隻見此人,身著青袍,頭戴書生冠,容貌清俊,頷下留著短須,舉手投足之間,盡是沉穩氣度。
    此時。
    他望著招賢館,眉頭微皺。
    “這麽多人,難免魚龍混雜,若是王恪未曾留意於我,豈不是讓我徒增恥笑?”
    青袍書生搖了搖頭,心下不由得想道。
    隆隆隆!
    隆隆隆!
    隆隆隆!
    不過。
    就在此時。
    隻聽得一陣沉悶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緊接著。
    一彪軍馬自城門外飛馳而來。
    青袍書生見到這般動靜,原本隻是隨意的掃了一眼。
    不過。
    當他看到這支兵馬為首的將領時,目光微微一亮,然後長身而起,邁步走出茶攤。
    “天佑將軍,別來無恙乎?”
    一步踏出茶攤。
    青袍書生閃身擋在了兵馬前進的大路之上。
    旋即。
    他微微拱手,笑著對率領這支兵馬的王天佑打了個招呼。
    “咦?竟然是玄齡兄!伱如何在這裏?”
    王天佑一見這位青袍書生,眼睛也是一亮,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口中問道。
    ……
    “房玄齡?”
    薊州城。
    刺史府邸之中。
    王恪聽聞王天佑引了一位書生前來拜訪,心下疑惑。
    不過。
    當他聽到這個書生的名字後。
    饒是王恪如今已經見多識廣。
    這臉上也露出了驚喜之色。
    原來。
    這王天佑早年在太原王氏祖地居住、修行之時,常常和縣令房彥藻交往。
    這房彥藻有個侄兒,便是房玄齡,與王天佑年紀相仿。
    這兩個年紀差不多的同伴,當時就頗為投機,之後王天佑來到薊州,也不時與房玄齡有書信往來。
    而此時。
    房玄齡學藝有成,出山遊曆天下,不由自主的便來到了薊州城內。
    他見薊州城在徐茂公、淩威、袁震等人的管理之下井井有條,心裏對王恪生出了幾分佩服之意。
    於是。
    他索性來到招賢館,準備在這裏施展自己的抱負。
    也正因如此。
    他才在招賢館門口,遇到了王天佑。
    兩位老友相見。
    房玄齡向王天佑說起了準備出仕之事。
    王天佑甚是高興,當即帶著房玄齡來到刺史府中。
    不多時。
    隻聽得一陣急促腳步聲響。
    卻是王恪親自前來迎接。
    “先生便是房玄齡麽?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然風姿卓然也!”
    王恪麵帶笑容,一把拉住房玄齡手臂,親切的說道。
    房玄齡拱手行禮,口中道“山野村夫,有勞將軍親來迎接,當真慚愧慚愧!”
    王恪笑著說“玄齡說的哪裏話?我與令叔常有書信往來,他多次讚揚你才思敏捷,有蕭何、張良之才,如今玄齡能夠來到薊州,乃是我的福分,出府迎接,自然是理所當然了。”
    一邊說著,王恪一邊把房玄齡接到了府邸之內。
    與此同時。
    他調出模擬器,查看起了房玄齡的基本信息。
    【姓名房喬字玄齡),
    年齡一十八歲,
    武器無,
    坐騎無,
    武藝無,
    術法奇謀決策,
    將星文曲星。】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