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九章 初具規模

字數:5255   加入書籤

A+A-


    “人主之相麽?”
    徐茂公笑了笑。
    他看著魏征,回答說“說實在的,當初我的第一目標,乃是唐公李淵,更準確的說,乃是唐公李淵的二公子。”
    “二公子?那個十歲的少年?”
    魏征皺起眉頭,不可思議道。
    “不錯……我幼年之時,曾經學得周天鬥數觀星之法,夜觀天象之際,已經洞察星辰,那李淵的二公子世民,正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臨凡!”
    徐茂公手撫長須,口中說道。
    “可為什麽你會輔佐王鎮北?”
    魏征聽罷這話,眼中閃過了一絲疑惑之色,接著問道。
    “前些日子,你我二人還在潞州東嶽廟時,某一夜,我心血來潮,便去東嶽廟頂觀望星鬥。
    突然,隻見那原本懸於並州分野的紫微帝星微微搖晃,而有六顆小星從北方升起,漸漸融為一體,化作一顆大星,光芒直壓過了帝星之勢。
    見此情形,我正驚異之際。那帝星也突然光芒大作。
    這兩顆星,一個位於並州分野,一個位於幽州分野,忽明忽暗,互相映照。
    看了片刻,兩星漸漸隱沒,最終消失於滾滾雲層之內。”
    徐茂公緩緩起身,一麵在道觀正廳之中踱步,一麵口中說道。
    “這六顆小星融合而成的大星,莫非就是……”
    魏征抬起頭,看著徐茂公,沉聲問道。
    “對此我也不知……不過,我遍觀幽州諸多牧守一方的重臣,唯有王鎮北足夠擔當此任了吧?”
    徐茂公手中撚著胡須,微微抬頭,看著道觀外如水月光,低聲說道。
    “既然如此,茂公兄為何不直接去輔佐那位確定的紫微帝星,而來輔佐這位不確定的鎮北將軍呢?”
    魏征目光灼灼,看著徐茂公,口中繼續問道。
    “想我等一身本事,卻要被天道大勢所拘束,一定要輔佐那位帝星嗎?玄成兄且試想一番,若日後帝星成功,乃是天道所鍾,我等的功勞又在何處?若日後帝星未曾成功,則我等皆是萬世罪人也!”
    徐茂公歎了口氣,看著魏征,有些苦澀的說道。
    “所以為了施展你的不世之才,伱就要輔佐這位王鎮北,以自身之力,要和紫微帝星鬥上一鬥麽?”
    魏征微微點頭,口中道。
    “不錯!不知玄成可願助我?”
    見說到了這裏。
    徐茂公轉過身來,對於魏征深深行了一禮,語氣有些懇切的說道。
    “不想茂公兄竟然有如此壯誌!也罷,魏某不才,願意與兄一起,輔佐鎮北將軍!”
    看到徐茂公如此誠懇。
    又聽了他這一番抒誌之言。
    魏征當即長身而起,雙手抱拳,斬釘截鐵的說道。
    ……
    幾天以後。
    魏征正式成為了王恪幕中謀臣。
    到此為止。
    王恪麾下武有猛將,文有謀臣,聲勢十分浩大。
    武將班中,乃是——甘猛,淩威,王天佑,王君可,羅士信,薑鬆,袁震,王橫,梁廷方,呂宇,秦峰,秦用,史大奈,史大義,蘇定方,魏辟疆,郝孝德,孔旭,宋金剛,張虎,侯君集,麥鐵杖,郭愷這二十三位英雄分列其間。
    文臣班中,則是隻有——徐茂公,魏征,房玄齡三位謀士。這文臣人數雖少,但個頂個都是當今世上,不可多得的人傑。
    有了這些人才相助。
    王恪掌控的薊州城,以及塞北三鎮漸漸的發展了起來。
    又過了幾日。
    蘇定方與宋金剛前來稟報,說麾下的輕重騎兵已經訓練完備。
    得知此事之後。
    王恪十分高興。
    他立刻手書召令,讓散落在各處的將校佐官齊聚薊州城中,準備重新調配兵馬,整頓防務。
    此時此刻。
    王恪麾下擁有重騎兵五千人,輕騎兵八千人,加上甘猛訓練的步卒、弓手三萬,以及袁震、王君可和淩威總督的城防兵馬一萬,一共是五萬三千人馬。
    除此之外。
    密雲關屯兵五千。
    古北峽屯兵五千。
    瓦關口屯兵五千。
    塞外草場當中,征募的雜胡騎兵五千。
    總的來說,王恪真實掌控的部隊,共有七萬三千兵馬。
    這等規模的戰力。
    雖然沒有北平王羅藝兵甲豐盛,但是若要明刀明槍大戰一場,誰勝誰負,猶未可知也。
    隨後。
    看著這麽多兵馬。
    王恪傳下任命軍令。
    他拜魏征為州丞,總攬薊州及塞北三鎮行政之權,臨機決斷,便宜行事。
    又拜徐茂公與房玄齡,分別為左軍師、右軍師,為王恪籌劃戰略,分析天下大勢。
    然後,命宋金剛訓練的重騎兵為“虎騎”,取侵略如火,勢若猛虎之意。虎騎兵馬皆穿赤色鐵甲,外罩深黃色戰袍,打虎頭旗為標誌,以宋金剛、郝孝德為正副大將。
    緊接著,便是蘇定方的輕騎兵。
    王恪將這支輕騎兵命名為“豹騎”,取其疾如風,形如獵豹之意。這支兵馬,皆是身著赤色輕甲,披著淡黃色戰袍,打豹尾幡為標誌,以蘇定方、張虎為正副大將。
    至於甘猛訓練的三萬步卒與弓手。
    王恪將他們分別打散,分化進了其他的部隊之中。
    密雲關、古北峽、瓦關口三處,各自增加五千兵馬。
    城防部隊增加一萬兵馬。
    剩下的五千人,被王恪並入自己的直屬親衛之中,由麥鐵杖直接率領。
    另外。
    除了麥鐵杖之外。
    新來的郭愷被派往古北峽,與呂宇同掌軍事,拱衛一方。
    如此。
    王恪麾下諸將,皆有司職,各行其道,暫且按下不表。
    ……
    很快。
    轉眼又是十天光景飛掠。
    王恪穩坐在刺史府邸之內。
    他已經收到了新文禮的回信。
    這封信中說到,在江南之地的確有一位精通火炮製造之法的能工巧匠,並且此人與新文禮的父親新承師相交莫逆。
    這個人名喚盍光啟,乃是一位落魄世家子弟,祖上曾經是葛洪的弟子,故而有火藥煉製,並火炮製造的傳承。
    看罷這封書信。
    王恪微微點了點頭。
    他招招手,讓門口侍奉的王天佑與麥鐵杖進來。
    “你二人派幾個得力親信,速速前往江南之地,尋找這位盍光啟盍先生。”
    王恪將書信遞給兩人,口中說道。
    二人接過書信,大略看了看,然後點點頭,一起拱手,口中說“末將遵命!”
    “去吧。”
    王恪擺了擺手,說道。
    “是!”
    兩人躬身行禮,轉身離去。
    而正在這時。
    一位親兵快步走了進來。
    “主公,北平府送來了一封書信。”
    親兵將一封書信遞到了王恪的麵前。
    王恪見狀,接過書信,緩緩打開。
    這封書信乃是武魁所寫,其中的內容大致是,那羅藝準備擴編兩支騎兵,武魁打算讓自己的兒子武安福爭一爭這個騎兵都尉的職務。
    而與武安福競爭之人。
    正是秦瓊!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