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鹿野伽藍
字數:3036 加入書籤
佛門中有很多跟龍相關的故事,何況今天整個伽藍中的人都聽到了龍吟之年長比丘心中震驚不已,果斷地說:“聖僧別介意,老衲隻是開個玩笑而已,沒想到你的徒弟就當真老衲年輕的時候,也有幾個小錢,也喜歡騎著駿馬馳因為連年不順,又遭遇火災,中年落魄,看淡了世態炎涼,才選擇了出家修隻有那副鞍轡,是老衲心愛的東西,沒舍得賣掉,留到了現既然連觀音菩薩都保佑聖僧,讓仙龍變成白馬,馱著你取經回去,那老衲自然也得出點力才明天早上,老衲就把鞍轡拿過來,送給聖僧,希望聖僧不要推辭,千萬收下!”
唐僧合掌推辭道:“我們出家人,如果接受了一絲一毫的財物,就是經過多長時間的修行,也不能修成正所以,長老的好意,貧僧隻能心領了!”
年長比丘:“外物越多,羈絆就越重,但隻要肉身還在,有些東西就是必不可少聖僧莫要忘了,即便是佛陀,也是接受信眾供養”
唐僧還想客氣一番,哪知八戒卻搶先稱讚道:“老頭兒,你這話說得就有些水平了!”
見不好再推辭,唐僧連連稱謝不
天黑後,大家點著燈,又聊了一會兒,年長比丘才吩咐弟子們領著唐僧師徒前去休
第二天早上,八戒一覺才睡醒,便催促道:“師傅,昨晚那老頭兒答應將鞍轡送給我們,您快點去問他要,萬一他反悔,那可就不好辦了!”
唐僧寬心地說:“八戒,出家人怎麽會打誑語呢?”
話音剛落,年長比丘已經命幾個弟子拿著一副鞍轡,以及腳鐙、韁籠之類的馬上用品,來到了門年長比丘爽快地道:“聖僧,鞍轡送來了,請你收下!”
唐僧躬身合掌,連連感激地說:“多承布施,長老費心了!長老費心了!”
悟空悄悄朝沙僧使了個眼沙僧當即走上前去,一件件接了過來,仔仔細細地查看著,果然全都是好東西:
雕鞍彩晃柬銀星,寶鐙光飛金線
襯屜幾層絨苫迭,牽韁三股紫絲
轡頭皮劄團花粲,雲扇描金舞獸
環嚼叩成磨煉鐵,兩垂蘸水結毛
八戒趕緊把馬具全部都裝了上去,這才圍著白龍馬,樂嗬嗬地觀看起年長比丘贈送的馬具確實非常合適,就好像是量著做的一
歡歡喜喜地和眾穿耳比丘一起吃完早齋,唐僧正打算著告辭,年長比丘又從袖子裏拿出一條馬鞭來,頗為不舍地道:“亡妻曾幫我做了一條馬鞭,也一起送給聖僧”
唐僧不假思索地說:“長老還是留著做個念想的好!”
年長比丘合十道:“阿彌陀佛,老衲出家這麽多年,其實早就該放下”
八戒聞言,連忙接了過隻見這鞭子是皮丁兒寸劄的香藤手柄,虎筋絲穿結的梢兒,確實十分精
唐僧由衷地拜謝道:“長老一片盛情,貧僧無以為報,真是受之有愧啊!”
年長比丘坦誠地說:“三毒是障,老衲應當感謝聖僧才對!”
悟空笑道:“都別客氣老頭兒,老孫我護著師傅在靈山走了好幾個月,每天都采摘些仙果來吃,並留下了種子,將來好種到我花果山昨晚,老孫在佛塔的旁邊種下了一顆菠蘿蜜種子,並使了個‘登抄術’,現在已經是棵小樹苗你這伽藍土地的靈氣雖然比不得靈山,但以後吃了,必然可以延年益”
不穿耳伽藍中的小沙彌一聽,撒腿就往佛塔方向跑去,一見真的多了棵菠蘿蜜樹苗,又立馬雀躍地跑回來向師父稟報,眾穿耳比丘無不欣喜地合掌稱
年長比丘和唐僧彼此又客氣地說了些話,然後領著弟子們將唐僧師徒送至門
八戒扶著唐僧,請師傅攀鞍上馬,沙僧挑起擔子,在悟空的帶領下,大步向東土方向走
又走了三百多裏後,落日溶金之際,師徒四個來到了波羅奈斯城的強伽河邊,河中壯觀的沐浴場景,讓遠觀的唐僧感到震天竺人堅信,隻有強伽河才是神聖的,喝了聖河中的水,可以消災祛病;在聖河中沐浴,可以洗淨一生的罪夕陽下,天竺人就像趕廟會一樣,不斷地湧進紅霞染遍的河中,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男男女女全都神情肅穆的默默禱告著……
八戒和沙僧太過引人注目,而八戒還目不暇接地盯著河中那些身材妙曼的天竺女子看,生怕招搖的唐僧,不敢駐足太久,趁著夜色來臨,悄然進入城
波羅奈斯城中有各種富麗堂皇的外道天祠,當然伽藍也有不少,約莫三十來所,僧眾共有兩千多人,多學小乘一切有
白龍馬帶著唐僧師徒熟門熟路地朝城西北走去,約莫走了十裏左右後,便能依稀望見一座高大的佛殿唐僧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白龍馬帶著自己來到了佛陀“初”的野鹿當夜,唐僧師徒便在野鹿伽藍裏掛
第二天,唐僧照例巡禮聖野鹿苑伽藍共分為八個區域,就宛如是八瓣寶蓮從地下長出來了一般,伽藍內殿宇相連,縱橫交錯,氣派宏大,供養著一千五百名僧眾;主殿高達兩百多尺,頂部是黃金做的庵沒羅果形寶瓶,石壁上雕刻著佛門典故,木柱上布滿了精美的紋飾;大殿中央供奉著鍮石佛祖像,量等如來身,背有圓光,雙目下垂,兩手在胸前,屈指作訣,為印,姿勢優美而華麗,端莊的麵容帶著慈悲的微笑,仿佛蘊藏著無盡的力量;殿內有萬佛龕,由百餘級石階磚龕組成,每一龕內都供奉著一尊黃金佛像,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生動逼
野鹿苑伽藍的東北方有一棵碩大的菩提樹,是佛陀當年第一次向五位弟子講經的地方,周邊一個個紅砂石磚砌成的台子便是弟子們的座位;西南方的答枚克佛塔高一百來尺,整體呈圓筒形,上半部分略細為黑褐色,下半部分略粗為灰白色,塔身除了大量佛龕外,還雕刻著繁複而精致花紋、人物,以及鳥獸圖像;佛塔前的青灰色石柱高七十餘尺,柱頂雕刻著四頭背靠背的雄獅,柱身光澤似玉,滑膩如鏡,可以照見人影,柱子上麵刻有阿育王銘文:“真理與勝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