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真陰歸正

字數:3445   加入書籤

A+A-


    悟空將假公主拋繡球、欲招玄奘為駙馬、自己與她打鬥,以及嫦娥仙子收去玉兔等事情,大致陳述了一
    住持聽完,連聲暗道僥幸,如果不是長老見多識廣,悟空神通廣大,這上古名刹恐怕就要毀在自己手裏了!驚出一身冷汗的住持,當即領著所有僧眾磕頭拜謝東土神
    悟空連忙攙起住持,提醒道:“都別拜了,都別拜了,趕緊安排接駕事宜”
    布金禪寺眾僧這才知道,祇園基址獨存的磚房裏麵鎖著的並不是什麽妖邪,而是本國的公主,一個個是又驚又喜,忙不迭地將香案擺列到寺門之外,穿上袈裟,撞起鍾鼓等候
    兩個時辰過去,聖駕終於出現在了寺僧們的眼中,果然是:
    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
    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育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
    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
    天竺國王疾步生風,帶著文武百官,來到寺門之外,見已經設好了香案,眾僧齊齊整整俯伏拜接,而孫悟空獨自傲立一旁,曷利沙微笑著說:“神僧騰雲駕霧原來是到布金禪寺來了!”
    悟空笑道:“這才三十裏路,老孫把腰略微扭上一扭,就到了,你們走得可真夠慢的!”
    高大孔武的曷利沙無奈地說:“我也想快點,可卻擔心聖僧和王後他們跟不上來啊!”
    正說話間,玄奘等人也來到了寺門前住持引駕前行,來到祇園基址磚房門蘇摩公主哪知道已經時來運轉了,還在房裏裝著瘋、說著胡
    住持滿臉愧色的合掌道:“陛下,這房子裏麵呆著的,就是去年妖風攝來的公主殿”
    戒日王和王後聽到那熟悉的聲音,頓覺無比心酸,眼淚不受控製地滑落了下
    長老見狀,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示意掃地僧趕緊打開鐵鎖,推開房
    房中女子雖然蓬頭垢麵、汙穢不堪,可戒日王和王後還是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女王後更是疾步上前,一把抱住蘇摩公主,心痛難忍地道:“我苦命的孩兒呀,你怎麽在這裏受罪受磨呢!”
    蘇摩公主還以為是在白日做夢呢,茫然錯愕了片刻,直到真實感受到了王後的體溫傳來,這才緊緊地抱住母親,眼淚直流,難抑悲愴地說:“父王、母後,你們怎麽才來呀!”
    長老雙手合十,滿目慈悲地歎道:“眾生皆苦,這娑婆世界,就沒有不帶傷的阿彌陀佛!”
    見君王家父母女兒相逢,抱頭痛哭,伴駕前來的文武百官無不悲喜交加淚水盈
    哭了好一會兒,敘罷離情,曷利沙吩咐寺僧準備香湯,讓公主沐浴更衣,然後登上禦輦,準備起駕回
    悟空上前攔住禦輦,拱手道:“陛下,老孫有一事相求!”
    曷利沙俯首帖耳,十分恭敬地說:“能為神僧效勞,那是我的榮幸!”
    悟空:“陛下腳下的這座山,名叫百腳近些年來,山裏生出了好些蜈蚣精,時不時地出來害人,往來的行旅客商,稍微晚到一點的話,就無法繼續趕路了,很不方”
    曷利沙聞言,望著一眾隨駕官員,麵帶怒色地說:“你們就是寡人的耳目,京畿一帶不太平,竟然都沒有一個人奏報,那寡人跟瞎子、聾子又有什麽區別呢?”
    眾臣“嘩啦”跪倒一片,惶恐地道:“臣有罪!臣有罪!”
    “父母官!父母官!寡人希望你們永遠都不要忘了,國以民為本!”訓斥完隨駕官員,曷利沙慚愧地說:“寡人愚鈍,還望神僧不吝指教!”
    悟空坦然地道:“蜈蚣傷人,但卻害怕公陛下如果能選購一千隻雄健的大公雞,散養在這山裏麵的話,應該能夠除掉這些蜈蚣為了討個吉利,陛下不防將這‘百腳’的山名也改換一另外,希望陛下能頒詔敕封布金禪寺,也算是報答寺中長老收留公主的大恩大”
    戒日王欣然應允,當即下旨:命總管太監安排人手選購大公雞一千隻;將百腳山改名為寶華山;賜上古寶刹封號為“敕建寶華山布金禪寺”,由工部辦料修繕;封長老為“報國僧官”,享俸三十六石,世襲罔
    眾僧滿懷欣喜,叩頭謝恩,送駕回
    蘇摩公主返回王宮後,嬪妃們紛紛趕到昭陽宮中相曷利沙闔家團圓,心情舒暢,下令安排筵宴,一來為愛女洗塵,二來感謝聖僧師徒,文武百官共喜同
    次日,曷利沙宣召宮中畫師,將玄奘師徒的容貌畫下來,供養在華夷樓上,以便隨時瞻又請公主梳妝打扮,從昭陽宮中出來,拜謝玄奘師徒的拔救之
    公主謝恩之後,玄奘便欲辭行東曷利沙哪裏肯放,大設佳宴,一連吃了五六日,著實便宜了八戒,放開肚量盡情享
    曷利沙見聖僧歸心似箭,苦留不住,於是下令擺駕,請玄奘法師登輦,率領文武百官送了一程又一
    呆在禦輦裏,不僅無需忍受風吹雨打,還可以自在地讀經、思考、禪定、休息,玄奘這一路過得真是既舒適又穩
    當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從毛穎山南部經過的時候,悟空想起八戒見到嫦娥仙子時的神情,不禁心有所動地問:“陛下,不用幾天,我們就能到達曲女城了,這座城的名字還真是古怪,有什麽來曆嗎?”
    孫悟空能向自己“請教”,於王者也是一種榮耀,曷利沙一臉興奮地道:“既然神僧有興趣,那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座城因為四季鮮花綻放,常開不敗,所以被稱作花宮
    統治花宮城的梵授王,膝下有一千個文武雙全的兒子和一百個美麗動人的女兒,可謂福德兼具、威震天
    在梵授王的國境內,居住著一位仙他就在我們身處的這座毛穎山中坐禪入定,無論烈日當頭,還是刮風下雨,他都一動不不知不覺中,仙人的身上落滿了泥土,外形如枯樹一
    生活在山中的小動物們往來嬉戲,無意中遺留下了一顆小小的尼拘律樹種那顆種子在他肩膀上的泥土之中逐漸萌芽,寒來暑往,千百年過去,竟長成了一棵參天大
    有一天,仙人終於從甚深的禪定中睜開了眼睛,他剛想把大樹從肩膀上移開,但轉念又想到這樣會傷了在大樹上築巢的鳥兒們,於是就把這棵大樹留在了自己的肩膀
    人們見到這一情景時,無不誇讚仙人慈悲仁愛的美德,從此以後,便都敬稱他為——大樹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