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奇襲丹陽
字數:3826 加入書籤
熊槐看向祝劍,“祝將軍,這第一任軍屯警備區都尉,寡人打算讓你來出任,怎麽樣?”
祝劍震驚,沒想到僅僅幾天時間,自己就從一個朝不保夕的奴隸變成了楚國的一方大將,真是世事難料!
張朔、景翠都向他投來了羨慕的目
祝劍微一愣怔,隨即反應過來,他慌忙起身躬身道“大王厚愛,祝劍必當鞠躬盡瘁,不負大王信任!”
熊槐點點頭,“這個警備都尉的職責,其一負責警備區內預備役的訓練,其二維護區內治安,其三防備外敵入”
“祝劍明白!”
“記住,你隻管軍事,其餘一應事務,皆由各城縣尹負責,切不可僭越!”
“是!”
“還有一事,屈匄”,熊槐看向屈匄,“此次安邑之戰損失幾何?有何收獲?”
“回大王,臣率六萬大軍北上,正好遇上秦軍追擊韓軍,臣便埋伏了秦軍,殺敵萬餘,俘敵萬隻是,所虜之秦軍盡數被韓鵬殺此舉怕是將秦國得罪死了,秦、韓兩國再無轉圜之地,韓國必然倒向山東各我軍傷亡不足千”
“好!你能審時度勢,可為大將也!魏國與我結盟,陘山不必屯兵防守了,接下來你與祝劍先在這裏替我訓練武卒吧!”
武卒?祝劍再次震吳起在魏國訓練的魏武卒他是知道的,沒想到大王也要在楚國訓練自己的武卒!
屈匄是知道熊槐想法的,他點點熊槐繼續說“你從六萬士卒中篩選出兩萬人,其餘人就地解祝劍從博望城、應城、魯陽城的士卒以及原來的奴隸中篩選出一萬人,總共三萬一年的時間,寡人要兩萬堪與秦之銳士一較高下的武卒!”
“是!”
“張朔!”熊槐看向張
“臣在!”
“你來輔佐祝劍!”
“是,臣必以死報答大王提攜之恩!”張朔興奮道,這真的是一飛衝天
“一年後,屈匄率兩萬武卒南下郢都,其餘的人就交給祝劍祝劍,兵力要慢慢增加,凡事量力而行,切不可勞民傷財,激起民怨!”
“是!祝劍謹記大王教誨!”
“好了,這邊的事情安排地差不多了,景翠!”熊槐看向景
“臣在!”
“明日啟程去丹陽,寡人想見見你族中掌事”
第二日清晨,伴著隆隆的車馬聲,熊槐在景翠和景碩的護衛下,向著丹陽地區景氏一族的核心所在地丹城而
午後時分,熊槐和景翠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在林間穿行,談談國
熊槐對景翠的印象不錯,這是一個沉穩中透著靈性的年輕人,未來二十年他將會成為楚國的大將,景氏的頂梁
他是熊槐在昭陽之後寄予最多希望的楚國本土將
就在這時,景碩慌慌張張地向他們奔
景翠眉頭緊皺,景碩一向沉穩有度,若非大事,他決然不會如
熊槐看看景翠的臉色,又看看奔到身邊,氣喘籲籲著要開口的景碩,有一種不好的預
“大王,君山,秦軍奇襲丹、析二城,析君支撐不住已經向我們發出求援!”
“秦軍?好快!”熊槐暗
“秦軍主將是誰知道兵馬幾何?”景翠急
“咳咳...秦軍兵分兩路,主將樗裏疾將兵五萬圍我丹城,副將司馬錯率兵三萬猛攻析城,兵力總計八萬!”
“八萬?”熊槐吃了一驚,“這麽快就又準備好了八萬大軍,秦王怕是對我早有狼子野心了吧,哼!”
“大王!”景翠一臉焦急地來到熊槐身前,“請準許我領兵回救丹城!”
“應當的!你和景碩率領三萬精銳火速回援,寡人和屈匄率六萬大軍隨後趕到!”
“大王!”景翠有些震驚,他沒想到大王為了景氏會如此不遺餘力,“大王援救之恩,景氏必銘記於心,隻是大王切不可再次犯險!”
“寡人自有分寸,你二人去吧!”熊槐微笑著擺擺手,“哦對了,一定不要著急趕路,小心秦軍的埋保持好戰鬥力,隨時準備遭遇戰!”
看著二人匆匆遠去的身影,熊槐苦笑著搖搖頭,司馬錯、樗裏疾,秦國這個時期最牛的兩大名將全來了楚國,嬴駟你還真是給我麵子啊!
不過來而不往非禮也,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一次不把你打疼了,你還真以為我楚國好欺負啊!
丹
殘陽如血,整個大地仿佛浸染在巨大的血泊
城牆上人頭攢動,是景氏守城的精銳部隊,每個人的鎧甲都傷痕累累,周身都是血漬、灰塵,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疲
隻有眼神中還透著堅
城下是無數損毀的攻城車、雲梯,還有麵目全非的屍
秋風嗚咽,一片淒
在這休戰的空隙,秦軍派來了一隊士卒,將本陣的陣亡士兵的遺體運回
景氏士兵的遺骸他們沒有動,一會自有景氏出兵將他們運回
景洪在幾名長老的陪同下上了城牆,看著倒了一地的傷病,此起彼伏的哀嚎聲,不由得流下了渾濁的淚水,身體簌簌顫抖起
他內
為了向大王表忠心,他將景氏最精銳的三萬人派了出
卻不料景翠走了才兩天,秦軍就殺到了,而且時間卡得剛剛
丹城一定有秦軍的密探!
或者內應!
想到這裏,景洪眉頭緊皺,若是留下一萬精銳,今日守城也不至於如此艱
秦軍四麵攻城,給了他們守城極大的壓力,況且秦軍戰力極強,幾次都已經攀上了城頭,多虧景氏弟子死命攔截,方才將秦軍的攻城敢死隊擊
以目前丹城的兵力看,至多能防守三五天,景翠若是回援不及,他這個老頭子怕是也要參與守城
看看已經沒入蒼茫青山的夕陽,景洪歎了口氣,揮揮手召來他最信任的族弟景
“今夜務必看守好四門,防止秦軍裏應外合破我城門!你親自督察!”
進攻了一天,秦軍主力也退回了幾裏之外的大
秦軍幕府大帳內,主將樗裏疾坐在主帥的位置上,麵無表情,卻不怒自威,一幹都尉司馬皆噤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