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清虜來襲
字數:3099 加入書籤
在現代社會中,有專門的炸藥造粒工藝,是以私結劑、鈍感劑等將炸藥顆粒包覆並製成顆粒造具體的方法,則會采用一水懸浮液蒸發法、溶劑沉澱法、糊狀物過篩法、共沉澱法、溶液蒸發法、破乳法、化學沉澱法、化學聚合法等方法進
朱慈煊在這裏所采用的辦法,是先用燈油將黑火藥混合攪拌成糊狀,晾幹後,再人工捏碎成細粒,然後過竹篩,挑選出大小均一的顆粒進行裝
至於那些較大的不能過篩的顆粒,當然也不會浪費,而是繼續捏碎再過篩,直到全部用
當然了,為了有避免傳播手段之嫌,詳細的製作工藝這裏就不具體再說總之,由於朱慈煊的細致安排,到了現在,從搜刮硝土,到最終製成陶罐震天雷,已然成了一條流水線作業一般的模式,井井有條,忙而不亂,生產得十分迅
到了第三天時,總共三百六十枚陶罐震天雷俱是做好,並被搬到了預先設好的陣地
而見到朱慈煊這位太子殿下,將生產陶罐震天雷一事,安排得這般井然有序,看著那些陶罐變魔術般地重重累疊,越排越多,整個關索嶺中的軍民百姓,更對他有種莫名的畏
三天的準備時間,很快就過去
而到第四天下午時分,吳應麒親統手下一千餘名軍兵,來到關索嶺
此時的吳應麒等人,經過了近兩個時辰的趕路,全軍上下皆是十分疲憊,很多人都是一副焦煩不安萎靡不振的模
見到已方兵馬人人一副疲態,吳應麒心下焦惱,遂大聲喊道:“各位兄弟兒郎,前麵這個山穀,便是明匪劉震的據此人一直不降,又殺害了我軍說客趙茂然,實是極其可恨,必須徹底誅滅,方解吾還望各位休辭勞苦,努力向前,待擊潰明匪,擒獲劉震後,本將自有重賞!”
他雖這般鼓氣,底下的回應之聲卻是稀稀落落,算是給這位統帥一點極為敷衍的麵
見已方軍兵這般狀態,吳應麒心下憂急,卻也無甚辦法,隻得硬著頭皮繼續前
很快,他引著一眾兵馬,來到了進入關索嶺的必經峽穀
看著前麵這段崎嶇險峻的峽穀,吳應麒一時間,心下犯了嘀
這個山穀看上去路徑不長,可隱約見得其中山道終點出口,便是關索嶺內的平曠之
那自己接下來,可否要命人上前,將這山穀好好先探查一番呢?
如能不探查,當可迅速全軍突入,通過此穀,自己也可以省掉大量的哨探偵察的時間,這是最為簡便的方
但是,萬一敵軍有準備,在這山穀中設了埋伏呢?
就在他猶豫之際,一旁的親隨護衛總兵王施,卻已心急難
他拔馬上前,對吳應麒切切低語道:“吳將軍,現在天時已晚,我等若不盡快行動,隻恐拖延下去,那嫌疑太子卻有跑掉的可能且這關索嶺處,兩旁的山勢如此陡峻,我等縱派哨探,亦是極難攀行,若待其探查完畢,卻是天都黑了,想要繼續追擊,卻是再無可”
“你們就不擔心,這峽穀上,恐怕埋伏了明匪的伏兵麽?”吳應麒猶是眉頭緊
“將軍,這股呆在關索嶺中的小股明匪,前後無依,孤處一地,卻是能養幾多兵先前趙茂然不是曾送來密信,說這關索嶺中,僅有前明匪寇數百人這麽點人馬,又是驟然遇襲,他們隻怕是膽都嚇破了,哪裏還敢來與我軍為敵!將軍休要疑慮,趕緊下令讓全軍速速通過峽穀不然的話,天色一黑,我們不辨前路,可就真的白來一趟”王施又對他急急相
這個王施連連來勸,令吳應麒心下甚
“你莫要老是插嘴,待本將好好考慮一”
聽到吳應麒沒好氣的斥責,王施低頭縮首,嘴中卻又囁嚅地說道:“將軍對在下這般語氣,莫非還在為在下惹惱了右營大將王輔臣一事,而惱怒麽?”
見此人提起此事,吳應麒心下愈是
此前,吳應麒與當時駐紮雲南的曲靖右營大將王輔臣,一同出征雲南鎮雄一帶的烏撒蠻族地,在酒後發生了一場不愉
眾將領在一起聚餐時,酒酣耳熱之際,王輔臣忽見自己飯碗裏有一隻死蒼王輔臣不想夥夫因之受到責打,便放下飯碗,假裝沒看不料那吳應麒的親隨總兵王施眼尖,立即指向王輔臣飯碗,示意裏麵有異
王輔臣哈哈一笑:“唉,一隻蒼蠅算什麽,我等從槍林箭雨走出來來,九死一便是有蒼蠅,我也吃得下”王輔臣之本意,是要一語掩過此事,不作計但這個王施生性刁鑽刻薄,又乘著酒意,非要打個賭看王輔臣是否真的能生咽蒼
王輔臣因話已出口,又見眾人俱在拿眼望向自己,隻得強按心下羞惱,居然強撐著連蠅帶飯一口下
這時,一旁的吳應麒便笑說:“別人與兄長賭食死蒼蠅,兄長便食之;如果與兄長賭食糞便,兄長也將食糞麽?”王輔臣勃然大怒,起身斥罵:“你自恃是平西王的子侄,敢當眾羞辱我!人家懼怕你們吳家子子孫孫,我卻不怕!且看我如何掏出你吳家子孫的腦髓,嚼其心肝,挖其眼睛!”隨手一拍,桌上酒杯飯碗應聲而再一拳砸在酒桌上,啪嚓一聲,桌子四足齊折,其神勇可
此時,左右侍從的兵丁和將校多達百人,見得此景,皆駭然辟且因為此事,讓王輔臣與吳三桂的感情都大受影響,王輔臣不久即請調陝西平涼,與吳三桂等人再無交
吳應麒斜了他一眼:“好了!你作為本將心腹之臣,這過去之事,就莫要多提既然你等硬要急攻,本將成全於你!”
“王施聽令!”
“末將在!”
“本將命你,全軍分成前中後三隊,前隊兩百人,中隊六百人,後隊二百人,分批衝入山穀之待全軍順利通過後,再匯集兵馬,掃蕩整個關索嶺!另外,由人統領前隊為先鋒,為全軍開路行進!”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