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天降猛人王陽明!

字數:18506   加入書籤

A+A-


    “落水?”
    在聽到韓成說出了,朱厚照去世的原因之後,朱元璋的眼睛眯起。
    宛若嗜血猛虎,身上殺意驚人!
    他原本以為,朱厚照也是如同朱高熾,朱瞻基,以及其餘大明很早便去世的皇帝一樣,都是因為得病而去世的。
    若是得了病早亡,雖然讓人覺得分外遺憾,不想接受。
    這也沒有辦法。
    疾病這事,是真的不認人。
    可是現在,韓成居然給他說,朱厚照是落水而死。
    這瞬間就讓他憤怒了。
    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經曆了多少的風風雨雨。
    他豈能不知道,一個皇帝落水的概率有多低?
    因為落水而生死的可能,又有多低?
    那樣多的侍衛,都是死人嗎?
    都是幹什麽吃的!
    再想想韓成與自己所說的,朱厚照和那些日益強大的,文官集團之間的爭鬥,分歧,矛盾。
    以及麵對得打了天大勝仗,得勝歸來的皇帝,拒絕承認他的勝利,拒絕為其喝彩這,種囂張跋扈的舉動。
    朱元璋再看不出來這裏麵,藏著的貓膩,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的好兒孫,隻怕是被落水吧!
    “韓成,你與咱好好說說,他是怎麽落的水?
    又是如何落水而身死的?”
    朱元璋的聲音發寒,手不斷的在腰間劍柄上摩挲。
    韓成看了一眼老朱的動作,雖然知道老朱不是針對自己,卻也有種想要離老朱遠一點的衝動。
    就知道,談起這些事,朱元璋肯定會受不了。
    韓成悄悄的拉開了和朱元璋的距離之後,開口道:
    “朱厚照落水而亡,據曆史記載,還不是落水了一次,而是落水了兩次。
    真正要他命的是第二次落水,
    至少史書上是如此寫的。”
    竟然落了兩次水?!
    本就憤怒的朱元璋,在聽到了韓成的這話後,就變得更加的憤怒了。
    這些人的囂張跋扈,當真是遠超自己的想象啊!!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造反。
    得知這個消息,朱厚照直接便要帶兵親自平叛。
    藩王造反,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畢竟論起來,皇位會落到他們這一支上,就是他們的祖宗,燕王朱棣造反了。
    也是因此,藩王造反在大明是一件大忌。
    朱厚照帶兵親征平叛,乃合情合理。
    可寧王造反之時,麵對要親自帶兵平叛的皇帝朱厚照,朝中大臣卻都極力勸阻。
    請求皇帝不要親征。
    若朱厚照不通軍事也就罷了,可偏偏在這事之前,朱厚照已經通過了應州大捷,向世人證明了他的能力。
    在統兵打仗上麵,他是真有一手。
    在這種情況下,卻偏偏有這樣多的人,攔著朱厚照,不讓朱厚照去。
    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
    那就是寧王要造反之事,也如同朱高煦一樣,是鬧的沸沸揚揚。
    從地方的官府,以及朝中諸多官員,都知道寧王要造反。
    可偏偏作為皇帝的朱厚照卻不知道。
    而等到他知道了後,想要帶兵出征平叛,朝堂之上,又有諸多官員攔著他。
    當時那邊的情形,是真危急。
    據記載,寧王匯集兵馬超過十萬。
    其所在之地又在江西,遠離北平。
    在那邊,根本沒有什麽像太像樣的兵馬可以平叛。
    而大明,從開科舉之後,南方出身的朝臣就占據主流。
    而且,就整體而言,都是和皇帝瘋狂的爭權。
    而這次造反的寧王,其封地正處在南昌。”
    “你的意思是說,是這些人發現朱厚照,越來越不好控製。
    甚至於要控製不住了,遠不像他爹朱佑樘那樣聽話,所以就想著來這麽一出,讓大明再換個皇帝?
    而那寧王出自江南,暗中必然會得到諸多江南之人的支持。
    等到寧王上台後,他們諸多人都是從龍之功。
    權勢必然要超過朱厚照在位之時。
    所以才會出現寧王造反,造得天下皆知。
    唯獨朱厚照這個做皇帝的不知。
    後麵知道了,想要親自出征進行平叛,又被這些人給阻攔的情況?
    這些人,可當真是明目張膽!
    真就是騎在咱子孫的頭上拉屎了!!”
    朱元璋麵色,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韓成道:“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說。
    但經過後人的各種分析論證,父皇你所說的這些,應該就是最接近事情真相的。”
    “那麵對這事情,朱厚照又是如何應對的?”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望著韓成詢問。
    “這些狗東西,這次可是要顛覆他的江山,奪了他皇位的!”
    韓成道:“可能是受其父朱佑樘的影響,朱厚照的性格是真的好。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對朝臣們下過死手,沒有處死過手下的朝臣。
    哪怕是鬥爭最激烈,哪怕是那些朝臣們根本不承認,打了大勝仗著他的時候。
    他也沒有對手下的朝臣,下死手。
    他想要做事情,總是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另辟蹊徑。
    想要達到,既不與這些人硬碰硬,同時又能擺脫他們,做出一些事情來。
    比如他改名朱壽,率兵迎戰蒙古小王子那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在這一次寧王造反的事情上,朱厚照罕見的發了怒。
    對那一百三十多個,跪在那裏苦苦哀求,勸他不要親自帶兵平叛的朝臣。
    他讓人動了廷杖。
    那一次,有十一個身體弱的人,死在了這次廷杖裏。
    把這些人,全部都打了一頓後,朱厚照帶兵去平叛了。”
    “好!做的好!
    這幫驢入的東西,早就該對他們下手了!
    早就應該把他們,都給一個個的全部杖死!
    剝皮揎草誅九族都不為過!
    這些東西,一個個都屬於蹬鼻子上臉的人!
    最會的就是得寸進尺!
    伱退一步,他便想進十步。
    隻要你不要他們的命,不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他們就會永遠給你添堵。
    永遠蹬鼻子上臉,各種去試探你的底線。
    看起來囂張跋扈,編織出一張張的網,把你給牢牢的捆住,讓你動彈不得。
    你舉起刀,哢哢的對他們一陣猛砍。
    他們一個個也都老實了。
    隻可惜,這朱厚照咱的這好兒孫,下手太輕了,隻打死了十一個。
    若是咱,咱一個個全把他們給杖斃了!
    他們一個都別想活!
    什麽狗東西,還敢玩這出聯合起來,公然威脅皇帝的戲!
    咱看他們,都是活的不耐煩了!
    這種人,有多少殺多少,殺上兩茬,一個個都跟鵪鶉一樣,都老實消停了!”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很有經驗。
    也是真能下得去手。
    在他看來,為君之道,除了要掌握臣子之間的相互平衡,也要找到一個皇帝和臣子之間的平衡。
    皇帝強的時候,那些臣子都就會弱。
    當做皇帝的性子軟時,那些臣子就會變強。
    而且,一旦強起來之後,後麵的皇帝想要再將他們壓下去,就千難萬難。
    畢竟那些人實在太多了,早就形成了一個個穩固的利益階層。
    不好辦。
    “這麽說來,朱厚照帶兵前去平叛寧王,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把那個寧王給解決了。
    粉碎了這些人換皇帝的陰謀?”
    朱元璋望著韓成詢問。
    朱厚照做出來的這些事兒,他還是挺欣慰的。
    大明能在中後期,出來這樣一個皇帝,也實為難得。
    隻可惜,他有些生不逢時。
    倘若他的皇位,不是從他爹手上接的,都是從朱見深手上接過來的。
    在朱見深開創的那些局麵上,繼往開來,進行做事。
    隻怕有不小的可能,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讓大明真正的中興!
    可惜,朱見深和朱厚照中間,夾了朱佑樘這家夥!
    想起這事兒,朱元璋就氣得牙根癢癢。
    朱元璋得出朱厚照平了寧王之亂,也很簡單。
    通過韓成講述,他也知道朱厚照,在領兵打仗上麵很有天賦。
    打出了應州大捷那等勝仗,一舉將剛剛統一的漠南蒙古,給重新打的零落。
    此時麵對造反的寧王,很難是他對手。
    當然,除此之外,還是因為他從韓成這裏,提前得知了朱厚照的結局。
    接連兩次落水,並因為落水而身亡。
    這若是寧王造反成功,那些人也不會如此的麻煩。
    也隻有寧王兵敗,朱厚照平叛成功,那些人狗急跳牆之下,才會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狗膽包天的去行刺他的好兒孫!
    聽了朱元璋的話後,韓成搖了搖頭:“朱厚照並沒有平寧王之亂。”
    朱元璋見到韓成搖頭,頓時大吃一驚,顯得異常意外。
    這……怎麽會這樣?
    朱厚照竟然沒有平了寧王之亂?!
    莫非,他落水是在落敗之後才落的水?
    那也不能落兩次水啊!
    這個想法生出之後,朱元璋忽然又搖頭,否決了自己這個想法。
    因為他想起,韓成曾經與他說老四事情的時候說過,他家老四是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那這樣說來,寧王肯定是沒有可能造反成功。
    既是如此,韓成為何還要搖頭?
    朱元璋被韓成所說的話,給弄得有些迷糊。
    韓成道:“父皇,朱厚照確確實實,沒有平了寧王之亂。
    這倒不是說,寧王造反成功了。
    而是說朱厚照還沒有帶兵趕到那裏,寧王之亂就已經被人給平了。”
    “什麽?”
    聽到韓成的話後,朱元璋頓時倍感意外。
    “你之前的時候,不還說那邊沒有什麽可用的兵馬。
    麵對舉兵造反的寧王,根本無法製約嗎?
    不然這朱照厚,也不可能非要禦駕親征駕了。
    怎麽現在又變成了,他禦駕親征還沒到,別人就已經把寧王之亂給平了?”
    韓成道:“這點確實是出乎了所所有人的預料。
    我當初在了解這段曆史,看到所發生的時候,也同樣是無比震動。
    寧王造反,前後曆時四十三天便失敗了。
    之所以根本就沒有給禦駕親征的朱厚照,出手的機會,是因為出現了天降猛人!”
    “這猛人是誰?”
    朱元璋顯得有些好奇的詢問。
    “王陽明,一個在學問上麵,有著極大的發展,開創陽明心學之人。
    後來人,有很多直接將其稱為陽明公,陽明聖人。”
    聽了韓成的介紹,朱元璋不由的愣了一下。
    這不是一個做學問的嗎?
    聽韓成這話,這個人在做學問上,非常的有一手,留下的名聲不小。
    可怎麽就成了天降猛人了?
    他這所長,可和平叛不對路啊!
    “莫非,他是拿著紙筆,拿著書,到那邊,給叛軍講學問,把他們給感化了?”
    韓成道:“父皇,這當真是一個奇人。
    不僅僅理論知識,牛的一塌糊塗,打起仗來也是真猛!
    之前根本就沒有怎麽接觸過兵事。
    但是當時任贛南巡撫的他,在得知了寧王叛亂的消息後,立刻就出兵勤王。
    召集兵馬,東拚西湊,湊出來了一些雜牌兵,直接就朝著寧王進發了。
    他手下的兵馬,大約有幾千人,而寧王則號稱十萬之眾。
    寧王當時已經離了南昌,攻打九江,破南康,還攻打安慶,聲勢浩大。
    想要直接攻打南京。
    南昌那邊,他也有安排人守著。
    陽明先生率兵,直撲寧王老巢。
    並在七月二十日,就將寧王老巢給攻破。
    花費的時間很短。
    前方寧王得知消息後,為之大驚。
    立刻親率兵馬回援,準備將陽明先生給剿滅。
    七月二十四日,寧王大軍與陽明先生兵馬相遇。
    一番廝殺,寧王兵馬敗退。
    到了七月二十六這一天,陽明先生率軍大軍進攻。
    利用有利條件,施展火攻,一場火將寧王給燒了個肝膽劇烈!
    燒了個人心離散!
    兵馬潰散,亂竄!
    據記載,隻那一仗,就令得寧王麾下叛軍,被火燒死的加上落水溺亡的,就有超過三萬人!
    不僅如此,包括寧王在內,以及寧王世子,還有寧王造反之後,所封的各部大臣。
    也都被陽明先生一舉生擒。
    聲勢浩大的寧王叛亂,就這樣被陽明先生,在短短時時間內,就給結束了。”
    韓成說起這事時,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同時也滿心都是敬佩。
    立言,立德,立功。
    陽明先生都做到了。
    這些事兒,真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
    朱元璋在聽了韓成的這些講述後,也是不由有些目瞪口呆起來。
    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這個寧王太廢物不,經打,還是該說自己大明後世所出的這個王陽明太猛。
    一介文人帶兵,就能打出這等輝煌的戰果來,當真驚人!
    “這寧王當真廢物!”
    朱元璋愣了一會兒後,出聲評價。
    “陽明先生,也確實稱得上你口中的天降猛人。
    精心準備了那麽久,聲勢如此浩大,號稱十萬之眾的造反。
    結果竟被一巡撫帶著臨時拚湊出來的幾千雜牌軍,以狂風掃落葉姿態就給掃了一個幹淨。
    最關鍵的是,還都被生擒活捉了這。
    這位陽明先生,當真是天降猛人!”
    朱元璋此時,稱呼起王陽明,也是陽明先生了。
    朱元璋討厭的其實並不是文人,而是那些光說不練,真正的治國本領沒有,屁話一堆。
    各種掏空心思想,要損害大明利益的那些文官。
    王陽明這種有本事的,朱元璋也一樣會尊重。
    朱元璋作為經常帶兵打仗之人,可太清楚生擒活捉,和擊潰,擊斃之間的差距了。
    生擒活捉,而且還是直接把寧王,寧王世子等這麽多人給包圓了。
    那要比將他們擊潰,或者是擊殺,難上太多太多了!
    “誰說不是,陽明先生真猛人!
    這一仗,就直接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誰都沒有想到,做為贛南巡撫的他,竟然如此能打。
    不過也是從這之後,陽明先生的仕途開始變的不順暢了。
    他做為平了寧王叛亂之人,居然也能被人誣陷為,和寧王密謀造反。
    後麵出兵滅了寧王,是因為覺得寧王不可能成功,怕失敗後牽連到他。
    所以他才召集人馬,出兵將寧王給弄死……”
    縱然是朱元璋,早就已經見識到了這些人的無恥,可這個時候聽了韓成所說的話後。
    還是忍不住的目瞪口呆。
    這些人,到底是有多厚的臉皮,有多不要臉,還能堂而皇之的說出這些話來?
    這些狗東西,是怎麽把一個平叛的人,給汙蔑成和造反之人有聯係的?
    “咱入他娘!!”
    朱元璋忍不住的罵道。
    “非要把咱大明的所有忠臣良,將都給排擠走,都給害死了。
    他們才好為所欲為是吧?”
    朱元璋這一刻當真火大。
    隻想立刻來到正德朝,去大殺四方!
    把這些該死的狗東西,一個個都給親手埋葬了!
    一個個都是蛀蟲!都是蟲豸!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自己無比珍惜的江山,到了這些人手裏,竟被他們如此殘害!
    如此啃食!
    當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韓成也同樣是這火大,這些人的手段是真肮髒。
    深吸了一口氣,韓成接著講述:
    “陽明先生平了寧王叛亂的消息,送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手中之時,朱厚照已經帶著兵馬,到了路上。
    當時就有人勸說朱厚照停止南下。
    但朱厚照這次,卻沒有聽他們的話,依然帶兵南下。
    南下之後,當時朱厚照是想要住在南京紫禁城內的。
    但是卻有不少人,對這個事情進行阻撓。
    給出的理由是,怕朱厚照在南京紫禁城這裏住上一段時間,見識了這邊的繁華,過得太安逸舒適了,會貪戀這邊繁華,不忍心再回到北平去。”
    “這什麽狗屁借口!”
    朱元璋忍不住皺皺眉頭,出聲罵道:“作為皇帝,來到了舊都,皇宮都還在,為何就不能住皇宮了?
    這些人,隻怕是目的不純,別有用心吧?”
    韓成聞言,對著朱元璋豎起了大拇。
    “對,就是目的不純。
    他們拒絕皇帝入住皇宮,而是將皇帝給安排在了,一個叫做徐霖的富翁家中居住。
    結果就是在這短短的幾天裏,朱厚照落了水。
    據記載是釣魚的時候,不小心掉到了水裏。”
    朱元璋聞言,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這些狗賊,他們還真敢!
    事情做了之後,還用這樣爛的借口給掩飾掉!”
    “不過這次,朱厚照沒事。
    朱厚照並不是一個傻子,是一個很聰明的皇帝。
    隻不過以往,並不想和這些文官們鬧得太僵。
    可就算是再不想,這個時候他也能覺察到一些人的企圖。
    或者說是從王寧王開始造反的時候,便已經覺察到了。
    所以他在接下來的幾天,接見了陽明先生,與陽明先生談了很久。
    也接見了楊一清等人。
    據記載是談論了三天三夜。
    這裏,需要著重提一下楊一清這人。
    此人資格很老,陽明先生可以說,就是他提拔起來的。
    此前還入過內閣。
    現在也是有直接入內閣的資格。
    雖然他們在這裏,具體談了什麽,沒有太確切的記載。
    但是根據後世的分析,推斷,以及找到的一些材料,再結合當時的形式,以及前因後果。
    一個被眾多人所認可的說法,便是陽明先生這次破了寧王,把寧王老巢,把寧王這些全部給一鍋端了。
    手裏麵有著很多,和寧王相互勾連之人的確切罪證。
    涉及到了很多人。
    其中就包括內閣之中的人。
    這同樣也是陽明先生,為什麽在打了那麽大的勝仗之後,很快就遭人嫉恨,被人各種彈劾汙蔑。
    且今後仕途不順的最大原因。
    而朱厚照的這些舉措,就是想讓楊一清等人出山。
    利用這次的機會,重組內閣,來一個大換血。”
    “這事做成了沒有?”
    朱元璋忍不住出聲詢問。
    韓成搖頭道沒有:“因為還沒有開始施行,朱厚照居然非常神奇的,又一次落了水。
    您說這朱厚照身為皇帝,是該有多不小心。
    以往從沒落過水的人,這次居然在前後間隔如此短的時間裏,接連兩次落水。
    神奇不神奇?”
    朱元璋聞言,麵上滿是憤怒之色。
    這些狗東西,是開始狗急跳牆了!
    但又有些好奇:“這些人膽子是真大,真它娘的張狂。
    可朱厚照不是手中有兵馬,如此重要關頭,怎麽就能讓他們給得逞了?”
    韓成道:“朱厚照身邊有很多人,早就不聽他的了。
    被楊廷和等人所控製。
    這點兒,有一個事兒倒是能夠證實。
    朱厚照臨行之時,曾與劉貴妃說,今後他若派人過來接她,見到約定的信物才行。
    若是不帶信物來接,便是假的,切記不可上當。
    結果後來,那用來當作信物的簪子,偏偏就丟了。
    朱厚照不得不親自將其接到身邊……”
    “他這被滲透的是真嚴重。
    這些人,也真的是膽大妄為!
    果然,人善被人欺!
    遇到脾氣好的皇帝了,他們就敢在你頭上拉屎撒尿,胡作非為!
    這麽說,厚照咱的好兒子孫,就是這第二次落水時,就沒了命?”
    朱元璋聲音低沉的說道。
    韓成搖頭:“並沒有,若是朱厚照在這第二次落水時,當即便斃了命。
    那麽後世之人在研究和說起這段曆史時,也不至於會把那些人,給嘲笑成那個樣子。
    實在是他們做事的手法,太粗糙了,完全就是在糊弄鬼!
    朱厚照第二次落水,依然沒有死。”
    朱元璋聽了韓成之言,不由的愣了愣。
    “既然他二次落水還活著,那自然是能夠知道這些人之險惡。
    是想要徹徹底底要了他的命。
    那為何不立刻動用雷霆手段,把這些人給剿滅個幹幹淨淨?
    為何還不奮起反擊?”
    韓成道:“這一方麵,是朱厚照個人性格原因。
    另外一方麵則是,楊廷和這些人,也已經不想再給皇帝機會了。
    發現朱厚照沒死後,他們這邊便立刻以皇帝落水受驚,生了病,不能再在這邊待了,需立刻回京醫治為由。
    不由分說,就裹挾著朱厚照回京,不給朱厚照,實行他之前與楊一清,王陽明等人所商議計劃的機會。”
    聽了韓成這話,朱元璋的手攥住劍柄,心也揪到了一起。
    隻怕這一返回京師,自己的好兒孫,就要被那些人給接著欺辱,以至於丟掉了性命了!
    “回到京城之後,經太醫院那些太醫的醫治,那樣精壯的朱厚照,落水後受到的風寒,不僅沒有好。
    身體還變得越來越虛弱了。
    而朱厚照,後麵更是住進了他的豹房。
    在這個過程裏,朱厚照曾給內閣下過一次旨意。
    讓人給他從外麵尋郎中治病。
    可結果,這事兒竟然被楊廷和,給直接擋了回來。
    說太醫院裏的醫生,就已經是整個大明,醫術最高明的人了。
    放著醫術最高明的人在身邊不用,為何還要舍本取末,去找民間的醫者?”
    “他娘的!!”
    朱元璋聞言怒罵一聲。
    “這楊廷和好狗膽!
    厚照這是連找個醫者的權力都沒了?
    這人是誰?為何如此張狂?”
    “楊廷和此人,是朱厚照的老師。
    朱厚照一直尊稱他為楊先生。
    於正德七年,成為了內閣的首府。
    後麵便一直把持朝政。
    這人可以說是大明少有的,權傾朝野的大權臣。”
    “可就算是他是大權臣,朱厚照連個能用的太監都沒了嗎?
    他就不能讓太監,給他找個醫者嗎?”
    這話問出來之後,朱元璋又馬上閉了嘴。
    覺得自己問的這個問題有些愚蠢。
    那些人都已經撕破了臉,準備治自己的好兒孫於死地了。
    又怎麽可能會留這樣的口子?
    韓成道:“楊廷和此人張狂的很,不僅是外廷,就連內廷基本上也都被他給控製了。
    而那時,朱厚照所培養的心腹之人,比如掌握兵馬的江彬,此時已經被楊廷和給調走了。
    江彬就算是能感覺到一些事情不對。
    沒有皇帝的旨意,他也絕對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
    否則一個謀反的帽子,就會扣在他頭上。
    他將會死的無比淒慘。
    身體越來越差的朱厚照,還拖著病體舉行了一次朝會。
    強撐著做出了一些安排。
    將王瓊任命為兵部尚書。
    自從於謙擔任了兵部尚書之後,兵部尚書在大明的六部尚書當中,地位就變得不太一般。
    而王瓊此人,據後世諸多人所扒出來的各種推論,說是當時朝中重臣當中,唯一一個沒有受寧王賄賂的人。
    朱厚照把此人,給提拔為兵部尚書。
    很明顯就是想要用他,來遏製一下楊廷和。
    不過,所起到的效果不大。
    一個兵部尚書,如何能頂得住內閣首輔?
    再後麵,朱厚照終於是撐不住了,吐血而亡。
    而哪怕是他最終吐血而亡了,關於他的病,所記載的,也一直是因落水而感染了風寒。
    是不是挺離譜?”
    韓成麵露譏諷。
    “感染風寒還能把人感染的吐血而亡?
    隻怕,不是感染風寒吧!!”
    朱元璋冷冽的聲音響了起來。
    “感染風寒,不會讓人吐血而亡,據咱所知,好像是不少中了慢性毒藥的,才會吐血!
    還有,從朱厚照落水,到他身亡中間有多少時間?”
    韓成想了一下:“有幾個月的時間吧。”
    “砰!”
    韓成聲音剛落下,朱元璋一劍就斬在了桌案上!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