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練兵三
字數:3966 加入書籤
如果說前麵那些訓練軍紀和協同力的方式讓艾萬年摸不得頭腦的話,那麽接下來楊兆對於作戰技巧方式的訓練就更讓艾萬年大跌眼
到了明末這個時節,火器已經大範圍出現在了戰場上,從西方到東方,冷熱兵器的混用已經儼然成為了軍事領域的主
也是在這個思想的促進下,方陣戰術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應有,這並不局限於西歐,東方同樣如此,明軍已經開始運用長矛方陣作戰了,而滿清也是差不多,甚至比起明軍更進一步,已經點出了野戰重炮的科
因此在訓練這中,明軍大部分也強調方陣作戰,以及跟火器的配合作戰,典型的便是後來孫傳庭經略陝西時常用的戰車配合火器的戰
可楊兆卻完全不這麽做,因為他對這支部隊的定義就不是要去正麵對敵,特種部隊便不應該跟敵正麵交鋒,而是應該取巧取勝,否則特種部隊的意義是什麽?
所以,楊兆的訓練不重長矛,不重刀劍,隻重短刃搏
這種訓練方式對於艾萬年來說,確實超前了些,他忍無可忍之下以此質問楊
楊兆確實淡然解釋:“我練此兵,以技巧取敵也,豈需要正麵爭雄?”
艾萬年不能理解,便算是洪承疇也有些看不懂,但洪承疇還是信楊兆的,勒令艾萬年不許幹預,讓楊兆放手去做,他也想看看楊兆能練出個什麽東西
楊兆將訓練的方法仔細的寫了出來,交給了趙平戎,讓他按照上麵的方法去進行訓
對於特種部隊的訓練,其實楊兆在後世根本很少接觸,唯一的接觸都是在網上或者電視劇,電影之中,但得益於穿越之後在戰場上的廝殺,讓楊兆對其中很多東西有所感悟,將二者一結合,便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東
最基礎的東西便是隱蔽,楊兆下令受訓士卒都穿上他設計的“網甲”,所謂網甲就是用麻繩編製,然後在上麵附上枝葉藤蔓,同時楊兆下令所有的服飾都必須采取暗色調,鮮豔的眼神都被取
再往臉上塗上偽裝的油彩,然後讓他們躲入叢林之中,如此一來,極難發
在明末的優勢之一,便是綠化那是相當的好,偽裝起來實在是容易,但麻煩也有,蚊蟲跟蛇鼠是對偽裝最大的威脅,而楊兆的訓練大都集中在要士卒們麵對蚊蟲蛇鼠的侵襲保證絕對的冷
當然,最後這個問道解決得益於趙平戎,他突發奇想,讓人尋來許多雄黃粉,然後塗抹到士卒的臉上和身上,果然自此以後蛇鼠很少來侵擾,訓練的進度也因此大大加
除掉偽裝,還有短刃格殺,之所以采用短刃,一方麵是便於攜帶,另外一方麵是便於隱藏,若是拿著長矛隱藏就是個老大難的問題,但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短刃無疑限製了士卒的單兵搏殺能力,所以訓練他們的短刃搏殺能力尤其重
好在軍中的王文耀深諳此道,便讓他來做了總的教頭,教以一些搏殺的技巧,然後讓他們捉對廝殺,淘汰其中成績較差
經過幾輪篩選,一百三十人淘汰的隻剩下七十人
除掉了搏殺,還有追蹤狙擊,以及戰場救護,沒錯楊兆第一次引入了係統化的戰場救護這個思
在明末的軍事領域,無論東西方,都是沒有係統的野戰救護體係的,消毒、看護、治療這些都是不成體係的,這也導致了非戰鬥減員非常
楊兆在《練兵小得》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來論述這個問題,明軍聊勝於無的戰地救護體係,讓楊兆觸目驚心,在邊鎮的時候,他就親眼目睹了因為救護不到位,消毒不合理而傷口感染生蛆,痛的滿地打滾是傷
在《練兵小得》中,楊兆提出了係統的護理的體係,包括草藥囤積,包紮手法,開水消毒,按時清創,截肢保命,甚至還通過他的經驗之說,提出了五到六種對治愈刀劍傷極為有用的草
楊兆也曾將自己的想法上書洪承疇,希望洪承疇在明軍中推廣,但被洪承疇婉拒,在洪承疇的觀點裏,士卒跟消耗品沒什麽本質上的分別,犯不著廢這個
在這種背景下,楊兆不得已便索性直接培養士卒具備一些基本的醫學素養,畢竟他練出來的“特種兵”個個都是寶貝,可不舍得白白死
大部分士卒對楊兆的這些要求頗為不解,他們是兵漢,如今居然要教他們如何救人,這讓他們相當錯
但楊兆不管那麽多,強令必須教授,他們也就隻能低著頭學
至於追蹤狙擊,其中追蹤是最好辦的,夜不收本身就充當斥候的作用,別的不敢說,但究追蹤能力來講,肯定是明軍中的一
這件事也不需要楊兆過多擔心,夜不收的本事已經足夠了,自然還是由王文耀來教授,王文耀確實是個出色的夜不收,他將一些追蹤技巧幾乎傾囊相
有些新穎的做法讓楊兆都歎為觀止,經常會將一些王文耀的做法寫入《練兵小得》之中,當然楊兆還是保護版權的,在注解上都是寫明了王文耀的大
狙擊則是一個頗為麻煩的問題,因為明末的火銃,無論是聲音、準頭、射擊後的硝煙都無法滿足楊兆對於後世“狙擊槍”那般的要求,這一度讓楊兆陷入麻
他不是沒有嚐試過改造現有的火銃,比如給火銃加上膛線,再比如加上槍托,設計簡易的消聲器,但無疑都是以失敗告
明軍的火銃是仿造日本的火銃,而日本的火銃是仿造葡萄牙的果阿火繩槍,是典型的輕型火繩槍,別說是精確性了,便是威力都差強人意,經過楊兆的測試,五十步外,擊中明軍將軍長穿的鱗甲或者布麵甲都是無法穿透
就在楊兆為這個麻煩抓耳撓腮的時候,又是趙平戎給楊兆獻了策
“若是火銃不行,何不用弩?”
這一句驚醒夢中人,對啊,為什麽不用弩呢?雖然弩箭的準頭肯定無法跟後世狙擊槍相提並論,但是肯定是比這完全看臉的火繩槍來的好
而且,弩也不難搞到,早在嘉靖年間,陝西就出土了一批前宋的神臂弩,當時大明官場非常高興,認為這些東西大有用
由是著令兵部仿製,然後失望的發現,這玩意兒無論從成本跟威力上來講都沒法跟火銃相提並論,於是也就此作
但楊兆現在訓練的部隊本就不需要考量成本的問題,更不是大規模正麵作戰,便於攜帶,可靠性高,五十步威力跟準頭都相對足夠的弩便是不二之
洪承疇得到楊兆的上書,倒是也不覺得有什麽,陝西庫存了不少仿造的弩機,楊兆要也好辦,反正這東西現在邊軍用的極少,於是直接將囤積很久的四百多仿造的神臂弩批給了楊
經過楊兆的測試,雖然還是有些差強人意,但是還是比火銃好多
楊兆學習後世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戰法,嚐試著挑選出擅長使用弩機的士卒,然後教授他們爬樹的技巧,使他們在粗壯茂密的樹冠上隱蔽然後狙擊敵方重要的目
幾輪嚐試下來,命中率還是有些感人,於是楊兆便又針對這個問題製訂看《射敵要錄
裏麵明確規定,射擊的規則應當是優先射擊著甲最華麗者,次者著披風喝令士卒者,再次者為騎馬執鞭者,若是皆未索得,則不許射
楊兆可不願意拿這些千挑萬選的士卒去換一個普通大頭兵,那可是要虧死
除掉裝備仿造的神臂弩外,楊兆還給士卒們裝備了另外一樣武器,那就是“掌心雷
手雷這種東西在17世紀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西方所謂的擲彈兵,楊兆根據後世的記憶進行了設計,倒是並不困難,當然威力一言難盡,不過唬人還是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