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太子的綽號

字數:3878   加入書籤

A+A-


    第372章 太子的綽號
    劉彘一飲而盡,倒是弄得周亞夫等人都愣
    十年磨一劍,此劍今日出鞘,這是什麽意思?
    眾人都看向衛綰,發現衛綰也是一臉蒙圈的看著太
    這樣子,看來就是整日跟在太子身邊的人,也不知道太子是磨了一把什麽劍啊!
    劉彘喝完酒以後,看到眾人發愣,就催促他們快一些
    眾人隻好一臉狐疑的把酒喝幹,然後都是愣愣的看著
    劉彘也不過多的解釋,隻是淡淡地說道:“吾那五哥去馬邑做了一名行商”
    眾人一驚,心說怪不得一直沒有見到那位原先的江都王,原來他去馬邑做了賤
    “我五哥做行商十年,近日終於為大漢做成了一件此事現在保密,我暫且稱呼此事為利劍出”
    眾人早已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太子不想說的事情,他們是不會追問
    但老劉家的人做了賤商這件事,是不是壞了規矩啊?
    大漢重農抑商,每逢有戰事,或者是征發徭役,那些刑徒、上門女婿,行商、流浪漢都是重點人
    現在倒好,太子的五哥竟然做了行
    看來,大漢先前的那些規矩,都要被這太子改
    劉彘才不會在乎這些規矩呢!
    他基本上是能改的都改了,這大漢的官民也早就習慣
    雖然劉彘沒有說磨了一把什麽劍,但這頓飯大家吃的都很高
    等到眾人酒足飯飽的時候,劉彘突然說道:“自明日起,在座的諸位都要去上林苑居住”
    眾人頓時明白,太子這是要打仗
    利劍出鞘、馬邑、太子的五哥,顯然太子這是要對匈奴人動手
    周亞夫第一個站了起來,然後拱手說道:“諾
    其他人也隨後起身答“諾
    太子早就說過,一旦有戰事發生,大家就要住在上林苑
    以前收拾淮南國、收拾南越國的時候,大家也都是一起住在上林苑裏
    隻是,這次有些突然,太子事先什麽也沒說罷
    但對整日跟在太子身邊的衛綰等人來說,倒也不顯得意畢竟,雁門那邊整日打的死去活來的,太子早晚都會收拾那裏的匈奴
    眾人各自回家準備,劉彘站在台階上看著他們離
    雖是喝了很多酒,但劉彘依然很清
    劉彘明白,利劍已經出鞘,已經是不可能收回來
    打仗就有輸贏,但大漢這次輸不
    這十年以來,劉彘被人稱為摳門太子,也被人稱為鑽進錢眼裏的太
    更有甚者,說是太子讓人鑄造的五銖錢中間是一個方孔,而不是圓孔,就是太子想把四麵八方的錢都弄到他的手裏
    天地良心,劉彘讓人把五銖錢中間弄個方孔,是為了好固定住那些銅錢,利於打磨好吧!
    再一個,穿繩子的時候也方便些啊,畢竟,方孔比較大,利於麻繩穿過
    十年來,自己處心積慮的搞錢,寧願被人背後說是掉進錢眼裏了,說自己摳門,可自己這個樣子,就是為了積攢打匈奴人的本
    劉彘十分清楚,大漢的府庫裏有錢,但戰事一開,處處都要用錢用隻要他用了府庫裏的那些錢,最後不管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會落一個窮兵黷武的名
    所以,劉彘要打一場對大漢民生影響最小,但戰果最大的戰
    好像這樣的戰爭不存在,特別是在大漢和匈奴人之
    但劉彘認為是可以存在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把諸事做到最好,想的最為周全就
    現在,大漢這邊已經占盡了天時地利人
    此為夏七月,對大漢來說,這個時節是穀物正常的生長時期,也是田間少有的的閑暇時
    所謂農忙,忙的是春播秋七月的時候,反而相對來說比較
    這個時候,劉彘手裏有大把的人力可
    這個可以說是人和的一部另一部分就是,阿父對打匈奴人很讚成,自己身邊的人也會支持自
    至於別人,不用他們出力,也不用他們出錢,他們閉上嘴巴就
    此為人和!
    再說地
    雁門、馬邑、茂陵,雖然地處大漢邊境,可畢竟是大漢的疆
    大漢在這三個地方與匈奴人作戰,屬於主況且,灌夫拿身家性命修的那條直道,也已經順利完工
    這條直道很重要,可以說是此次戰役的重要保
    說起直道,就要說一說那個拿身家性命修直道的灌
    灌夫很有意思,劉彘讓他去修直道,他表現的十分積極不說,有時候還會親自帶人下手夯
    有一次劉彘去視察直道的時候,劉彭祖也跟著去劉彭祖看到灌夫不尋常的表現,就心說此人不是在趁著太子來視察的時候趁機作秀,就是心虛有
    就這樣,灌夫的超常舉動引起了劉彭祖的懷
    劉彭祖是什麽人啊?
    這人多疑,做了繡衣中丞以後,更是把他多疑的性格發揮到了極
    灌夫的表現引起了繡衣中丞劉彭祖的嚴重懷
    於是,劉彭祖親自帶人去灌夫的家鄉調查了一次,結果發現灌夫他們家竟然是當地一霸,還是被人編成兒歌傳唱的那
    兒歌這種事很是玄當年,孝文皇帝把意圖造反的淮南厲王劉長送往蜀地的時候,民間就有兒歌曰,“一尺布,尚能一鬥米,尚可兄弟二人不能容”
    結果,弄得孝文皇帝很是傷心,最後隻好把劉長的兒子劉安又封為淮南王,這才心裏安慰了一
    兒歌是民意民心的表達啊,這灌夫一家也混到了有人給他們編排兒歌的地步,也是讓劉彘沒有想到
    於是,等直道修好後,劉彘就把灌夫找了來,很是親切地對他說道:“吾為太子,整日做著一些別人看不懂的事情,還得了一個摳門太子,錢眼太子的綽號,覺得這民間怎麽也得給我編排一首兒歌才是”
    “可讓我奇怪的是,我不如你啊,竟然連一首專門傳唱吾的兒歌也沒現今,吾聽說那穎水渾濁的很啊”
    民間有兒歌曰,“穎水清清,灌氏安穎水渾濁,灌氏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