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衛所2

字數:3638   加入書籤

A+A-




    當然,事情實際上比這要複雜的多,可作者水平有限,看的都是點網上曆史地攤文,請別噴
    武將逐漸失去對基層軍隊的控製,財權軍權基本上都被文官集團剝奪殆
    而明朝中後期又在的各地增派都禦史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時候的官職就是這個,請看前文)一職,總理幾地軍事,巡查地方,平定盜賊,此後武將就更沒有什麽話語權
    我們暫時不去評判兩者的善惡,畢竟從地方都司手裏搶來了衛所的財權之後,文官對衛所糧餉的貪墨可一點沒有比武將斯文多
    大明的軍備廢弛,朝廷財政幾乎要被軍事支出拖垮,不能光怪武將不要臉,專喝兵血,吃空餉,壓榨軍戶,文官集團自己也不是那麽幹
    而且,文官集團控製衛所之後,導致了一個雖然當時短時間來看沒有什麽大的破壞,卻影響深遠的問
    那就是由於衛所軍戶待遇的進一步下降,上級對於軍戶賤籍的輕視,導致的軍戶逃亡,兵無鬥
    武將們在壓榨軍戶時多少還會在意衛所士兵真實的戰鬥力的問題,畢竟無論是平定地方上的流寇盜賊,還是抵禦蒙古入侵,土司叛亂,都需要他們帶兵上
    但是文官並不在意這
    畢竟到到時候他們大概率是不用衝在第一線的,坐鎮後方指揮武將出陣等著刷戰功就好
    這也是在明朝中後期武將家丁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不過是武將們對於衛所兵戰鬥力的直線下降的無奈之舉罷
    畢竟,如果能用朝廷的錢養兵的話,又何必自掏腰包呢?
    當然,我們都知道明朝中後期衛所士兵戰鬥力急劇下降,有著許許多多的曆史原
    但戰鬥力不可能憑空下滑,總要有原因的,沒有什麽改變會是憑空產生,在看本書時,或者在看曆史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啊老爺
    而楊廷和作為大明首輔,武宗時期授予的“柱國”對於大明的軍事體係目前的狀態,自然比很多人要清楚的
    畢竟武宗當政的時候,這位一心想著收回兵權的大明天子可沒少借著各種由頭練兵打
    而武宗朝的內閣六部,楊一清,王瓊等文官更是一個賽一個能
    在大明,文官指揮軍隊沒有什麽奇怪
    文官有軍隊的指揮權,合理合
    本書的文官一般指的是通過科舉和恩蔭入仕的地主集團在朝堂和地方各級道府衙門的代
    而武將代之的則大多是通過軍功和繼承父輩的武爵上位的勳貴和北方的地
    劃分指的是是獲得權力的途徑不太相同,並不單純是職務上的劃分——畢竟明朝自己都不太講究這
    “此事你就不要管了……我來處”
    片刻之後,楊廷和心中似乎已經有所定
    他對著楊慎說
    “父親!可……”
    “夠了!”
    楊廷和罕見的爆了粗口,可見朱厚熜召王守仁入京之事對他而言並不像表麵上的那樣平
    楊慎見時隔多年父親發怒,身體本能的產生了一種畏
    他臉色蒼白的緘口不言,幾秒鍾後,他反映了過來,臉上的表情青一陣紫一
    “這段時間,你多去拉攏拉攏張璁和他身邊那些入京的士子,無論是要錢要名,對朝廷而言都不是什麽大事,至於那個叫桂萼的成安縣令……”
    他皺了皺眉
    “派人給他點警告,入仕幾十年,才混成一個成安縣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以酌情向上調動,但是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他必須和張璁等人劃清界”
    如果他不同意呢?
    楊慎在心裏緩緩問道,但看著楊廷和的表情,他明智的把後半句話吞了回
    “父親,我不明白,為什麽要對小皇帝如此……寬”
    楊慎講到,在他的感覺中,現在對於小皇帝,內閣的優勢是前所未有
    無論是京軍,邊軍,六部,甚至是後宮,統統都在內閣的掌控之
    可以說,小皇帝的生死都在這位大明首輔的一念之
    別看邊軍跳得歡,除非是他們真有證據證明是楊廷和等人幹掉了皇帝,否則光是地方直接控製軍隊的同知都禦史們都足夠把他們平定
    而京軍,還是那句話,沒有兵部的命令,京軍擅動便是謀逆大罪……至於五軍都督府,那時什麽玩意,也配碰瓷兵部?
    在楊慎看來,己方的優勢如此之大,又何必玩那些斡旋,進兩步退一步,你進我退的把戲呢?
    不若直接攤牌,給小皇帝點顏色看
    而看著麵前這幾個被朱厚熜召集進京城,要和內閣就皇統問題當麵辯論的地方官
    楊慎的眼中隱隱有光芒閃過,心中已有定
    “大明需要皇帝,無論誰是皇帝——”
    而第一個破壞規則的人首當其衝的便要承擔明朝廷的體係性崩潰的代
    楊廷和淡淡的說道,也許是王守仁入京對他的衝擊太大了,以至於他竟然沒有察覺出自己這個性格衝動,不夠沉穩的兒子眼中閃過的那一道凶
    是的,所謂明君,庸主——
    史官之言,究竟有幾分真幾分假……一切都要看那位皇帝的身後事安排的如
    除非其功績真的震爍古今,否則一個安排不妥,難免要遭死後得勢上台的小人們在青史上舞弄刀筆暗算汙
    楊廷和不知道史書會怎麽評價朱厚熜,但他隻知道一件
    明朝廷的統治邏輯就是根植於皇帝乃是上天授命,朝廷以皇帝的名義統治萬民……經管我們都知道,某個絕對的意誌也許並不存在,即使存在恐怕也不會對人類這樣少數的精英統治大多數愚人的庸俗的統治有什麽興
    但整個帝國的運行邏輯就是如此,朝廷並不在意他們頭頂是一個怎樣的皇帝,品行如何,隻要他能履行好自己的職
    讓從朝廷發出的每一條政令都帶著‘天命所授’的神聖意味就已經足夠
    朝廷不在意誰是皇帝,但明帝國需要一個皇帝,無比需要,來好證明他們依然受到天命的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