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拉低了泰山封禪

字數:6755   加入書籤

A+A-




    紅日初升,陽光普照,清晨的太陽灑滿的開封,
    當陽光緩緩照入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劉娥醒來了,宮女和宦官極其熟練的端來洗漱的用具,
    漱口,洗臉,穿衣服,梳頭發……
    這些都不用她親自動手,隻是坐著,就有人極其舒心的幫她了,
    “太”大宦官趙三德在門口請安,
    “怎麽這麽一大早就來了?”
    到了趙三德這種都都知的宦官,幾乎可以比肩朝廷一品大員,
    不用每天來請安,也不用伺候劉娥,隻是重要的事情要匯報,空的時候跟著就行,
    況且趙三德的歲數不小了,50多歲,在襄王府的時候,就跟著劉娥,是老人了,三十年風雨陪伴,可以說幾乎是劉娥的親人
    襄王是劉娥老公宋真宗趙恒早年封的王位,宋真宗早年還是幹得不錯的,提到他,就不得不說一下影響大宋百年的澶淵之盟
    能夠影響兩國一百年的合約,可見它的厲害了,那是國戰,一個不好要滅國
    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九月,遼軍入侵大宋,遼朝蕭太後與遼聖宗禦駕親征,
    直接率數十萬大軍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臨澶州城下,宋廷震
    據估計大遼至少出兵30到40萬,史料記載大遼巔峰時期約兵力在40到50萬之
    這一次可以說是傾盡全國之力了,大有一口氣滅了大宋的打
    而且,這一次大遼是非常冒險的,正所謂富貴險中求,畢竟要滅大宋,不容易,
    所以,遼軍選擇長驅直入,繞開宋朝重兵把守的城池,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到黃河岸邊,威脅著開封
    他們也相當的厲害,短短一個多月,大遼繞開定州、鎮州、高陽關一線的20萬宋軍,來到了澶州
    毫無疑問,遼軍有奇才,他們也在賭,因為隻要遼軍迅速攻下澶州,逼近開封,打下開封,大局就定了,背後的二十萬大宋軍群龍無首,必然崩
    當然,人家也不是賭徒,作為一個合格的君主,蕭太後做了兩手準備,一邊打,一邊派人給大宋寫信,說遼國方麵有意議
    遼國的戰略意圖很簡單,邊打邊談,如果冒險成功,拿下開封,便能滅了大宋,一統天下,走上人生巔峰;若是不成功,有議和作保障,至少能立於不敗之
    其實,蕭太後這麽做有遠超常人的政治眼光,因為大遼耗不
    自宋太宗伐北漢,與遼國第一次交手開始,到宋真宗景德元
    宋遼在這25年中,雙方都戰死數十萬將士,且不分勝
    但對遼國來說,它的人口和經濟是遠遠不如宋朝,根本就耗不
    他這時候就像是當年三國時期,劉備的蜀國對比曹操的魏國,隻能主動進攻,不然遲早被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遼國的決策層,就賭了一次國運,就是幹,舉全國之力幹,幹贏了,滅大宋,天下一統,不贏,打到讓你怕我,知道不能惹我,我們簽合約,我得好
    這個時候,已經說國戰了,宋真宗其實是害怕的,大宋的皇帝都這樣,軟弱,
    他想遷都南逃,宋朝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也就是成
    若是真遷都的話,不出50年,大宋必然被
    宰相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恒親征,他說了好多理由,最主要有三條:
    第一,已將20多萬重兵部署在瀛洲、鎮州、定州、高陽關一帶,他認為遼軍害怕後路被截斷,必定不敢深入,畢竟戰線太長了,容易全軍覆沒,
    第二,若是宋真宗禦駕親征,在澶州駐紮,再下令鎮州、定州方麵出兵,會合河南軍隊,前後夾擊,必然能成
    第三,如果遼軍還是繼續南下,其國內必定兵力空虛,那甚至必要的時候舍棄開封,宋朝派精銳部隊進攻遼國,直接打大遼國都,咱們來一個互
    基於這些考慮,膽小的宋真宗才敢前往澶州,但最主要還是被寇凖逼的,而且劉娥力主他禦駕親
    所以宋真宗便被逼上梁山了,隻能禦駕親征,皇帝都來了,宋軍自己精神倍增,終於在澶州給遼軍以有力的反擊,
    當然也有大宋的武器給力,大遼將軍太目中無人的緣
    據說宋軍大將張環在澶州前線以八牛床子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
    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後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
    然後一係列大戰,使遼朝統治者認識到宋軍和中原地區的人民是不可輕侮
    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其主要內容也非常簡單:
    第一,稱兄我們不打了,結拜為兄弟吧,自從,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此
    第二,劃底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
    第三,納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
    第四,互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
    從此以後,遼國就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宋遼邊境幹戈寧息,貿易繁榮,人民生活安
    澶淵之盟有很多積極的影響,畢竟誰都不想天天打
    但可怕的是大遼和大宋都沒有居安思危,導致武備鬆弛,後期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
    遼國殘餘勢力隻得西遷,在西域建立西遼苟延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甚至北宋滅亡,趙跑跑建立南宋,被迫向金國稱
    宋真宗禦駕親征是極其難得的,在軟弱的老趙家是難得一見
    大宋一共就三個禦駕親征的皇帝,
    第一個,毫無疑問,宋太祖趙匡胤,此人說是雄才偉略,絲毫不為
    稱帝前便已征戰沙場多年,屢建戰功,稱帝後親征時多次不畏艱險,親臨陣前鼓舞士氣,滅的國家都有好幾個
    哪怕有人不是非常喜歡大宋,但永遠不要否認宋太祖趙匡胤的偉大,結束五代十國的功
    連後世一個極其極其偉大的偉人都有詩詞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可見,在他心中宋太祖趙匡胤是可以和太宗李世民比肩的人
    第二位,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他所以被稱為高粱河車神,是因為在高粱河之戰的時候,打了敗仗,被很多人追殺,
    在匆忙之中,趙光義駕駛了一輛驢車逃跑,跑得飛快,
    雖然說最終得救了,但是趙光義作為一個皇帝,駕駛驢車逃跑這種光榮的事跡,被流傳了下來,所以趙光義就被戲稱為高粱河車
    其實仔細想來也沒有什麽,畢竟劉邦當年被項羽追殺,把自己老婆和孩子都推下馬車,最後還不是得了天
    而且後麵又有一個白登之圍,劉邦在白登被匈奴圍困七天,隻能連嫁七位公主和親解
    當年韓信也有胯下之辱,勾踐被抓當奴隸,孫臏裝瘋吃屎,努爾哈赤當家奴……
    所以說呀,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
    這麽來看,趙光義比起他們不算什麽,隻是他軍事能力確實拉胯,又菜又愛玩,老喜歡禦駕親征,但總失
    第三位,自然是宋真宗趙恒了,相比於前兩位皇帝,無論是性格、能力,都是相對欠缺
    他的兩次親征,都是因臣下勸誡不得已而為之,簡直是被逼上梁山的,不得已為
    而且,這宋真宗趙恒後期真的是,太不要臉了,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禪的地位,
    知道為什麽宋代以後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嗎?都是因為這老兄幹
    要知道,古時候的一些君王為了表彰自己的文治武功,
    都會選擇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這就是所謂的封
    封禪的起源非常早,最早的時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
    不過在封建製之後,最早的封禪自然是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在一統六國之後東巡,便去了泰山祭天,也就是封
    從此以後,泰山封禪活動也就成為了君王對自己最高的榮譽獎,
    皇帝最高榮耀,泰山封禪,兵家最高榮耀,封狼居胥,儒家最高榮耀,龍場悟
    在這之後,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都去封禪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本來也想去封禪,可是奈何被魏征所勸阻,
    人家大概意思就是泰山封禪的標準太高,你實在不夠這個資格雲雲,
    因此最後李世民就打消了這個年
    李世民的功績其實是足夠泰山封禪的,但他謙虛了,不像大宋某些皇帝那麽不要
    為何自宋朝之後,明清皇帝再也沒有人去封禪了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朱元璋和朱棣都丟不起這人,說白了檔次太
    本來泰山封禪的確是一件炫耀自己文治武功的事情,
    除去這上述五位,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桓公也有過想去泰山封禪的想
    當時的齊桓公尊王攘夷,霸業冠絕諸侯,他向著去泰山封
    可是他的這個想法被管仲給打臉了,一來你還沒完成統一霸業,
    二來天地沒有出現祥瑞之兆,也就並不具備封禪的資
    最後,要臉的齊恒公也就作罷
    所以呀,泰山封禪的標準還是要求很高的,起碼得有以下幾個中的兩個:
    第一,要改朝換代,一統山河;
    第二,天降祥瑞,受命於天;
    第三,功績卓越,雄才大略;
    而上述的五人之中,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光武帝實至名歸,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開曆史先河,德比三皇,功高五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小孩子都知道,“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光武帝,位麵之子,完美人設,翦滅群雄、建立東漢,開創光武中
    李治和李隆基比起這幾位來說是差一點,
    可是李治有個好爹,同時他自己在位時期的成就也不差,
    他平定了其父在位時期沒有平定的高句麗,同時將大唐疆域開拓到了巔峰;
    李隆基在位後期雖然有安史之亂,可是其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亂,
    在位時期也有開元盛世等功績,因此這兩位也算勉勉強強
    而宋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打贏了大遼,還求和,還極其高興,這也沒有誰
    就這樣,還屁顛屁顛的跑去泰山封禪,這一下子把檔次降低太多
    當年朱元璋和朱棣也曾經有意想要前往泰山封禪,可是最後卻打消了這個年頭,
    朱元璋在紫金山祭天,而朱棣更狠,幹脆自己就來個封狼居胥標榜自己的文治武
    所以,臉這東西,還是得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