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黑火藥最後的輝煌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聽到旅長的話後,黃河並沒有感到意外。
如果有人問現階段對於八路軍來說什麽最重要,那無疑是子彈和手榴彈。
前者是部隊戰鬥力的根本,後者是對應對鬼子豬突戰術的最優選擇。
衛國戰爭期間,八路軍一直被彈藥不足所困擾。
三槍八路這個外號,就是因為部隊裏老兵們總是強調三發子彈要消滅一個敵人,打完就要發起衝鋒。
老鬼子都知道和八路軍作戰非常艱苦和危險,他們因為子彈不多,所以盛產神槍手。
可是無論再節約彈藥,子彈的消耗都是在所難免的,沒有購買渠道沒有自己的軍工廠隻會是無根之水。
在戰爭初期我們的部隊以襲擊、伏擊和阻擊作戰為主。
在這過程中,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切斷敵之供應線,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打出最大的戰果。
但即使這樣我們的戰鬥紀律還是要求部隊戰鬥時間不能過長。
有一次奇襲鬼子的機場,僅僅一小時就結束了戰鬥。並且炸了24架鬼子戰鬥機,一時間成為中外媒體的頭條新聞。
所以,在那時我們部隊的彈藥整體來說尚可維持。
但隨著根據地的不斷擴大不斷擴軍以及戰鬥頻率、規模的加大,部隊對武器彈藥的需求急劇增加。
需求擴大,但是供應卻日益不足。麵對這種情況,部隊隻能在繳獲上多下功夫。
戰鬥繳獲可以說是八路軍彈藥的重要來源,但是這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不僅要成建製的吃掉鬼子部隊,而且速度還需要快。
現在的鬼子十分頑悍,經常出現負隅頑抗到底、寧死不降的情況。
導致鬼子在抵抗的時候消耗了大量彈藥,而且一旦敗局已定這些畜生會直接毀掉物資,一不小心就是賠本的生意。
對許多部隊來說,繳獲並不能補充消耗,或僅為持平而已。
特別是彈藥,消耗常常多於繳獲,那是真的入不敷出。
所以一槍一彈都來之不易,往往戰士們需要付出鮮血乃至生命的代價。
此外,由於經費長期緊張,能用於購買武器彈藥的款項十分有限。
根據地又被封鎖禁運,想買都沒有門路。
在跟鬼子交戰的時候,部隊指揮官們說的最多的就是瞄準了打,放近了打,不打死敵人絕不放槍之類的話。
種種機緣巧合,原本早該退出時代舞台的騎兵,在這片土地上迎來了第二春。
因為上述原因,對於後方各個軍工廠來說複裝子彈就成為了重中之重的工作。
複裝,通俗的說法就是回收彈殼。
然後重新將彈殼清洗,整形,安裝底火,裝填彈藥,裝填彈頭。
論黑火藥,我們可是老祖宗。根據地大量發動群眾一起熬硝造火藥,可複裝子彈並非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這其中有很多工序,首先是收集使用過的彈殼。
我們都知道部隊是有射擊紀律的,戰士們會盡可能的回收彈殼,並且在戰鬥結束後帶回後勤部軍工廠進行篩選和修複。
隻有那些沒有形變和破裂的彈殼才能使用,以免發生炸膛或者不合膛的事故。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戰士們在使用複裝子彈後,讓原本就戰痕累累的武器多多少少會出現炸鏜的情況。
張萬和每個月都會聽到不少前線指揮官的抱怨。
其次是重新製作底火。
同誌們通常是將壞的黃銅彈殼上剪下銅皮,再將它們衝壓成銅盂。
加入雷汞後,重新嵌入彈殼底部,接下來才把造粒後的火藥按規定的重量裝入彈殼。
最後加上彈頭。
通常的做法是做一個子彈頭的模子,把一個銅板衝壓進模子後形成被甲,再澆入熔化的鉛。
通過以上手法複裝完成的子彈缺點非常多,比如密封性能差導致的火藥容易受潮,射擊殘留物多,射程近,精度差,初速低,彈頭形狀也不盡如人意。
而且目前兵工廠隻能製造圓頭彈頭。
有時銅板衝壓的不好,會造成破口,裸露出鉛芯。
不過也有可能因禍得福成為變相的達姆彈。
部隊在使用這種子彈時一般不會射擊100米外的敵人,超過這個距離誰也不知道子彈會飛到哪裏去,大概率沒什麽殺傷力。
而即使是這種在鬼子眼中連殘次品都不算的子彈,以當時的根據地的工業水平而言,也稱得上是後勤部軍工廠的巨大成就。
部隊靠複裝子彈,極大地緩解彈藥緊缺的困難,這算是黑火藥在世界上最後的輝煌吧。
整理了一下思緒,黃河看著三人說道
“關於子彈這件事,雖然我個人很看不起複裝子彈,但短時間內我們還擺脫不了這東西。”
“目前根據地除了材料不足,還有一個問題是子彈的口徑不統一。”
“我們手上的武器型號實在是太多了,三八大蓋和歪把子用的子彈口徑是6.5x50,九二式重機槍又使用7.7x58。漢陽造和捷克式輕機槍用的子彈是7.92x57。”
“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萬國牌武器。如果要專門新建一所子彈廠,後勤的壓力就太大了,我和老張一定會猝死的。”
黃河看著旅長期待的眼神,他說出了自己最近的安排。
統一子彈口徑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隻能循序漸進。
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後勤壓力,還為了提高戰場存活率。
我們現在很多戰士用著繳獲鬼子的武器,不同的槍支開槍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