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學有所成:孔丘是如何學習並展示自己才華的?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有一次,顏徵在發現孔丘與曼父拿著一堆小石在擺弄什麽,湊近一看,隻見石頭有方的,也有圓的,看來是孔丘精心挑選來的。
隻見孔丘一臉莊嚴,將石頭有序擺放在一塊大石頭上,對曼父道“這些俎豆已經放好了,我們可以祭拜了。”
然後,孔丘口裏念念有詞,引導曼父先是站著拜,再是跪拜。
顏徵在笑著問道“仲尼,你們在玩什麽遊戲啊?”
孔丘見母親過來,忙施了禮道“娘,我們在祭祀。”
原來,孔丘將這些石頭當成是祭祀用的禮器,當時的專業術語叫俎豆。
顏徵在其實早已知道孔丘和曼父在玩祭祀遊戲,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孔丘不過四五歲,但對祭祀的程序卻基本掌握了。
顏徵在摸了摸孔丘的頭,讚許道“這個遊戲好,仲尼很了不起,能夠陳俎豆、設禮容了。以後長大了,可以當司儀。”
得到母親誇獎的孔丘卻不好意思道“但是丘兒還有一些祝詞沒學過,娘什麽時候教教丘兒吧?”
顏徵在笑道“仲尼還小,這個不急,以後娘有機會給你講就是了。”
見孔丘雖然還是一個幼童,但說的話,做的事,要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得多。
顏徵在就開始把自己掌握的關於祭祀的相關禮儀教給孔丘,甚至她把錢省下來,去集市時給孔丘買一些類似俎豆的小物件。
孔丘每次都很開心,每次玩得不亦樂乎。
據說,還是孩提時代的孔子,就已經將祭祀這一套禮儀給學會了。
顏徵在發現孔丘在禮儀上麵貌似是有天賦的,就有意識地讓孔丘多接觸禮儀知識,但凡有可能,就帶孔丘參與。
在孔丘十幾歲時,有一次,隨顏徵在去看闕裏有一戶辦喪事。
結果,死者家裏原本請的那個司儀突發急病來不了,正急得團團轉。
孔丘壯了壯膽,主動上前,表示自己是一位儒士,可以完成這個司儀的工作。
鄰裏鄉裏有不少人認識孔丘,也知道孔丘在祭祀禮儀方麵確實很專業,就替孔丘說了些推薦意味的話。
死者家屬將信將疑,但見孔丘自信的樣子,再加上有人推薦,就讓孔丘試試看。
不試不要緊,一試嚇一跳。孔丘有板有眼,從容不迫,完全嚴格按照這戶人家的地位對應的禮儀規矩,順利主持了這次喪禮。
而且,比當時一般的司儀都要規範!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居然能夠主持喪禮,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孔丘的名聲就起來了,在曲阜闕裏算是小有名氣了。
於是,闕裏凡是有人辦喪事,就來請少年儒士孔丘。
顏徵在非常欣慰,孔丘不但能夠學以致用,而且妥妥地解決了家庭一大問題經濟問題!
孔丘每次幫人家主持喪事,就會得到主人家的謝禮,這就是酬金。
而且,這份酬金不斐,超過了顏徵在原本靠針織女紅以及幫人家打打洗洗縫縫這樣的短工所賺來的錢。
除了擔任喪禮的司儀外,孔丘又憑著自己對各在祭祀禮儀豐富規範的專業水平,為闕裏的鄉裏鄉親主持各種祭祀活動。
闕裏有位叫孔丘的儒士!一位非常知禮的儒士!
少年孔丘的名聲越來越大,還傳出了闕裏,走向了曲阜。
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
少年孔丘,居然能夠以自己的知識,開始撐起自己這個家!
家裏的收入來源擴大了,顏徵在就讓孔丘正式讀書了。
前麵我們在講柳下惠時講過,當時的貴族子弟自八歲起便可以上小學,然後到十五歲時就讀大學。但那是對貴族子弟而言的。
孔丘在闕裏的身份沒人知道,誰都以為孔丘就是一介平民,按理不能上學。
而且,此時的孔丘如果上小學的話,年齡也大了點。直接上大學,身份不配。因為這是官學。
但那個是柳下惠時代,如今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了,官學自然還是存在的,但人民群眾對於知識的渴求是一個趨勢。
春秋時期孩子們的讀書學習,已經從“官學”為主,開始轉向了“民學”為主。
民學就好辦了,隻要付得起學費,請得起老師,誰都可以上學。
孔子當然很珍惜讀書的機會,盡管他已經在母親顏徵在的教導下,讀了大量的書,但要真正達到“文武兼備、知能兼求”的人才標準,就必須掌握禮、樂、書、數、射、禦這六種基本才能,即六藝。
史料沒有記錄孔丘是如何學習這六藝的,我們隻知道孔子後來自己說“年十五而誌學”,也知道孔子其實不單單是一介文人,他還有武藝,如禦車的技術超一流,這些都在後麵我們會從具體的事件中介紹。
當然,孔丘的學習,不可能是從十五歲才開始學。否則,他做不到十來歲時就可以擔任司儀為人家主持各種祭祀。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也許孔丘是從十五歲時,才真正實現了係統學習六藝的夢想。
孔丘的基因是很優秀的,湯武嫡裔,宋國先君微仲之後,宋國著名先大夫弗父何的九世孫,更是傳承了宋國大司馬孔父嘉和父親叔梁紇的勇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單看身材好了,孔子身高超過一米九,臂力過人。打個架的話,一般的人遠非孔子對手。
除此之外,孔子甚至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
但我們對孔子的印象,是謙謙君子,是文弱書生,是隻講知乎者也的聖人。
原因隻有一個,母親顏徵在對孔子自小的教育和孔子堅持的道,從不炫耀武勇,更不賣弄酒量。
一切以是不是合乎禮儀作為言行的準則!
當然,這些都隻是筆者的猜想而已,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在學習上很用功,真正把學習當成了樂趣,並伴隨終身,這是真正的治學。
對於經典詩書的很多內容,他不但逐字逐句學,還做到反複學。
後來,孔子當老師時對弟子們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會向任何在某方麵比自己更專業的人學,後來,他對弟子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他甚至舉例,關於種地,“吾不如老農”。
關於種菜,“吾不如老圃”等等。
孔子的學習,絕對不是教條主義般的學習,不會隻知道照搬照抄。
後來,他對弟子們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更加注意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他後來對弟子們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有的書,不是讀過了就扔一邊了,有的知識,並非是隻有原先自己掌握的那層意思。
隨著自己閱曆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會形成規律性,從而對相關的可以預見之,因為能夠預見之,從而可以有效消除隱患,順利解決問題。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魯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