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費邑來請:對麵公山不狃的邀請,為何孔子有意出仕?
字數:5127 加入書籤
陽虎的故事,我們暫告一個段落。
因為這個時候,魯國的另外一位大牛人,也將掀起屬於自己的春秋風雲。
當然,他一直在春秋曆史中叱吒著風雲,隻是領域不同。而這一次,他終於把自己的領域拓展到了政治層麵。
他,就是孔子。
在很多史料中,都把孔子和陽虎說成是政治對手。其實這個時候的孔子,根本未從政,哪來政治對手?
而且,客觀來講,陽虎是很器重孔子的。他曾經誠懇邀請孔子出山,當時的陽虎,是魯國執政大夫!
陪臣執國命,這是孔子曾經曰過的話。但你孔子一介書生,敢在陽虎還擔任魯國執政大夫時說這樣的話嗎?
孔子曾曰過的話,有許多是他的弟子在後來搜集整理的,以《論語》的形式流傳下來。
出於對孔子的尊敬,許多話是非常主觀的。
至於《孔子家語》,更主觀,有的是為了美化孔子突出孔子的聖人形象而已。
如果陽虎的事業成功,那所謂的孔子諷刺陽虎“陪臣執國命”的話,也許流傳不下來。
要知道,孔子其實是很想出仕為官的。
孔子沒料到的是,最終還是陽虎給了他一個天大的出仕從政機會!
陽虎逃離魯國後,季氏、孟氏、叔氏這三桓回想起來,心悸不已。
如今,貌似陽虎之亂已經結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時間,公元前501年。這一年,對許多人來講,不是事關前途命運,就是事關身家性命的重要一年!
季孫斯、仲孫何忌和叔孫州仇差一點被殺,整個魯國三桓家族被重新洗牌。但最終他們保住了家業,也保住了三桓的地位。
但三桓這個地位仍舊不穩。因為陽虎並非是一個人在奮鬥,他有著一大幫盟友,或者說支持者。
其中最厲害的三位,是費邑邑宰公山不狃、季氏的季寤,以及叔氏的叔輒!
季寤一直與陽虎在戰鬥著的,陽虎失敗後逃離了魯國,季寤也逃離了魯國。
公山不狃和叔輒卻還在魯國!
他們一直在費邑,費邑則是整個魯國僅次於都城曲阜的最大城邑,城高牆堅,兵精糧足,又有公山不狃這樣的雄才大略者當政,憑魯國的左右兩軍兵馬,想要攻下費邑,難!
更何況,公山不狃在陽虎逃出曲阜赴陽關固守時,又陰了陽虎一把,讓陽虎把魯定公、叔孫州仇放歸。
至少從表麵上講,公山不狃與陽虎並非同一路人!
既有實力上的支撐,又有明麵上的無關,那你三桓敢動公山不狃?
而且,陽虎敗逃齊國後,公山不狃立即又祭出了一大殺招征召將禮儀仁德信這樣的禮教天天掛在口裏的孔子赴費邑做官!
這意味著什麽?
老子公山不狃是忠君愛國的,陽虎的事件與老子無關。老子特別重視禮製,象孔丘這樣宣揚禮教的人,老子都要重用!
公元前501年,公山不狃派人攜重禮請孔子出山,赴費邑為官。
如果說,對陽虎的邀請孔子非常糾結的話,那對公山不狃的邀請,孔子怦然心動了!
陽虎做得太出格了,他至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控製了季氏,這是一種對主人的背叛。
忠,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孔子不想背棄自己的思想。
但陽虎太強勢了,當時的陽虎已經是魯國執政大夫。孔子如果不去,極有可能遭到迫害,因為陽虎什麽都做得出來!
其實,在孔子眼裏,陽虎是一個人才,但不合自己的理想信念。這樣的人,叫道不同不相為謀。
那公山不狃呢?
公山不狃動員陽虎放歸魯定公和叔孫州仇,這讓孔子從心底裏對公山不狃有了好感,而且公山不狃確實沒有在陽虎事件中明顯的選邊站隊。
說穿了,公山不狃自擔任費邑以來,沒有做出過一件違反孔子所倡導的禮教之事!
而且,公山不狃確實有才。他擔任費邑邑宰以來,將費邑治理得井井有條,費邑人民對公山不狃非常愛戴。
這樣的人,是符合孔子心目中領導標準的。
此時的孔子已經50歲了,用春秋時期的標準來看,孔子已進入老年人行列。
哪怕是放到現代社會,五十歲的人,基本宣告沒有機會出來做官了。
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將他的理論實踐化。現在,機會又來了,公山不狃誠懇邀請他赴費邑當官。
看著自己的老師熱情接待公山不狃派來的使者,仲由搖搖頭,心中充滿了疑惑。
待來人走後,仲由滿臉不高興,對孔子道“夫子是否有意應允公山不狃之請,赴費邑為官?”
孔子知道仲由的個性,快言快語,也是最敢於直截了當質問自己的弟子中。
見仲由滿臉不高興,孔子歎了口氣,耐心解釋道“子路,汝認為費邑這地如何?”
仲由一愣,老師問這做什麽?現在需要弄清楚的是老師到底會不會去費邑做官!
仲由直接道“費邑是季氏私邑,僅此而已。夫子別叉開話題,弟子隻想問夫子,為何要答應公山不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公山不狃無非季氏一介陪臣,夫子若應邀出仕,豈不是成為陪臣中的陪臣?夫子都一把年紀了,為何非得做這鳥官?”
孔子有些生氣,批評仲由道“子路!為師問汝費邑如何,是想考考汝對魯國各城邑是否了解。
費邑是季氏私邑沒錯,但汝想過沒有,當年周文王偏居豐鎬之地,卻成就大業。
費邑於魯國,其經濟、政治、社會、軍事、文化皆優越於當年豐鎬之於商朝。若為師能夠在費邑施展抱負,也不枉這一生所學。”
若在平時,仲由吐個舌頭,任憑孔子批評。反正對仲由來講,經常受到孔子的批評是常態。
但這一次,仲由嚴肅認真得很,他對孔子道“夫子,這樣的大道理,弟子說不過夫子。
但弟子知道,公山不狃此人與陽虎一樣,都是亂世之梟雄。其施政之本,並非為民,亦非為君,而為自己!
夫子既然能拒絕陽虎,為何不能拒絕公山不狃?”
孔子很不高興。但仲由所言確有道理,公山不狃與陽虎確實是同一類人,從能力水平上講,公山不狃甚至不如陽虎。
隻是自己這把年紀了,上次拒絕了陽虎就有些後悔,現在公山不狃來邀請,如果再失去機會,那自己就隻能做治治學的先生,而不能成為如管仲、子產這樣的政治家。
這真的很遺憾啊。
孔子想了想,對仲由道“子路,汝之言,為師當然知道其中之理。隻是公山不狃征召為師,如果拒絕,公山不狃定定不會善罷幹休。還記得當年陽虎征召為師的情景嗎?”
前幾年,陽虎初為魯國執政卿大夫,即征召孔子出仕當官。
當時孔子在糾結中選擇了暫時不出仕,結果陽虎多次來邀請,最後苦口婆心勸說孔子,留下了時不我待的名言。
當時,孔子在陽虎的一頓大道理麵前,完全沒有辯駁之力,隻好答應出仕做官。
但後來自己卻出爾反爾,費盡心機拖延,已然失信於人。
幸虧當時陽虎實在太忙,也沒多大精力來顧及此事。否則,孔子失信於陽虎,陽虎完全可以因此而治孔子的罪。
如今,同樣的事又來了,隻是這一次是公山不狃。這令孔子確實非常糾結。
聽孔子此言,仲由也默然了,但還是認為孔子不能答應公山不狃之請。
孔子歎了口氣,道“學而優則仕。如今國家亂象環生,皆因禮崩樂壞,仁政缺失。如果為師有機會施政,將自費邑始,複興周禮,推行仁政,造福百姓!”
仲由見孔子還熱血沸騰的樣子,張口就道“反正,夫子不得去費邑!否則”
孔子看著仲由,他沒去猜測仲由否則下麵的意思,仲由也沒說出來。
是的,按仲由的個性,仲由的否則,可能是他可能因此而離孔子而去,甚至成為反對孔子的人。
其實,在仲由心中,不管孔子如何選擇,他都會跟著孔子。
仲由的否則,其實就是“那也隻好隨你”的意思。
孔子糾結了幾天,終於采取了未知可否的態度。
公山不狃的人來,他熱情接待,但嘴上不應允,也不行動。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魯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