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大將軍府
字數:4995 加入書籤
洛大將軍
是日靈帝罷朝,即將進入冬季的洛陽,天氣也驟然變
何進哪裏也沒去,就待在大將軍府中,與自己的一應心腹之臣圍爐宴
除了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下首分別坐著大將軍長史王謙、主簿陳琳、東曹掾蒯越、大將軍掾北軍中候)劉表、甄儼、鮑
這其中還有兩個何進的“編外”心
一人是虎賁中郎將、西園軍中軍校尉袁
另一個是曾經的濟南相、朝廷新拜的議郎、西園軍典軍校尉曹
另外,何進安插在靈帝、蹇碩身邊的“間諜”太監潘隱也在
“大將軍,出兵幽州、冀州的人選,天子可曾做出定奪?”
王謙一邊撥弄火盤,讓炭火燒得更旺一些,一邊詢問何進昨日見天子之
張純、張舉反叛以來,盤踞幽州,如今張純更是勾連烏桓人蘇仆延,統領五萬烏桓騎兵寇略冀州、青
眼下被叛軍攻破的渤海、河間、甘陵、平原等郡、國,士族、豪強的莊園、塢堡被劫掠,屠刀過後,百姓更是屍橫遍野,城郭殘破不
遭受重創的冀州籍朝中大臣對天子劉宏很不滿,但又不敢明目張膽地找劉宏的麻煩,便將矛頭對準了大將軍何
“天子已任命甘陵相劉虞為幽州牧,我也推舉中郎將孟益、騎都尉公孫瓚統兵五千,即日前往冀州平”
何進也很鬱悶,烏桓人的五萬騎兵剛出幽州時,他就提醒過靈帝調兵防禦,畢竟緊挨幽州的河間國,是靈帝祖孫三代的封
可怕花錢的劉宏,一拖再拖,致使冀州三郡被攻
“今日,紹看見蓋元固又回到了洛”
坐姿很隨意的袁紹,一雙毫無興致的眸子瞟了一眼臉色有些不虞的何進,一邊端起酒樽慢飲,一邊轉移話
至於叛軍抄略冀州之事,袁紹一點都不在意,那裏又不是他的老家汝南,沒什麽值得他可憂心
“本將軍知道,蓋勳已被天子征為討虜校”
袁紹提及蓋勳,何進陰鷙的眸子裏閃過一絲惱怒,心中更加鬱悶一
何進好不容易將“刺頭”蓋勳趕回老家,沒想到,蓋勳這個太守尚未走到武都任上,又被靈帝半路征召回
“陛下呀,你是看到誰與本將軍過不去,就重用誰是吧?!”
何進心中想的,正是靈帝想
沒辦法,靈帝要立小兒子劉協即位,大兒子劉辯的舅舅何進是個最大的障
當然,蓋勳不僅僅與外戚過不去,也與宦官集團過不
所以,當日能把蓋勳趕出洛陽,何進出了力,在後麵推波助瀾的宦官們也功不可
“今日隱出宮時,撞見大長秋趙忠與其弟城門校尉趙延私下嘀咕,隱隱提及泰山”
大概看出何進心情不好,潘隱又適時轉移話
“哦?”
果然,何進來了興
陶應能快速被任命為泰山太守,何進、何苗可是在靈帝跟前沒少出
當然,何進不是大公無私之人,之所以這般熱情,無非是示好、施恩於陶謙,給何氏在朝外拉一個外援而
“許是與徐州刺史陶恭祖舉薦二兒子陶應出任泰山太守一職有”
潘隱見何進一副“欲知詳情”的樣子,便將所見多說了幾
“哼,閹宦小人,又要使壞!”
坐在下首的曹操,瞄了一眼潘隱,嘴角微撇,眸子裏露出一抹不屑與厭
“想必那趙忠,是打算從陶氏父子身上訛筆資財吧?”
曹操與陶氏父子沒有絲毫交情,也不會替他們的生死擔憂,隻是單純看不慣宦官而
雖然身上有脫不去的宦官家族外衣,曹操卻天然排斥宦
尤其是之前,曹操從幹得風生水起的濟南相位上被平調至東郡,這背後最大的黑手,就是被危害到自身利益的宦官們
“十有八”
主簿陳琳讚賞地望了一眼曹操,應和了一
“恐怕,趙常侍又會遇到一個傅南”
蒯越雖然對陶謙不太了解,但通過為兒子“白嫖”一個太守之位這件事,就能想到陶謙這隻“老狐狸”,恐怕與傅燮一樣,不會讓趙忠的如意算盤得
“異度高”
聽蒯越提及趙忠與傅燮之事,心有不甘的何進立即舒心不少,心中暗暗期待趙忠再蹈傅燮覆轍,期待陶謙能讓趙忠吃
“嗬嗬,是沒有拿到陶謙老兒的好處,你心有不甘吧?”
盯著何進默默觀瞧的袁紹暗暗搖頭,將何進促狹的心思猜了個通
“叔達將軍,早前不是欲表舉應劭出任泰山太守一職嗎,怎又變成了營陵令?”
袁紹將目光投向何苗,他很想知道何苗變卦,是不是與陶應出仕泰山有
“該不會這何氏,與陶氏有不可告人的何交易吧?”
被袁紹點名,何苗放下手中的酒樽,像看傻子一般瞥了一眼袁
“眼下的泰山郡,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幾乎十戶九空,誰會傻到出錢買其位?”
何苗就是這樣,說話直來直去,不像何進那般,花花腸子彎彎
“營陵雖然隻是一個縣,可是人口大縣,也未受到黃巾劫掠;待一年半載後,再表舉應劭出任北海相也是一”
何苗的話袁紹聽懂了,是泰山郡無油水可撈,泰山太守之位,是個賠本的買賣,何氏看不
“嗬嗬,原來何氏兄弟幫陶謙父子,也是落個順水人情而”
想想也是,應劭是何苗昔日的將軍掾,是何氏的家臣,若非眼下的泰山郡無利可圖,好處豈會輪到與何氏毫無瓜葛的陶謙父子頭
“叔達將軍睿智!”
剛剛被何苗譏諷沒腦子,袁紹又不聲不響地譏諷了回
“怪不得天子免了泰山郡守二千萬錢獻資,其目的怕是不願出錢糧賑濟泰山郡吧!”
何苗與袁紹之間的齷齪,鮑信不感興趣,但泰山郡是自己的老家,心裏多少還是有些擔憂那裏的民
“陶應出任泰山太守,恐非泰山之福啊!”
眉頭微蹙的王謙,望著何進,不無擔憂地輕歎一
陶應的名字之前很陌生,正是因為三天前被突然表舉為泰山太守,才引起了包括王謙在內的有心人的關
隻不過,陶應的風評極差,熟識之人,皆是嗤之以鼻,不屑一
“大將軍,此舉,有些失智”
雖說何進此番表舉陶應,隻是個順水人情,但畢竟是以大將軍的名義,若將來陶應名聲太差,惹出笑話,弄出亂子,何進即便不落個舉人不查之罪,臉上也不會好
當然,王謙這個大將軍長史,臉上也會無
“嗯?”
本來心裏就不怎麽高興的何進,被王謙當著眾人的麵指責,臉色瞬間變得陰沉、難
“來來來,難得清閑,又有杜康美酒,莫要辜負,我們共敬大將軍一”
見氣氛有些不太和諧,久未出聲的劉表舉起酒杯,邀眾人同飲,轉移視
“本將軍有些困乏,諸位且自”
一杯酒下肚,何進放下酒樽,起身離席,轉過大廳屏風,從後門回了宅
“這酒再飲已是無味,不若都散了”
何進走了,何苗不願與大哥的幕僚混在一起,也起身離席,徑直出了大廳,回自己的車騎將軍府去
“本初兄,這陶氏父子之舉,恐不簡單呀!”
待出了大將軍府,曹操回頭瞥了一眼府門,有意無意向並行的袁紹輕歎一
“孟德,陶恭祖垂垂老矣,利令智昏;其二子,皆膏梁紈袴、朽木糞土,不值得你我費”
袁紹側首回視曹操一眼,嘴角暗撇,眸子裏閃過一抹不
“走,聽說漱芳園裏新來了幾個歌姬,其中有個叫來鶯兒的,歌喉婉轉,舞姿曼妙,一起去瞧”
“來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