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掘根計劃
字數:5059 加入書籤
徐州兩個“老狐狸”上演的一場以陶應為“誘餌”的拉鋸戰剛剛結束,而蒙在鼓裏的當事人陶應,卻在魯國正實施他的“騙人頭”大計,且剛剛進入關鍵時
“平舉,這殘羹剩汁也是時候撤換了,換上新的,我們從頭來過!”
陶應兜了個大圈子,表明了意圖,孔融頗有深意地提醒了陳逸一
“好!”
陳逸向孔融投去感激的眼神,爽快地回應了一聲,臉上的陰霾一掃而
由於話題變了,大廳的氣氛也為之輕鬆起
陶應、孔融、陳逸、蔡邕四人重新坐定,換上新
若非陶應反對,陳逸早又上了
放下了心中包袱,陳逸反而變得主動、活躍;畢竟他這個魯國相,才是此方真正的主
“敢問重光,若真天下大亂,你為何隻相守青、徐二州,而不是整個南方地區,或者整個天下?”
心無掛礙,陳逸談起話來遊刃有餘,與剛才被動、疲於應付的狀態,簡直判若兩
“是不是問對開始了?”
微微闔目,陶應心中繞過千般思
陶應清楚,陳逸不可能無的放矢,這個問題必須好好回答,若是他的答複不能讓陳逸滿意,就很難讓其投
一副老神在在的孔融,一副事不關己的蔡邕,皆一言不發,隻是凝神喝
“都是千年的狐狸啊!”
陶應知道,陳逸問的問題,孔融、蔡邕同樣關心,若陶應隻是誇誇而談、言之無物,是弟子、是女婿又如何,照樣會毫不猶豫地清理門戶、一紙休
“徐州乃應的根本,青州乃應的後方,若此二州不能靖安,應既無爭雄、平定天下的資本,也無讓天下百姓影隨的信”
“若連二州都不能安,何以安天下?”
拳頭緊攥的陶應,一雙堅毅而冷峻的眸子凝視著陳逸,語音鏗鏘而霸
“當二州繁榮、穩定,盛名響徹南方,響徹神州時,便是應謀取天下之時!”
陳逸神情一改輕鬆,忽變得嚴肅而認真,一瞬不眨地盯著陶應的眼
“陶氏崛起之時,天下百姓又當如何?一如漢室?”
靜坐的孔融、蔡邕也是神情一肅,微微坐正身子,犀利的眸子盯著陶應,想聽清他的回
若換湯不換藥,隻為自己的權勢爭雄,那還是算了
陶應站起身,在大廳中來回走動幾步,望著陳逸與孔融、蔡邕,一臉鄭重地背起書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
陶應所言,乃先賢理想,但千百年來,從未真正實現
如今陶應重複此言,無論是陳逸,還是孔融、蔡邕,臉上皆露出一抹期
陶應踱步至門首,仰望蒼天,重重立下誓
“必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業者有其”
孔融悠悠歎息一聲,心中不免有些失
“這實現起來,太過艱難!”
蔡邕似乎也不看好,眸子裏的一抹期待之色,緩緩消
陶應回頭,深深望了孔融、蔡邕一眼,又瞧瞧陳逸,目光變得滄桑、悠
“應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陶應語落,屋子落針可
“唉,說這話,哥為何會臉紅、心不安呢?”
若非被眼前“三隻狐狸”盯著,心虛的陶應早抬頭望天,觀察會不會打
“看來,要拿下陳逸、孔讓梨有點難度啊!”
幾息過後,隱隱有些失望的陶應,正想放棄時,陳逸目光一肅,微微退後了半步,恭敬地朝陶應先行了一弟子禮,又心悅誠服地拜倒在
“陳逸,拜見主公!”
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陶應頓時大喜,連忙攙扶起陳
“有平舉相助,實現我等的理想,將更多一份保障!”
陶應收獲了陳逸,可不僅僅是收獲了一個理政人
不管是陳逸自身,還是他已故的父親陳蕃,身後皆有一堆的親朋故友,若能因此影響投效,陶應爭霸天下自然就輕鬆多
“好好好,當浮一大白!”
陳逸認主,不僅陶應高興,孔融也替二人高興不
陳逸是孔融的朋友,也是他老家的父母官;陶應是故人的兒子,孔融半路撿的便宜弟
陶應與陳逸能在一起共事,孔融是樂見其成
但孔融自己卻並未如陳逸這般旗幟鮮明地表態,畢竟漢室尚在,他身為孔氏領袖,孔子後人,不能唾麵自
“重光,你想讓為師替你做點什麽?”
這就是間接的表態,陶應心花怒放,連忙躬身施禮,以示感
“孔師,應欲效仿潁川與南陽,在卞縣郚鄉城建立一所綜合性大學,欲請孔師出任大學副校長及師範學院院長一”
“請孔師出任泰山郡教育司司長,主管所有郡縣教育、教學事”
孔融心中一動,教書育人,這可是自己老祖宗的老本行,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更是一個名利雙收的美
再說,以陶應的野心,若自己太早站在前台,恐引來世家大族的口誅筆伐;反而遠離政務,一心教育,更為穩
“重光,你這綜合性大學,怎麽個綜合法?”
陳逸也是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陶應將大學建在卞縣,也就在魯國境內,這可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之
“應初步設想,將大學分五部”
第一部分為文學院,教導學生學習先賢各種典籍,主在弘傳中華文化,為天下做錦繡文蔡伯喈出任院
第二部分為政學院,教導學生如何處理地方政務,治理地陳平舉出任院
第三部分為師範學院,專門培養大、中、小學老師,將來進入各個地方學校任孔文舉兼任院
第四部分為農學院,專門教導學生如何治理農田,規範種田,興修水利
第五部分為醫學院,專門培養醫師、醫藥、護理方麵的人
陶應表述完,聽得孔融、蔡邕與陳逸皆倒吸一口冷
“如此大的工程,豈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三人眼裏,陶應若真能建成這所大學,就憑這陣勢,必然震鑠古今,名揚青
“重光,這不僅僅是人力、財力的問題,即便是生源,也是個問”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大學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陶應也是很清醒
“孔師,應是這樣想的,請老師與伯喈先生、陳相,以自己的能量,遍請天下所有教學人才,先集中於卞縣,做前期教材編撰工作,指導應治下所有縣、鎮的小學教”
涉及到生源,陶應有自己的長遠規劃,他不可能替世家、豪強做嫁
當然,就陶應推行與士族、豪強利益背道而馳的政策,優質的生源也不可能湧向
“小學教育?”
孔融一愣,有些疑惑陶應的小學教育方
“重光,這小學,可是私塾啟蒙教育?”
略加沉思,蔡邕猜到了陶應的用
“這小學,恐怕是陶老二為大學儲備生源的!”
一臉得意的陶應朝蔡邕點點頭,爾後非常霸氣地說出自己的規
“應決定在治下所有縣、村,均設立一所小學,強製六歲以上適齡兒童,不分男女,免費入學,並提供學習用具、書本、午”
“在每一大縣,設立一所中學,凡是完成小學教育的人,皆可入中學繼續接受教育,以此為未來的大學儲備生”
嘶!
嘶!
嘶!
孔融、蔡邕與陳逸三人互視一眼,神情同時大
“陶重光這是要幹什麽?”
“陶老二是在為寒門鋪路?”
“掘士族豪門根脈者,陶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