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何氏兄弟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一個工匠,在這個時代,就稍稍比商人好一點點而已,但過得卻遠不如商人,連商人都看不
此時被太守陶應尊重,且問話中帶著一縷尊敬,蒲元自然惶恐莫
“什麽?”
“你就是蒲元?”
陡然目爆精光的陶應,猛地一把抓住蒲元的手,謹防魚兒從手中溜了一般,一臉希冀地盯著
“你蒲氏世代為大匠,出身墨門,為何又會淪落成黃巾流寇?”
莫說蒲元被嚇一跳,就連一旁的顏良與尹禮,皆被陶應的一驚一乍,搞得一頭霧
“小人上月隨幾位工匠至沛縣,正趕上黃巾賊寇張闓作亂,被裹挾其中,脫身不得;在南城縣,張闓被府君招撫,小人那時就在其”
“再後來,小人與一批工匠被帶至牟”
蒲元見陶應眼裏除了驚喜,沒有一絲的惡意,方定定
“造化就是如此神奇!”
得知原委的陶應,臉上露出恍然之色,蒲元定是被管家陶安帶至牟縣
“沒想到啊,在這群工匠中,居然還隱藏著蒲元這樣的一尊大神,若非今日哥多問了一句,豈不是蒲元在哥的生命中擦肩而過?”
陶應絕不會認為因自己沒有發現蒲元,致使蒲元這樣的大才一直被埋
像蒲元這樣的大神,在哪裏都不會被埋
陶應所擔心的,是因自己沒有及時發現蒲元,致使蒲元流
“豈不是便宜了劉大耳朵?”
曆史上,這蒲元就是跟著劉備混
蒲元在斜穀為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
由此可知,蒲元造刀的主要訣竅,在於掌握了精湛的鋼刀淬火技
“蒲師傅,你可有字?”
蒲元很詫異,沒想到自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匠,居然能被一州刺史的公子,一位郡守熟知,太匪夷所思
“像小人這般工匠,無人起字,也不敢有”
陶應拍拍蒲元的肩膀,轉身想了想,忽然眼前一
“若蒲師傅不嫌棄,就讓本守給你起一個吧?”
不管蒲元同不同意,陶應便先斬後
“就叫‘公輸’,蒲元,字公”
蒲元一愣,繼而大驚,雙膝跪地,連連推
“小人不敢取此字,實在不配,有汙祖師尊”
對於陶應有沒有資格為他取字,蒲元一點都不懷
但陶應所取的字,卻讓蒲元難以承
“公輸班乃墨門祖師,亦是天下工匠敬重的祖師,蒲師傅技藝高超,以祖師姓氏為字,意在緬懷與傳承,而非以祖師自”
陶應拉起蒲元,一臉鄭重地為其解釋他取此字的用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蒲師傅莫要妄自菲薄,否則,反讓祖師臉上無光矣!”
蒲元張張嘴,想想陶應的說辭,又無從辯
“蒲元,定要將墨門發揚光大!”
不再糾結,蒲元霎時目現堅毅,心中暗暗鼓
“蒲元,拜見主公!”
蒲元跪地,向陶應行認主大
“一個蒲公輸,堪抵十萬兵!”
陶應大喜,忙雙手扶起蒲
“似乎還有個馬鈞!”
見到蒲元,得隴望蜀的陶應,瞬間被提醒,立即想到了馬
“是不是去一趟扶風縣,將‘天下之名巧’的機械大師馬鈞也忽悠到帳下?”
“弄不好,在哥的‘指點’下,馬鈞搞出個高科技來,哥周遊世界都不用愁了!”
陶應越想越心癢,越想越迫不及
“難免夜長夢多,得立馬派陶安前往扶風,將馬鈞請來!”
陶應的這番火熱心思,隻是電光石火的一閃,很快又恢複了鎮
“一個蒲公輸,堪抵十萬兵?”
能被陶應知悉且如此誇讚的工匠,顏良與尹禮自然不敢小覷,齊齊祝
“恭喜主公,得獲大才!”
“賀喜公輸,得遇主公!”
蒲元忙向顏良、尹禮回
“蒲元尚要仰仗二位將軍多多照拂!”
雖然自己被陶應重視,又被賜字,但蒲元不敢在二人麵前托大,他還沒有與之平起平坐的資
“今日真是雙喜臨門,可喜可賀!”
正好到了飯點,喜不自勝的陶應立即讓人準備酒菜,宴請蒲
————
洛陽,大將軍
這幾日,何進總是莫名心驚肉跳,一連幾日都托病不願上朝,窩在府裏,獨自抱著火盤煮酒賞
何進的“病”,甚至還驚動了靈帝,專門派宦官潘隱前來問
今日洛陽又是一場雪,是今冬第二場雪了,何進靠在火盤邊昏昏欲睡,忽被一陣輕緩的敲門聲驚
“誰?”
何進抬頭張望,來人是他的弟弟,車騎將軍何
“叔達來”
何進整了整衣衫,重新打起精神,招呼何苗過來坐下,方問起來
“天寒地凍,怎麽想到哥哥府上來了,有事?”
何苗搓搓手,放在火盤上烘烤取
“大哥,劉虞今日北上”
何進輕“嗯”一聲,低頭望向火
“想必,新兵已招滿,孟益、公孫瓚也該北上”
何進慢悠悠地順著何苗的話頭自言自語一句,便不再說話,等待何苗的下
“大哥,你說陶恭祖是不是沒把咱何氏瞧在眼裏?”
見何進對劉虞之事不感興趣,便直指來
“嗯?”
聞言,腦袋低垂的何進猛然抬起頭,原本渙散的眸子,霎時多了一絲冷厲,一瞬不眨地盯著何苗的眼
“叔達此言乃何意?”
何進突然投來的陰冷眼神,激得何苗打了個冷
“大哥,我們幫陶恭祖替兒子陶應搞定了泰山太守之職,還省下了二千萬錢,已事成多日,他竟連一點表示都沒有,這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雖說自己看不上泰山太守這個缺,但何苗覺得他出了力,陶謙就該感激何氏,尤其是對他何苗有所表
“省下的二千萬錢,至少有一半是我何苗的!”
還以為是何事,原來是成全陶應的泰山太守之事,何進臉上的冷色緩緩斂去,又被慵懶替
“叔達,大哥勸你一句,要把眼光放長遠,莫要因小失”
若非何苗提及,何進早就不記得陶應之事了,畢竟一個舉手之勞而已,不值得上
“近來天子已隱隱有對何氏不信任的跡象,起了廢長立幼之心,若此時再交惡重臣,這對何氏很不”
說到最後,何進的語氣變得稍稍有些嚴厲,帶有一絲不乏警告的意
“大哥安心,小弟也隻是私下與大哥說句牢”
何進話裏的意思何苗聽懂了,心中有點慌亂的何苗忙解釋了一
“叔達莫要性急,如今的徐州、泰山郡,皆四處有黃巾賊寇作亂,加之張純、張舉叛亂餘煙未消,陶氏父子定然已焦頭爛額,哪有時間來洛”
何進的餘光捕捉到了何苗眼神的變化,知其怕了,便語氣又軟化下
“再說,以陶謙‘仁人君子’的名聲,定不會叫人說閑話”
何苗懂何進的意思,若陶謙這次就這麽算了,以後就不會再有人幫他辦事
“怪不得大哥能成為大將軍,被天子倚重,小弟不如大哥多矣!”
與喜形於色、毫無城府的何苗不同,麵上不動神色的何進,心中卻已暗起波
“這陶謙父子有點不識相,是得敲打敲打!”
正在此時,門外忽然傳來管家的稟報
“家主,袁司空過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