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濟南戰報

字數:4484   加入書籤

A+A-




    若是別人在自己麵前露出此等表情,左伯早就攆人了,可眼前之人是身份顯赫的陶應,左伯強忍著心中的不快沒有發
    “不知陶郡守有何高見,還望不吝賜教?”
    左伯也想知道陶應的想法,這可與在門口初見時“驚為天人”的態度完全兩
    “子邑這裏太過簡陋、落後了,說實在的,你這般幹沒有前途!”
    陶應也不賣關子,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觀
    “文恒,你去取些吃食”
    與左伯回到客廳,眼看天快黑了,到了用晚飯的時間,陶應半天也沒見左伯家裏有其他人露麵,心知很難蹭到左伯家的飯,便打發顏良去軍中取吃
    “左先生,我有新式造紙之法,若工匠足夠,可日產四尺宣紙十刀,也就是一千張,其紙張潔白柔軟、浸潤保墨、纖維細膩、綿韌平整,不知左先生,願不願意為我陶應做事?”
    陶應語落,左伯猛然起身,一把拽住陶應的胳膊,陡然通紅的眸子一瞬不眨地死死盯著陶應的眼
    “你說的是真的?”
    左伯已顧不上自己的失態,他盯著陶應,隻想確認陶應是不是信口開河,拿他尋開
    當然,左伯是想知道陶應說的造紙之法是不是真的,對於陶應的招攬,左伯並未放心
    “世間真有郡守所說的造紙之法?”
    不怪左伯懷疑,自“蔡侯紙”出現,至今已近百年,紙張的工藝改進雖然不斷,可沒有太大的突破,不然也不會至今書寫工具還停留在竹簡、絹帛之
    “我的造紙之法,原料是竹子,所以這種紙也叫‘竹紙”
    左伯的反應自然在陶應的預料之中,對他的失態,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心中更加放下和高興,這就是一個“技術控”該有的表
    “此紙可以說淡畫不灰、淡潑濃、濃潑淡、詩有煙霞氣,書兼龍虎”
    陶應進一步誘惑左伯,讓他明白“左伯紙”與竹紙的差
    “當然,造紙嘛,最核心的工藝,無非就是製漿而”
    陶應又很隨意地點了一句造紙的核心,瞬間讓左伯收起了對陶應的懷疑與輕視,能提出造紙的核心,自然就不是無的放
    “這就對了!”
    左伯喃喃自語一
    “呃……小人失禮了!”
    待發現與陶應幾乎身子緊挨,驚覺的左伯立即放開陶應的胳膊,後退一步,躬身向陶應致歉,臉上露出一抹尷尬之
    “無礙,子邑的心情我能理解!”
    見陶應並未生氣,且目光和煦,臉上還有一絲盈盈笑意,左伯安心不
    “敢問陶郡守,此‘竹紙’工藝得自何方高人之手?”
    左伯絕不相信陶應是搞紙張研究的,不然也不會屈尊降貴找上
    “此新式造紙之術,我偶得自一位喑人之手,且有幸目睹新紙,可惜,此人壽元已盡,升入天界!”
    為了自圓其說,“先知”陶應不得不給左伯編造一段神話傳
    “若子邑願意替陶應做事,我願意將新式造紙之法傳授給子邑,並在泰山郡創辦一個有數千人同時生產的紙坊,由子邑管”
    左伯一怔,繼而心潮洶湧,熱血澎湃,當即納頭便
    “左伯見過主公!”
    不拜不行,在工匠的心中,任何一項技術都是用來傳家的,陶應願意將改變時代的造紙術傳給他一個外人,自然要讓陶應放心才
    “應有子邑,大業可期!”
    左伯認主,陶應輕舒一口氣,臉上的喜悅之色毫不掩
    對陶應來說,千軍易得,謀士、武將也易得,唯獨如左伯、蒲元這般的“大國工匠”最難
    “嗬嗬,哥的‘掘根計劃’又邁出堅實一步!”
    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士族、豪強對人才的壟斷,防止未來再出現新的門閥,陶應必須在教育上下手,而紙張起著關鍵的作
    “子邑,我時間不多,現在就將竹紙的製造工藝傳授於”
    左伯認主,陶應說到做到,當下便將後世造紙的新式工藝傾囊相
    從製漿工藝裏的砍竹、削青、拷白,到腳碓舂料、撿料、掰料;從造紙工藝裏的漿料入槽、木耙攪拌、撈去粗筋,到壓榨去水、焙弄烘焙、磨去紙邊,所有流程工序說得清清楚
    左伯本就是造紙的大師,陶應將竹紙的工藝說完,他略加思索,便瞬間融會貫通,甚至自己在製作“左伯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迎刃而
    “弟子左伯,叩謝主公!”
    強忍著內心的激蕩,左伯再次心悅誠服、畢恭畢敬地屈膝跪地,向陶應行了一個弟子
    “論知禮,還得是古人!”
    這次陶應沒有做作,坦然接受了左伯的叩拜,這是對雙方的尊重,也是古人對知識與師道的尊重,不存在階級與貴賤之
    陶應扶起左伯,又將後世流水線作業的特點傳授給左伯,這樣既可以提高產量,還可盡量防止技術泄
    “子邑,造竹紙需要時間,在此期間,你也莫要放棄對蔡侯紙的改進,未來這個紙就以子邑的姓名命名,叫‘左伯紙”
    “同時,在這兩種紙之外,再造一種更加柔軟的紙張來,主要是用來替換廁籌的,這個也很重”
    作為一個現代人,陶應備受廁籌的煎熬,自然要想方設法改善生活條件,不然,打天下還有什麽意
    “諾!”
    左伯聽到他改進的紙不但沒有被陶應放棄,還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左伯頓時大喜,這可是名傳千古的
    “人活一生,所謂追求,不就是為光宗耀祖、名垂青史嗎!”
    當陶應又提出生產第三種紙,隻是用來替換廁籌時,左伯看陶應的目光瞬間又不同
    “不可思議!”
    左伯雖然覺得陶應奢侈地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得不佩服陶應的人生格
    “主公,濟南戰報來了!”
    陶應與左伯剛談得興起,帶著飯食匆匆而來的顏良,提及濟南戰
    “怎樣?”
    陶應一直惦記著紀靈的戰況,終於等來了消
    “大捷!”
    其實看顏良的神色,陶應已隱隱猜到了戰果,但還是有些不放心,這畢竟是紀靈真正的第一戰,不知傷亡如
    “走,回去!”
    有了紀靈的消息,陶應也待不下去了,匆匆交代左伯一
    “子邑,明日你隨一曲玄甲軍前往泰山郡牟縣,找牟縣令尹禮,將我的一應要求告訴尹子盧,讓他配合你,待青州事了,我會立即回牟縣,見證子邑的成”
    陶應拿著一疊“左伯紙”匆匆離開了左伯家,直奔縣
    ……
    左伯站在大門口,望著已沒有陶應身影的大街,內心激蕩不已,久久難
    “這個世間,難道果真有生而知之者?”
    左伯發了一陣呆,匆匆回到屋內,拿出一張左伯紙,將陶應所傳授的竹紙製造工藝,及一應相關設施的建造之法,事無巨細地默寫下來,又反複端詳許
    “都在這裏了!”
    待增無可增時,左伯才鄭重地折疊好筆記,用絹帛包裹好,貼身收藏,方起身出門,與家人一起收拾家當,準備明日前往泰山郡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