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補救之策

字數:4617   加入書籤

A+A-




    濟東平
    陳登、顏良不知陶應為何忽然要給紀靈發布將令,二人也神情肅然起
    “命令,以平虜校尉紀靈為主帥,陳登為軍師,呂曠、呂翔為大將,統兵三萬,組成濟南軍團,立即對樂安司馬俱、平原黃巾流寇展開清剿,伺機進入渤海郡,奪取張純叛軍物”
    陳登沒想到這裏麵還有自己的事,忙疾步行至紀靈身側,齊齊應聲領
    “謹遵將令!”
    待紀靈、陳登二人退下,陶應又接著傳下命
    “命令,以征虜校尉徐盛為主帥,步騭為軍師,呂岱為大將,統兵三萬,組成北海軍團,立即對北海管亥、管承用兵,肅清北海、東萊黃巾流”
    “命令,討虜校尉糜芳繼續北上,進駐平原、高唐,兼領高唐令,免去南城”
    “命令,免去捕虜校尉吳敦的梁甫令,領青州練兵處軍政司正使,招兵十萬,負責練”
    待陶應一道道命令傳下,陳登快速查遺補
    “主公,若我等出兵,這齊郡、濟南郡的政務將如何處?”
    陶應也很頭疼,手下沒多少人,《招賢令》也僅僅在泰山、濟南、齊三郡推行,可這些地方常年被黃巾流寇盤踞,稍微有點用的人才都跑了,臨時抓壯丁也不容
    當然,陶應還有一個無奈,大姓子弟不好用、也難用;豪強子弟多半沒啥
    而且,這群人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有風險、沒利益之事,即便三顧茅廬都沒
    “齊郡,衛旌衛子旗到了交給他,由他出任太”
    “北海郡,征辟北海營陵人王修王叔至為太”
    “東萊郡,征辟孫乾孫公祐為太”
    “濟南郡的太守之職,元龍暫領著,平原郡的太守之職……”
    陶應有些躊躇了,這個時期的平原太守,是潁川人陳紀,一個被大將軍何進征辟的“黨人
    “一個有自己驕傲的人,又是個性情中人,關鍵還是何進的人,怕是很難為哥所用啊!”
    陳紀有名,但與兒子陳群一比,就差那麽一
    陳群這個曹魏重臣,自貢獻了“九品中正製”,真正使大姓邁向士族,讓士族世襲特質有了保
    “元龍,依你之見,這陳元方會不會為我所用?”
    陶應在提到平原郡時的躊躇不決,陳登已心領神會,腦海快速思索起陳紀來,此時被陶應問及,張口便說出自己的判
    “主公,這陳元方早年遭受黨錮之禍,屢次拒絕朝廷選拔,此番出任平原太守,是得到大將軍何進的征辟,主公此時接管青州,陳元方定會拒絕主公招”
    雖然心裏已有了判斷,但陳登的話還是讓陶應有些失望,甚至有點擔
    “這就讓哥有點為難了啊!”
    本來如陳紀這樣一個六十歲的老人,無論去留都不會讓陶應在意,關鍵陳紀出身潁川大
    “若他四處散播哥在青州的僭越之舉,想必潁川人會與哥劃清界線吧?”
    陶應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以陳氏在潁川的影響力,隻要陳紀離開青州,陶應想到潁川“撈魚”的夢想就會徹底破
    “那就對不起了!”
    陶應眼角閃過一絲冷厲,迅速做出決
    若再過一年,即便陳紀拒絕,陶應也不會放在心上,如今正是借著“先知”,四處“搶人頭”的關鍵時刻,他絕不能讓陳紀壞了好
    “元龍,若陳元方拒絕,你覺得華歆華子魚會出任平原太守嗎?”
    陶應提及的這些大才,基本都是北方係的,好在陳登遊學甚廣,多少了解一
    “華子魚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與盧植、鄭玄、管寧等為同門,淵清玉潔,有禮有法,登敬華子魚!”
    “但以登對華子魚的了解,若沒有朝廷天子敕命,他定會以‘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
    陶應提及華歆,本就試著一問,陳登的分析,讓陶應徹底死
    華歆能拒絕冀州刺史王芬行廢立靈帝之事,還能勸“清達博辯、文冠當代”的陶丘洪不要參與,足見其對漢室天子的忠
    “除非明年靈帝死了,不然,此時征辟華歆,根本沒戲!”
    拋棄幻想的陶應,立即做出新的安
    “平原太守,就調孫觀出任,征辟平原人陶丘洪為平原”
    士族大姓不好用,但又不能不用,陶應盡量征辟曆史感觀好的,像陳登、陶丘洪這樣的大姓子弟,隻能靠日後慢慢改造
    “至於其它各縣的官吏,選拔職權一律交由各郡太守,但一定要量才使用,不可任人唯親,濫竽充數,一經發現,連帶去職!”
    一聽陶應調孫觀出任平原太守,豈不是大本營泰山郡又沒人兼管了,紀靈不無提醒地問了陶應一
    “主公,若孫仲台來了平原郡,泰山郡誰替主公守著?”
    幸虧陶應是過來人,臉皮比較厚,不然,聽了紀靈的問話,還不得尷尬
    說來也好笑,陶應明明隻是一郡之守,居然忙活起一州的太守任命來,莫說大漢沒有亡,連亂都還得半年,他這也太迫不及待、明目張膽了
    “不行,得派人前往洛陽,賄賂、穩住何進、張讓等人,好歹也得讓哥熬到明年中”
    攤子慢慢大了,陶應也開始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泰山郡,就讓牟縣令尹禮兼管”
    ……
    命令一下,紀靈立即出院派出快馬,四處替陶應傳
    顏良也去替陶應準備吃食,院子就剩下陶應與陳登二
    “元龍,這濟南的報捷文書,你得上點心!”
    受到王朗的啟發,陶應惦記著拿濟南的功勞再向靈帝邀功請賞
    “齊郡的報捷露布已昨日連夜送往京”
    陶應順帶將王朗在齊郡向朝廷發露布之事提了一
    “糊塗啊!”
    陳登聞言,頓時大驚,臉上現出一抹慌張之
    “難道,報捷有問題?”
    陶應一怔,他被陳登的慌亂表情弄得莫名其
    “當然有問題!”
    陳登望著有些癡呆的陶應,一臉的無可奈
    “主公,若沒有向洛陽報捷,甚至報憂,這青州軍管尚有可能;而一旦報捷,天子及滿殿大臣得知青州黃巾已滅,定然反對軍管,哪怕再換一個刺史、州牧,也不會許可主公代”
    陳登盡力穩了穩自己的情緒,語氣變得舒緩,甚至有一絲無
    “即便主公剿滅青州黃巾的功勞再大,也不可能晉升主公為青州刺史!”
    擔心陶應不明白他話的意思,陳登又補充了一
    “徐州與青州相鄰,無論是天子,還是各方勢力,都不會讓主公待在青州!”
    陳登的一席話,讓回過神的陶應瞬間呆愣當場,臉上神情要多精彩有多精
    “弄巧成拙了?”
    “王景興誤我?”
    “不是天子一高興就什麽都會同意嗎,怎麽反而還沒哥的事了?”
    一瞬間,陶應想了許多,腦子變得很淩亂,已無法靜心思
    “那該如何補救?”
    陳登轉身下了台階,一邊揉按太陽穴,一邊在院中來回踱步思
    “將錯就錯,繼續報捷!”
    “一日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