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破陣法
字數:3022 加入書籤
“這兩陣一攻一防,難免有些衝但是我卻是能讓他們連在一起,不但不衝突,還能相輔相成到時這顛倒八卦陣連著天罡鎖星陣,再連著外麵的周天星樞大那可就真的是妥妥的在有人切斷地脈毀去周天星樞大陣前,沒人能攻破此陣”盧起說的是神采飛牛泗聽得是非常過癮,隻是他還沒說什麽方牛泗不由的更想知道
“這陣法離開能量是無法運行的,這能量運行節點的爭奪,是陣法衝突的關一個節點有讓往東的,有讓往西的,這就衝突但是若能保證節點的並行不悖,則絕對不會有衝突的發要是能相輔相成,則是能產生疊加效果的,張兄可知?”盧起有點小得意的說
“天才,盧兄真乃是天才,這就相當於是以陣破陣的的反用,逆向思維,你是怎麽想到”牛泗拍著大腿說
這方法不是布陣法,這是破陣以陣破陣的原理就是幹擾能量運行的節盧起反其道而行之,用這破陣法去布陣,說是異想天開也不為隻是此法知易行難,這節點的測算和運行組合,就是知道了原理也是難以實施
牛泗不由得說道:“但是這兩種大陣何其複雜,那要改動多少節點才能做到此事”
“哈哈,張兄果然是行家,一點就通的,正是以陣破陣的反但是要說這改動節點要說複雜也複雜,要說簡單也簡說複雜是測算節點的位置複這個稍有差錯那可是天差地別要說簡單那是因為隻要一根釘子就能解決問”盧起
“一根釘子,這我又糊塗了,這跟釘子有啥關係呢?”牛泗剛有點了解有陷入了迷
“要是有根釘子能貫通兩陣相交的支點呢?他們是不是就連起來了”盧起笑
“那倒是,必然是連起來了,但是兩者的能量的大小和頻率並不相同這隻是連起來怕是不妥”牛泗疑惑
可是這時盧起玩味的看著牛泗也不說話,倒是賣起關子牛泗到底也是陣法行家,思付片刻突然一拍腦
“灰古膠對不對,釘子是灰古膠煉製而成,融元導靈並行無”牛泗興奮的說
“哈哈,道友如此快竟然想到了,我還以為道友得想一段時間呢?我想出此法也是用了幾天的時間呢?正是此物,但是光有灰古膠還不夠,還得有這”盧起說著把一張圖紙遞給了牛
牛泗打起來一看,這是一個小小的法陣這圖並不複雜,但是牛泗卻是看出了這陣法乃是一個兼容陣這本是聚靈陣裏一個控製靈力輸出的陣沒想到竟然是被盧起用到了此處,這陣法和灰古膠搭配簡直是妙想天開,就像榫卯結構一樣搭配合適嚴絲合
“妙呀,盧兄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這要是在搭配上養仙墨豈不是更妙”牛泗
“嗯,原本我也想過此材料,但是此物難尋之要是用養元墨提煉,就算你我有丹火能提煉之物,恐怕也得花個幾年的功但是你結嬰在即,怕是等不得”盧起笑
“不瞞盧兄說,別的材料不敢就是這養仙墨我可是常備之哈哈,盧兄請”牛泗說著掏出十來塊不小的養仙墨
這些年為了隨時修複模具和刻製新的符篆模牛泗可是提純了不少的養仙這東西正是牛泗的發家之物,身上怎麽會缺的了
“張兄,竟然有如此多的養仙墨,看著手法不像是丹火提純的,但是卻比丹火提純的還要好上幾分”盧起不由得驚訝
那倒也是隨著牛泗力量的增大和靈目的提這養仙墨自是被提煉的精純之極,遠不是當初煉器期時可比的
牛泗拿出這養仙墨,不由得想起還在百丈門的向之清正是此人的一個引薦,才讓自己走上這修仙之也是此人教導的煉器術讓自己擺脫了靈石窘迫的窘隻是也不知此人現在怎麽樣
“這是我早年間習得的一種提煉方法,盧兄要是喜歡,我倒是可以給盧兄”牛泗
“當然喜歡,趕緊的”盧起一副急切的樣也不怪他這樣養仙墨雖然結丹修士自己能提煉,但是耗時實在太久
平時金丹修士需要的時候自己會提煉一點,一般都是作為煉器導靈材料但是陣法師不一樣,他們用到這東西的時候太多盧起為了提煉此物不知花費了多少辛
牛泗趕緊把方法複製給了盧起,盧起自是高興異常,當場就要試驗卻被牛泗攔了下
“這釘子的事我理解這節點推算呢,這兩個都是上古奇陣,構造何其複雜,那要煉製多少釘子才夠我們可沒有多少時間”牛泗趕緊回到陣法上來,這事可耽誤不
“複雜歸複雜,主要要是複雜在測算上,這個我已經算完其實釘子到不用多練隻要五根就夠”盧起笑著
“怎麽可能,那個大陣不是數千處節點,怎麽可能五個節點就能解決呢?”牛泗不由得又有點
“張兄,你自己煉製過陣旗陣盤的吧?”盧起不答反問起
“自然是練過得的,陣圖還是你幫忙收集的但是那陣旗雖是代替了節點,但是陣盤上的節點是省不了的呀?”牛泗當然知道盧起的意思,陣旗就是很多運轉的節點用特殊方式煉製成的,這樣就能用陣旗代替陣法的布置,形成隨身攜帶的陣
“哈哈,張兄怎麽這會兒反倒糊塗這陣盤不就在地下此處地脈就是陣盤這兩處大陣的陣盤本就是一體的”盧起哈哈笑
牛泗不由一拍腦袋,好一個電池並聯兩個電路,這釘子就是連接的節點而已,隻要這地脈不斷,這電路就永遠暢
這就是盧起說的,隻要別人不能切斷這六合島的地脈,這大陣就是攻不破知道歸知要牛泗在這近萬的節點上找出五個節點來,就能使兩大奇陣相輔相牛泗自認為絕對是做不
這得是內心裏對每處節點的運轉,都得相當純還是加上盧起天才的構想才做的也隻有盧起這樣的天才,才能做到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情
“牛x,盧兄陣法造詣之高,簡直不做第二人之”牛泗聽完不由得豎起大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