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玄德行了

字數:10177   加入書籤

A+A-




    第200章  玄德行了
    陶謙聽到了陳登的話,卻是麵露遲疑之色,道:“我與周琦素無交情,此前還派遣使者讓他停止攻打荊州,彼就算不懷恨在心,也未必願意出兵助我。”
    “更何況,我曾聽聞周琦與曹操、袁紹私交甚好,不幫助曹操攻徐州便已值得慶幸,又怎敢奢求彼出兵相助?”
    陳登卻是搖頭:“似車騎將軍此等人物,豈會因為私交而不顧大局?”
    “若果真如此,袁公路伐兗州之時,車騎將軍為何不出相助曹操,反而前去攻打荊州?”
    “曹操已有梟雄之姿,彼若占據徐州,必然聲威大震,或有可能威脅到揚州之安危。”
    “吾料定車騎將軍必不會坐視不理。”
    陶謙聞言,當即大喜,遂讓糜竺北上青州向田楷求援,令陳登南下揚州向周琦求援。
    糜竺抵達青州見到田楷,道:“吾主與公孫將軍誓為同盟,共抗袁紹、曹操,今曹操誣陷吾主擊殺曹嵩,引兵攻入徐州四處屠殺。”
    “徐州難以抵擋,還請使君能夠發兵相助,共抗曹操。”
    田楷聞言,卻是眉頭微皺,道:“我雖有心救援徐州,奈何袁紹在側虎視眈眈,有心無力呀!”
    糜竺正色道:“將軍可曾聽聞唇亡齒寒的道理?”
    “曹操若得徐州,便可與袁紹一起向青州完成合圍,彼時兩大諸侯夾擊,青州焉能獨善其身?”
    田楷沉吟許久,終究還是點頭道:“先生所言有理,且在青州逗留些許時日,我這就點齊兵馬,南下馳援徐州。”
    糜竺略微猶豫,繼續說道:“素聞平原向劉玄德驍勇善戰,仁義無雙。”
    “之前北海孔文舉向其求援,玄德公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率眾前去救援。”
    “此次馳援徐州,不知可否讓玄德公一同前往?”
    田楷聞言,卻是臉色微沉。
    劉備名望、手段、戰功都不下於田楷,而且又是公孫瓚同窗。
    他能從一介白身混到平原相這個職位,也讓田楷這位青州刺史頗為忌憚。
    他也比較擔心,自己未來的地位會被劉備取而代之。
    此前劉備救孔融之舉,更是令其名聲大噪,也給了田楷進讒言的機會。
    他寫信給公孫瓚,言劉備收買人心,其誌非小,需要小心提防。
    且劉備與劉虞同為漢室宗親,對於幽州牧劉虞也頗為敬重。
    去歲公孫讚與劉虞相爭,將其擊敗以後,誣陷劉虞與袁紹圖謀造反,斬其首級將之送往京都。
    劉虞自擔任幽州牧以來,為政寬仁,善待百姓,平息漢人與邊境異族之間的矛盾。
    以至短短數年之內,本來作為邊塞苦寒之地的幽州,居然戶口大增,百姓也都安居樂業。
    劉虞的所作所為,不僅深得幽州漢人之心,也為邊境異族所稱頌。
    公孫瓚斬殺劉虞,還派人將其首級送往京都,看似占據了幽州全境,其實卻已經大失人心。
    在此之前,公孫瓚哪怕與袁紹交戰偶有小敗,雙方終究還是平分秋色。
    可自從公孫戰斬殺劉虞以後,卻失去了幽州百姓的支持,也為其敗亡埋下了禍根。
    劉備同為劉氏一脈,而且也非常推崇劉虞,所以當他得知劉虞被公孫瓚所殺以後,二者之間自然也生出了間隙。
    田楷趁機進饞言,以致本來屢立戰功,前途無量的劉備,最終被公孫瓚以及田楷所孤立。
    青州每次與袁紹交戰,田楷都把劉備派在最前線,令其損兵折將。
    劉備此時名義上乃是平原相,實際上平原國早就被袁紹所占據,他隻是一介無根浮萍,手下兵馬隻有千餘,處境並不算好。
    田楷略微沉吟,隨後說道:“劉玄德願不願意前去救援徐州,還要看其自身意願。”
    糜竺說道:“吾請見玄德公一麵。”
    軍營之內,劉備看著麾下的千餘人馬,緊緊抿著嘴唇,眼中帶著些許迷茫。
    才開始擔任平原相之時,也是劉備的高光時刻。
    彼此,劉備占據一郡之地,手下兵馬亦有數千,而且還可以自給自足。
    自從平原國被袁譚占據以後,劉備麾下兵馬就越打越少。
    由於錢糧都要依靠公孫瓚與田楷供給,若沒有二人允許,劉備根本不可能征召新的士卒。
    本來公孫瓚顧念舊情,對劉備還非常不錯。
    不過自從去年公孫瓚和劉虞開戰以後,劉備就能明顯感覺到對方的疏離。
    當他得知劉虞被公孫瓚所殺,就連頭顱都被斬下,還打算將之送往京都以後,劉備心中也頗不是滋味。
    奈何他現在名義上也是公孫瓚部下,不好去指責對方,心中卻已產生了些許隔閡。
    趙雲因為公孫瓚斬殺劉虞,可以毫不猶豫找個借口的離開。
    劉備手下有一大票人,若是離開了公孫瓚,卻也不知道去投何處。
    “唉!”
    想到了煩心之處,劉備又忍不住深深歎了口氣。
    “兄長,有人前來拜會!”
    就在此時,劉備忽然聽到了張飛的大嗓門兒。
    他循聲望去,卻是看到張飛正領著一位文士,朝著自己大步走來。
    劉備見那位文士比較陌生,卻也不敢怠慢,急忙上前見禮。
    此時的劉備,就好像剛剛起家的周琦一樣,要聲望沒聲望,要地位沒地位,要出身沒出身。
    哪怕他始終謙遜有禮,對待世家子弟都禮賢下士,卻也不被別人看在眼中,沒有士人願意前來投效。
    “劉備見過先生,敢問先生名諱?”
    糜竺看到劉備主動上前見禮,不由大吃一驚,急忙還禮道:“在下東海糜竺,表字子仲,如今在徐州牧麾下擔任別駕從事之職。”
    “早聞玄德公禮賢下士,仁義無雙,特意前來拜會。”
    “若有冒昧之處,還請玄德公勿怪!”
    糜氏富甲徐州,哪怕劉備遠在青州,亦是略有耳聞。
    他並沒有像別人那樣,看不起出身商賈的糜竺,反而驚喜的說道:“我早聞先生之名,隻恨路途遙遠未得一見。未曾想,今日居然有幸得見先生,實乃劉備之福!”
    劉備臉上的激動渾然天成,絲毫沒有做作,不由讓糜竺好感大增。
    他亦是說道:“此前隻聞玄德公之名,未見玄德公之人。今日得見,卻是見麵勝似聞名!”
    兩人一見如故,挽臂走入營內,相談甚歡。
    他們足足談了一個多時辰,劉備才問道:“不知先生遠道而來,所為何事?”
    糜竺這才一拍額頭,驚醒道:“吾隻顧與玄德公談話,卻忘了正事。”
    他的確劉備相見恨晚,甚至有了一種得見明主的感覺,這才嗨過了頭。
    經過劉備提醒以後,糜竺才正色道:“曹操攻打徐州,以報父仇名義屠殺百姓,致徐州境內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
    “吾素聞玄德公有仁義之名,特意來此求援,希望玄德公為了徐州數百姓,能夠出兵相助。”
    劉備聞言,先是臉色動容,繼而有些無奈的苦笑道:“並非備不願馳援徐州,奈何我麾下隻有千餘兵馬,而且並無錢糧。”
    “縱然我傾盡全力前往徐州,恐怕也幫不住陶使君。”
    糜竺不由大吃一驚,問道:“玄德公廣有賢名,且在與袁紹交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何至於此?”
    劉備隻是搖頭苦笑,卻不發一語。
    他並非在背後說人壞話之人,哪怕心中對公孫瓚不滿,卻也隻會將其深深埋在心底。
    劉備不說,張飛卻是未能忍住,叫道:“田楷那廝嫉賢妒能,公孫瓚因殺劉虞而猜忌吾兄……”
    “益德休要胡言!”
    未曾想,張飛話尚未說完,就看到劉備麵若寒霜,厲聲嗬斥。
    他雖然天不怕地不怕,卻有些害怕自己的兄長劉備,當即閉嘴,不敢再言。
    劉備起身對著糜竺深深一拜,道:“我家三弟不懂事,隻是胡言亂語,還請先生就當沒有聽到。”
    糜竺卻是眼光微閃,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內情。
    他起身對著劉備回禮,而後說道:“玄德公放心,糜竺並非長舌之人。”
    “然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備卻是麵露誠懇之色,道:“先生有話盡可道來,我必洗耳恭聽!”
    糜竺轉頭看了看了張飛,卻是不語。
    劉備知其心意,正色道:“益德與吾情同手足,先生有話但講無妨。”
    張飛也心下領會,當即對著糜竺狠狠瞪了一眼。
    糜竺略顯歉意的對張飛拱了拱手,而後說道:“玄德公與其繼續留在青州受人猜忌,何不前往徐州拚搏一番?”
    “如今曹操兵臨徐州,陶使君年邁且已經病重,其子難以繼承徐州基業,眼看徐州即將成為無主之地。”
    “若玄德公願往,憑借公之名望,又有我在旁邊相助,未嚐不能請玄德公入主徐州。”
    糜竺此話,宛若石破天驚。
    劉備尚未答話,張飛便已經跳了起來,說道:“果真如此?”
    糜竺自信的點了點頭,道:“徐州已經與曹操結成死仇,無論陶使君還是徐州百姓,都不願意曹操入主徐州。”
    “且徐州作為四戰之地,又得曹操虎視眈眈,陶使君子嗣並非可扶之人,恐怕就連使君本人,也不願自己兒子繼承徐州基業。”
    “否則,一旦曹操攻破徐州,陶氏必然滿門被滅。”
    “反觀使君,名聲傳於青、徐兩州,若有我推波助瀾,使君必然願意以徐州相讓!”
    張飛聞言大喜,當即轉頭對著劉備說道:“兄長,如此好事,不容錯過,當速速前往徐州!”
    劉備聞言,卻是斥道:“若懷救人之心便罷,豈可如此功利,如此豈非陷我於不義?”
    張飛卻是嘟囔道:“天下城池,有德者居之,況且兄長還是漢室苗裔,比起別人豈不更有資格占據徐州?”
    眼看劉備即將發怒,張飛這才一縮脖子,不再言語。
    劉備轉頭看向糜竺,苦笑道:“舍弟頑劣,口無遮攔,先生勿怪!”
    糜竺笑道:“三將軍這是真性情,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
    “玄德公固然仁義,卻有沒有想過,若徐州讓曹操此等無德之人占據,縱兵大肆屠殺百姓,公於心何忍?”
    “公此去徐州,並非為了奪取徐州基業,而是為了拯救數百萬黎民。”
    “玄德公既為漢室宗親,自當擔此重任!”
    麵對糜竺的苦苦勸說,劉備猶豫許久,終究還是歎道:“我固然願意救民於水火,奈何麾下隻有兵馬千餘,又無錢糧,縱然領兵前往徐州,也未必會被陶使君放在眼中。”
    見到劉備口風鬆動,糜竺當即笑道:“如今正值亂世,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且玄德公在青州又素有賢名,隻需振臂一呼,眾人必然爭相依附。”
    “至於錢糧,玄德公卻無需多慮。”
    “我糜氏在徐州經營百餘載,家中頗有資產,若玄德公不棄,吾願出錢糧資助一二。”
    劉備聞言,這才徹底下定決心,當即就開始在本地征召士卒。
    果不其然。
    劉備名聲極好,且青州飽經戰亂,流民無數,很快征召了數千人。
    隻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饑民,衣不蔽體,麵黃肌瘦,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
    饒是如此,聚集起來了數千兵馬的劉備,看起來也頗有威勢。
    卻說陳登前往壽春遊說周琦,反而碰了個釘子。
    雖說周琦隆重接待了陳登,可麵對陳登的請求,卻並沒有答應下來,隻是拖延時間。
    說到底,無論荀彧還是陳登,都錯看了周琦。
    荀彧所謀之所以沒有成功,並非荀彧智謀不行,而是他不知道,周琦這位穿越者對於曹操的戒備心理有多麽強。
    若是換做別人,能夠與曹操一同瓜分徐州,恐怕早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下來了。
    至於陳登,也是錯看了周琦與曹操之間的那份情誼。
    當年刺殺沛國相王吉前後,曹操對於周琦的幫助,他至今都未能忘卻,而且把這份恩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若非曹操的確是漢末最大的boss,此前又在徐州屠城,周琦哪怕為了這份情誼,或許也會出兵相助曹操報仇雪恨。
    現在的周琦,並不願徹底與曹操撕破臉皮。
    因此,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境地,周琦也不願出兵相助陶謙,與曹操開戰。
    不過周琦也不願意曹操占據徐州,當即對著陳登說道:“豫州袁術,此前攻打陳留,尚且未能攻下長垣。”
    “這次曹操再攻徐州,兗州必然空虛,若先生前去豫州遊說,袁術必然起兵攻打兗州。”
    “如此一來,徐州之危可解矣!”
    陳登眼看說不動周琦,又不願無功而返,隻得轉道前去汝陽,打算遊說袁術。
    袁術果然被陳登說動,下令孫堅再次起兵攻打長垣。
    孫堅卻以長垣防守嚴密,難以攻克為由,建議使用聲東擊西之策,轉攻別處。
    卻說田楷、劉備引兵來救徐州,糜竺率先返回,謂陶謙曰:“吾此去青州求援,青州刺史田楷本不欲相救,好在我曉以利害,最終才說動其領兵來援。”
    “然田楷以防備袁紹為由,卻並未帶來太多兵馬。”
    陶謙聞言,不由大驚,失聲道:“兵馬不多,如何能擋住曹操?”
    糜竺卻是笑著說道:“使君勿憂,吾此去青州,還請來了一位當世英雄,有其相助,必能保徐州無恙!”
    陶謙聞言大奇,問道:“子仲口中英雄,乃是何人?”
    糜竺道:“此人乃漢室宗親,平原相劉備劉玄德是也!”
    陶謙不由精神一振,問道:“莫非是救援孔文舉,為青、徐兩州士人所稱頌之劉備劉玄德?”
    糜竺笑道:“正是此人!”
    “玄德公義薄雲天,得知曹操肆意屠殺徐州百姓,哪怕手中隻有數千兵馬,卻也義無反顧主動要求前來救援。”
    陶謙聽到劉備隻帶來了數千兵馬,當即臉色暗淡的說道:“兵馬不多,如何能夠擋住曹操?”
    糜竺卻是自信滿滿的說道:“使君有所不知,玄德公麾下兩位結義兄弟,皆有萬夫莫擋之勇,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若探囊取物。”
    “徐州並不缺兵馬糧草,使君麾下丹陽兵更是天下少有的精銳之師,所缺隻是統兵將領罷了。”
    “若有玄德公及其麾下兩位義弟相助,何愁不能擊退曹軍?”
    陶謙聞言,這才轉怒為喜。
    糜竺趁機說道:“前線戰事緊張,僅憑玄德公麾下兵馬,哪怕有兩位猛將相助,恐怕也力有不逮。”
    “徐州尚有四千丹陽精兵,皆為使君同鄉心腹,若能派遣他們相助玄德公駐守小沛,料想曹軍不得再進半步。”
    陶謙醒悟,當即說道:“速調四千丹陽精兵給玄德指揮,一應錢糧不得有缺,令玄德往小沛進兵!”
    糜竺聞言大喜,當即帶著陶謙調令,帶走了徐州最精銳的四千丹陽兵。
    當劉備接收到這四千訓練有素,且家甲胄、武器精良的武器以後,不由目瞪口呆。
    就連關羽、張飛二人,也是驚喜不已。
    他們以前跟著劉備,由於缺少錢糧的緣故,麾下兵馬大多都沒有佩戴盔甲,何曾統帥過如此精銳?
    現在的劉備,從本來隻擁有千餘殘兵敗將,到現在直接接收了四千丹陽精兵。
    如果再加上此前為了湊數征收的饑民,劉備手下已經有了八千餘人,哪怕與其最風光的時候相比,仍舊猶有過之。
    這一章有關劉備的大致劇情走勢,基本與曆史相符合,隻是前麵劉備與公孫瓚的的關係,加上了一些我自己的推測。
    否則劉備跟了公孫瓚這麽多年,還被拜為平原相,應該不至於混的那麽慘。
    劉備救徐州的時候,直接脫離公孫瓚轉投陶謙,說明兩人此前應該是有了隔閡。
    這裏糜竺戲份多了點,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如果劉備沒人幫助的話,應該不可能剛到徐州,就被陶謙贈與四千丹陽精兵。
    哪怕對於周琦這樣的諸侯而言,這些都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