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益州叛亂,趙韙掛帥
字數:7771 加入書籤
第255章 益州叛亂,趙韙掛帥
王商的這番話,讓趙韙滿臉驚愕。
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早就私下與徐庶有往來,更沒想到徐庶會冒此風險,親入成都遊說自己。
就在趙韙驚愕之際,徐庶卻是對著趙韙說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將軍乃益州名士,忠心耿耿扶劉璋繼位,反而備受猜忌不得重用。”
“今東州人氏侵襲益州舊民,士人、百姓皆怨,將軍若能振臂一呼,必然從者無數。”
“彼時將軍迎荊州軍入益州,上可報答皇恩,下可安撫黎明,豈不美哉?”
趙韙此前已經被王商說動,如今看到徐庶不懼危險親自前來,已經暗自下定了決心。
隻不過,趙韙仍舊有些猶豫的說道:“吾如今隻剩虛職,如何能夠做成此事?”
徐庶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敢問將軍,於益州各地是否有交好之官吏以及世家大族?”
趙韙點頭道:“的確如此。”
徐庶又轉頭看向王商,問道:“據我所知,文表此前舉薦了許多賢才,都在益州各地擔任重要官職,可有此事?”
王商道:“然也。”
事實上,最開始就連趙韙都是王商舉薦,因此兩人之間的關係才如此親密。
不僅如此,王商還舉薦了許多巴郡賢才,如安漢人陳實,墊江人龔楊、趙敏、黎景,閬中人王澹,江州人孟彪等。
包括出身安漢縣的趙韙,都是巴郡人氏。
雖然除了趙韙以外,其餘眾人都沒有進入益州中樞,皆在地方為官。
不過也正是為此,他們才沒有如同趙韙這般,被劉璋逐漸打壓架空,反而在地方頗有賢名。
看到王商點頭,徐庶臉上笑容更甚。
他知道大將軍對自己寄予厚望,於是自擔任巴郡郡丞以來,除了頒布一係列政策,安撫巴郡百姓以外,就將目光放在了那些巴郡大族身上。
現如今,徐庶在嚴顏的幫助下,與巴郡大族之間關係也非常親密。
關係好了,徐庶就逐漸探查到了,許多在益州其餘郡縣為官之人,大多都是王商、趙韙舉薦。
以徐庶的聰慧,很快就定了遊說王商、趙韙,再聯絡巴郡籍貫的官吏,攪動益州風雲的策略。
他刻意結交王商,就是計劃中的第一步。
利用王商說服趙韙,乃是計劃中的第二步。
隻要能夠說服王商、趙韙,再有巴郡各大家族的暗中聯絡,那些分散在益州各郡縣為官的巴郡官吏,就能掀起滔天巨浪。
不過茲事體大,若沒有趙韙站出來主持大局,那些巴郡籍貫的官吏,也不敢冒著被滅族的風險作亂。
徐庶目光炯炯的看向王商、趙韙,道:“文表對這些人有舉薦之恩,趙將軍與這些人更有同郡之誼。”
“若兩位聯合他們家眷,暗中寫信讓眾人在地方聯合世家大族,一同舉事,能否如願?”
王商、趙韙二人對視一眼,最後還是趙韙說道:“若果真如此,應該問題不大。”
無論是王商的舉薦之恩,還是趙韙的同郡之誼,亦或是家族的親情羈絆,都難以拒絕。
三者一同發力,這些人縱然心有顧慮,也必然會應允。
更何況。
如今東州人氏與益州人氏之間的矛盾,也是逐漸趨於白熱化,東州人氏的暴行,逐漸惹得益州吏民怨聲載道,世家大族皆心生不滿。
這些人哪怕是為了益州人氏做主,也會在趙韙、王商的遊說下一同舉事。
王商略作沉吟,卻是搖頭道:“僅憑他們,恐怕難以成事。”
徐庶道:“僅憑他們,最多隻能掀起一時風浪。”
“然劉璋暗弱,得知益州各地皆有叛亂,必然心中震怖。彼時文表舉薦趙將軍領兵平叛,劉璋豈能不允?”
趙韙卻是疑惑的問道:“若叛亂者皆為某同郡之人,劉璋豈不越加忌憚於我,豈會讓我領兵平叛?”
徐庶沒有回答,而是笑著看向王商。
王商略微沉吟,當即擊掌歎道:“元直果真好算計。”
直到此時,趙韙仍舊滿臉疑惑,問道:“文表何出此言?”
王商嘴角微翹起。
徐庶離開成都沒多久,沈彌、婁發、陳實、龔楊、趙敏、黎景、王澹、孟彪這些巴郡籍貫的地方官吏,就先後收到了趙韙、王商以及家族的書信,皆是闡述當今益州局勢,勸說他們舉兵反劉。
劉璋以及東州人氏,現在的確不得人心。
再加上有王商、趙韙暗中聯絡,還有大將軍周琦作為後盾,因此這些人根本沒有過多猶豫,也都先後應承下來。
自那以後,眾人就開始在廣漢郡、蜀郡、鍵為郡等地聯絡世家大族。
經過幾個月的秘密聯絡,聲勢浩大的叛亂在各地蜂擁而起,不少劉璋親自任命的郡縣官吏被殺。
廣漢郡、蜀郡、鍵為郡大部分地方都為叛軍所掌控。
蜀郡,成都,州牧府。
劉璋得知各地叛亂四起的消息以後,無比驚慌,急忙召集麾下眾文武議事。
“今益州治下,半數郡縣反,諸位可有良策能夠平定叛亂。”
此時,就連作為東州派係領袖的吳懿,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不免心生惶恐。
這些年,東州人氏由於深得劉焉、劉璋父子器重,因此有許多東州人氏被提拔重用。
他們作為外來者,掌握權利以後,自然想要置辦家業。
這個時代,世家大族以及豪紳所謂的家業,無非就是良田、宅邸。
隻不過,良田以及地段好的宅邸,早就已經有了主人,那就是原本的益州士族以及豪紳。
他們想到給自己置辦家業,就必須從別人手中巧取豪奪。
再加上甘寧、嚴顏先後投降周琦,讓巴郡脫離了劉璋的統治,因此就連其餘各地的益州士人,也都難免被劉璋猜忌。
這也就更加助長了東州人氏的囂張氣焰。
他們捏造罪行,對於益州本地的世家、豪紳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打壓,也趁機從中奪去了數之不盡的財富。
自法正來投益州以後,就曾暗中勸諫過吳懿,若東州人氏不知收斂,必然會惹得益州天怒人怨,最終遺禍無窮。
奈何人性的貪婪永無止境,僅憑吳懿的勸說,沒有人願意放下數之不盡的財富以及利益。
曆史上,也是趙韙等人舉兵叛亂,圍攻成都以後,東州人氏才幡然悔悟。
他們終於知道,益州終究還是益州人居多,若果真惹得天怒人怨,東州人氏早晚會受到報複。
也是自那以後,東州人氏才開始逐漸收斂。
現如今,由於巴郡的丟失,以及徐庶的提前布局,導致這場叛亂提前了兩年,打了吳懿一個措手不及。
眼看東州士人皆心生恐懼,王商卻是趁機站了出來,直言不諱的奏道:“益州各地之所以叛亂,乃是因為這些年來,使君縱容東州人氏侵襲益州舊民,讓無數益州士人家破人亡。”
“各地士人以及百姓被逼無奈,這才舉兵。”
“他們並非要反對使君,所反對的乃是東州暴民!”
王商的這番話,頓時引得東州派係的官吏紛紛怒聲斥責。
王商卻絲毫不懼,隻是冷笑的看著眾人。
益州派係的官吏,自然都站在了王商這邊,與東州派係唇槍舌劍,互相叫罵。
眼看眾人爭吵不休,劉璋隻感覺頭疼欲裂,氣得拍案而起,喝道:“如今大敵當前,爾等不思平叛護衛益州,反而在此相互指責、謾罵,成何體統?”
眾人聞言,這才止住罵聲,默然無語。
看著麵色漲紅的劉璋,王商再次上前說道:“使君既然偏袒東州人氏,猜忌吾等,不妨派出東州軍前去平叛。”
王商話音落下,議事廳內頓時陷入了寂靜。
東州軍自劉焉開始,便為劉氏嫡係兵馬,怎麽可能將他們派出成都平叛?
更何況,東州軍頂了天也隻有兩萬餘人。
如今各郡縣皆有叛軍,就算派出東州軍,恐怕短時間內也很難平定叛亂。
最重要的是,劉璋既擔心東州軍傷亡太多,也害怕東州軍離開成都以後,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證。
不僅劉璋知曉這點,就連吳懿等東州士人亦是如此。
“此誠益州危急存亡之際,王從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最終,還是吳懿站了出來,對著王商說道。
王商卻是毫不退讓,反問道:“東州軍不去平叛,又能派哪裏的兵馬平叛?”
另一名東州派係的官吏說道:“益州軍難道不能平叛?”
王商冷笑道:“讓益州將領帶領益州軍,前去攻打自己的同郡、同鄉,你覺得可能嗎?”
以東州派係與益州派係如今的矛盾,想要這麽做的確不太可能。
劉璋此時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從主位上走了下來,拉著王商的手,略帶哀求的說道:“當初若非王從事,孤亦不能成為益州之主。”
“今益州蒙難,還請文表救我!”
看著麵露哀求之色的劉璋,王商還是有些心軟,而後歎道:“當初力舉使君為益州牧者,可並非王商一人。”
說到這裏,王商指向站在旁邊毫無存在感的趙韙,說道:“趙將軍當初,亦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番能否平定叛亂,也要落在趙將軍身上。”
劉璋麵露驚愕之色,問道:“此話怎講?”
王商環顧屋內眾人,而後搖頭道:“人多口雜,難議國家大事。”
劉璋會意,當即遣散眾人,唯獨留下王商、趙韙二人。
他先將趙韙留在門外,卻是把王商拉到了書房之中,而後鄭重拜道:“還請先生教我!”
王商歎道:“甘寧、嚴顏投降周子異,又與趙將軍何關,使君為何聽信讒言,無視趙將軍往日之功勞,將之棄而不用?”
劉璋聞言,嘴巴抖動幾次,終究還是不知說什麽。
王商繼續說道:“此番參與叛亂的地方官吏,大多出身巴郡,他們擔心會步入趙將軍後塵,再加上益州人氏的確飽受東州人氏壓迫,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叛亂。”
“說到底,他們反對的乃是東州人氏,而非使君。”
“若使君能夠重新對趙將軍委以重任,無異於千金買馬骨,必能讓參與叛亂的地方官吏看到希望。”
“使君再下一道赦免文書,讓趙將軍領兵前去平叛。”
“以趙將軍之名望,再加上與許多叛亂將領都有同鄉之誼,以及使君的赦免文書,必能兵不血刃平定四方叛亂。”
若換成了其餘強勢之君,因為這些叛亂之事,必然會對趙韙越加猜忌。
劉璋卻是不同。
彼性格暗弱,得知各地皆反,已然心生恐懼。
現在聽說,隻要重新啟用趙韙,就能兵不血刃平定各地叛亂,頓時欣喜若狂。
劉璋急忙說道:“此前是我誤停奸人之言,以致讓趙將軍受了委屈,我這就令其重新統領益州兵馬,前去各地平叛。”
“我亦能保證,此事過後,必會重用益州士人,並對東州士人行為多加約束!”
王商聽到這裏,當即垂手拜道:“使君聖明!”
當劉璋重賞趙韙,並且命其領兵平叛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東州人氏盡皆惶恐。
他們好不容易,才逐漸將趙韙排擠出了權力中心。
若讓趙韙再度掌兵,並且平定叛亂的話,趙韙未來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
吳懿等人急忙求見劉璋,勸道:“叛亂官吏多為巴郡籍貫士人,且又有甘寧、嚴顏此等前車之鑒,使君若將兵馬盡皆交由趙韙,彼若反叛,誰能製約?”
劉璋聞言,不免猶豫起來,而後問道:“若不讓趙韙率軍平叛,何人能夠擔此重任?”
吳懿當即毛遂自薦,道:“僅派趙韙一人平叛,自然有所不妥,使君不若任命吾與張任為其副將。”
“令張任掌兵五千為先鋒,趙韙掌兵一萬為中軍,吾親率五千東州軍為後軍。”
“如此,三路大軍既能互相策應,亦能相互製約,何樂而不為?”
劉璋聞言,大喜過望,遂納吳懿之言,命張任、趙韙、吳懿各領一軍,共計兩萬兵馬,由趙韙擔任主帥,前去討伐叛亂。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