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公達吐血身隕,仲宣討袁檄文

字數:7748   加入書籤

A+A-




    第277章  公達吐血身隕,仲宣討袁檄文
    早在汝陽之時,荀攸就已經知道,袁紹心懷不軌,意欲篡漢。
    荀攸作為一位頂級謀士,又聽了鄭泰的那番話,自然知曉大漢天命已失,自己也改變不了什麽。
    隻是荀攸心懷漢室,縱然知曉自己不應該旗幟鮮明的反對袁紹稱帝,卻仍舊那麽做了。
    結局不言而喻。
    袁紹將之冷落、雪藏,哪怕最終返回鄴城,召集麾下文臣武將商議稱帝事宜,都沒有征詢過荀攸這位軍師的意見。
    荀攸本就身體不太好,被袁紹冷藏倒也不覺得什麽。
    可是當他得知,袁紹先是殺死了陶謙等心向漢室的忠臣,而後更是放縱麾下文武威逼天子,強行讓天子禪讓皇位以後,頓時感覺氣血攻心,最終一病不起。
    “公達,漢室亡矣!”
    禪讓典禮結束,荀諶來到府中探望荀攸,言語中滿是歎息。
    他略顯猶豫的望著荀攸,可是看著對方那蒼白如紙的臉龐,終究還是不知道說什麽。
    想當初。
    袁紹迎天子入鄴城,荀諶本以為其乃興複漢室之雄主,這才寫信讓荀攸前來投效。
    未曾想,最終篡漢者居然乃是袁紹。
    荀諶知曉這件事情對於荀攸的打擊,也知道袁紹現在初登大寶,正是春風得意之際,恐怕會故意冷落荀攸一段時間。
    不過以荀諶對袁紹的了解。
    其人雖然好謀無斷,剛愎自用,卻也顧念舊情,隻要沒有下令殺掉荀攸,就說明事情尚有轉圜餘地。
    隻要荀攸老老實實待在鄴城一段時間,等到袁紹心裏麵的氣消了,再去給對方了認個錯,就能再次得到袁紹的器重。
    隻不過,當荀諶看到荀攸的臉色以後,終究還是沒能開口勸說。
    最終,所有的話都隻化作了一聲長歎,而後輕聲說到:“事已至此,改朝換代已成定局,公達切莫多想,還是應當保重身體。”
    言畢,荀諶長歎口氣,最終還是離開了。
    北方的天氣,已經逐漸變得寒冷,荀攸卻感覺心中更冷。
    等到荀諶離去以後,荀攸隻感胸口煩悶,而後猛然吐出一口鮮血,最終大叫數聲,一代頂級謀士,就這樣憂憤死於床榻之上。
    剛剛成就帝業,正風光無限的袁紹,得知這個消息以後,臉色卻是非常難看。
    他沒想到,荀攸居然會賭上自己的性命,以這樣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稱帝。
    饒是如此。
    袁紹也隻能按捺住心中的怨氣,反而親自登門為荀攸大哭一場,命人將其厚葬。
    為了稱帝,先是死了孔融等一幹忠於漢室的臣子,甚至連袁紹的姐姐袁氏都觸柱而亡,現在袁紹最為依仗的謀士荀攸亦離世。
    袁紹雖然早就知道,稱帝之途不會風平浪靜,必然會伴隨著腥風血雨。
    可是他沒想到,剛剛開始,居然就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
    天子禪讓,袁紹稱帝之事,宛若颶風般很快就席卷了神州大地。
    如果說。
    袁術稱帝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笑話。
    那麽占據北方六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袁紹登基稱帝,卻是給了許多仍舊心向漢室之人以致命一擊。
    袁術稱帝,那是能力、權勢與野心不匹配,明眼人都能看出,其早晚必然敗亡。
    可袁紹稱帝,卻讓很所有人都知道,大漢四百年國運,即將止步於此。
    消息傳到長安,曹操在捶胸頓足之餘,卻也不敢聲討袁紹,反而在郭嘉的建議下,選擇沉默不語,靜觀天下局勢變化。
    如今的曹操,雖然先後遷兗州、潁川、陳國百姓入關中,極大充實了治下的人口基數,卻仍舊無法與袁紹相提並論。
    按照郭嘉的建議,曹操應該繼續蟄伏,靜觀天下局勢,而後趁機奪取隴西,再找機會逐鹿中原。
    至於占據徐州的劉備,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卻是大哭不止,也不管雙方實力懸殊,直接痛斥袁紹忘恩負義,乃亂臣賊子,號召天下諸侯盡討之。
    袁紹殺死孔融等大儒,以及威逼天子的稱帝之舉,也激怒了許多心向漢室之人。
    當劉備這位漢室宗親發言以後,許多心向漢室的士人紛紛湧向徐州,將之當成了大漢唯一的希望。
    這些士人之中,就有當初沒有跟隨曹操入關中的東郡東武陽名士陳宮。
    陳宮的智謀雖然比不上那些最頂尖的謀士,卻也在東漢末年占據一席之地,再加上頗有才名,因此深得劉備器重。
    劉備得陳宮,如虎添翼,補足了自己的短板。
    陳宮對劉備勸道:“今袁紹妄殺聖人苗裔,威逼漢帝,僭號天子,以致士人離心,百姓皆怨。”
    “使君困於徐州,此乃四戰之地,若不思破局之策,早晚必為甕中之鱉。”
    “使君正好趁著袁紹僭號天子,大失人心之際,旗幟鮮明的邀請諸侯舉兵伐之,北上攻占青、兗二州,如此方有爭奪天下,興複漢室之機。”
    劉備i亦知作為四戰之地的徐州難成王霸之業,也想要擴張地盤,奈何此前四周都是強敵,隻有自己最弱小。
    現在聽到陳宮如此勸諫,說道:“吾雖有心討賊,奈何袁紹勢大,徐州地小民寡,如何能夠奪取青、兗兩州?”
    陳宮道:“換做其餘時間或許不行,現在卻是千載難逢之良機,否則一旦讓袁紹穩住帝號,在北方深耕數年,再難圖矣。”
    “彼時使君困守徐州,為他人棋子,早晚必然滅亡,如此則漢室再難興矣!”
    劉備聽到這裏,沉默許久,而後對著陳宮深深拜道:“為興複漢室,吾何惜此身?正欲盡起徐州之兵,縱然以卵擊石,亦要與袁紹老賊決一勝負!”
    陳宮急忙回禮,道:“使君有此忠心,宮願效死力!”
    隨後,陳宮向劉備出謀劃策,讓劉備派遣諸葛瑾出使襄陽,自己親自前往長安,欲說動周琦、曹操共伐袁紹。
    卻說陳宮日夜兼程,饑餐渴飲,經過長途跋涉,很快就抵達了長安。
    陳宮與曹操之間,頗有交情,當初也是陳宮與濟北相鮑信,一同迎曹操入兗州平定境內黃巾,這才讓曹操在亂世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雖然最後因為政見不合,陳宮並沒有投效曹操,可是由於曆史的改變,曹操沒有殺死名士邊讓,陳宮也沒有迎呂布入兗州,因此曹操與陳宮之間,並沒有反目成仇,反而還有一絲香火情。
    正是因為這份香火情,陳宮才主動請纓前來出使長安,遊說曹操。
    要知道。
    如今的曹操,按理來講仍是袁紹盟友,甚至算是袁紹的狗腿小弟,在正常人看來,遊說曹操攻打袁紹,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陳宮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與此同時,遠在襄陽的周琦也得知了袁紹屠殺孔融等名士,逼迫天子,妄自稱帝之事。
    “袁本初,終究還是這麽做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周琦,倒也沒有感到太過吃驚。
    曆史上曹操攻打袁術,袁術走投無路的時候,派人打算將傳國玉璽與帝號一同獻給袁紹。
    當時的袁紹,遠沒有如今的勢力,仍舊想要將二者收下。
    隻是曹操提前派人截殺袁術,逼迫袁術不能北上,這件事情才未能做成。
    否則,真要袁譚接到了袁術,讓袁紹得到了傳國玉璽與帝號,或許曆史上的袁紹也會稱帝。
    “袁紹僭號天子,此乃不忠;逼死其姊袁氏,此乃不孝;妄殺孔聖人苗裔,此乃不仁;迫死其麾下功臣荀公達,此乃不義。”
    “大將軍受先帝器重,臨終委以托孤重任,今先帝二子一人死於袁術之手,一人被袁紹逼迫讓出帝位。”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族中男子卻不如一女子懂得忠義廉恥。”
    “不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主公應當起兵討之!”
    邊讓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當即痛心疾首,對著周琦大聲說道。
    如今的邊讓,官職乃荊州刺史,而且又是大將軍周琦之師,地位十分尊崇。
    袁紹若隻是稱帝,邊讓還不會如此氣憤。
    怪隻怪,袁紹殺了孔融等人,這就觸及到了當世大儒的底線了,邊讓、陳宮這些名士,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因此,向來隻當吉祥物醉心學術的邊讓,今日才會一改常態,直接請求周琦出兵征討袁紹。
    其餘荊州文武聞言,也都齊聲說道:“袁紹僭號天子,還請大將軍討之!”
    他們如此齊心協力,倒也並非因為忠於漢室,而是知曉周琦、袁紹這兩位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之間,早晚必然會有一場大戰。
    他們跟隨大將軍南征北戰,自然希望最終的勝利者乃是周琦。
    如今袁紹稱帝,惹得各地心向漢室的士人紛紛聲討,正是討伐袁紹的最佳時期。
    正是為此,荊州文武才會齊心協力,請求大將軍出兵征討袁紹。
    周琦麵露沉痛之色,道:“孤正欲起兵征討袁紹,救回天子,興複漢室,諸將誰願為先鋒?”
    “末將願往!”
    帳下大將紛紛請戰,皆想建功立業。
    周琦當即以黃忠為討逆將軍,嚴顏、文聘為副將,命三人領兵兩萬,自南陽郡東進,攻打豫州。
    與此同時,周琦在各地征召兵馬,又召回武陵太守王粲,命其起草討賊檄文。
    既然是征討叛國逆賊袁紹,自然要弄得聲勢浩大,將其罵得狗血淋頭,如此方能鼓舞士氣,彰顯自己的正義性。
    王粲作為曆史上的建安七子,文采不在孔融、陳琳之下。
    這些文人平常幹不了大事,這個時候正是展示才學的最佳時機。
    王粲得知大將軍特意召回自己,乃是為了起草討賊檄文,亦是精神大振。
    這可就變相說明了,在大將軍眼中,自己的文采究竟有多麽不凡。
    文人大多都悶騷,有了出風頭的機會,又怎會不竭力表現?
    因此,王粲將自己關在屋子裏,花了一天的時間,終於起草了一份討賊檄文,內容如下:
    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製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後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這一段,講了趙高專權背負罵名;呂祿、呂產專政以下欺上,被絳侯周勃等人興兵誅逆,興複社稷,最終名留青史的典故。大將軍周琦本就是絳侯周勃之後,此時引用這個典故,也是在點出大將軍北征袁紹的正義性。)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世食漢祿,累受皇恩。袁氏不知報銷朝廷厚愛,袁紹之父司空袁逢,叔父太尉袁隗,勾結欺族中兄弟中常侍袁赦,與曹節、王甫等人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借黨錮之際勾結宦官,令袁氏族中子弟皆得高官,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及至袁紹,為求清名,不顧袁赦往日恩義,反而以誅殺宦官解除黨錮為己任,可笑至極!
    袁紹短視之輩,引董卓入雒陽=,以致侵官暴國,天子遭劫,百官受迫,民不聊生。後又聚集諸侯討董,名為誅殺國賊,興複漢室,實則野心勃勃,收羅英雄,邀買名聲,欲亂天下也。
    紹奪韓馥之冀州,轉而殺人以絕後患,無信無義,寡廉少恥,卑鄙下流至極。
    兩袁相爭,霍亂天下,西迎天子,囂張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故北海相孔融,孔聖苗裔,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
    殺賢在先,逼死其姊在後,脅迫陛下,僭號天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潁川荀公達,才學冠當世,為袁紹左膀右臂,非公達無以掃滅公孫、占據河北,卻過河拆橋,使賢才吐血死於床榻。
    紹為稱帝,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思報國,篡漢自立,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當今之時,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
    大將軍受先帝托孤重任,效絳侯誅逆義舉,即日起荊州、揚州、益州之兵,興兵百萬,討伐逆袁。書到徐州,便勒現兵,與大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義兵,羅落境界,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於是乎著!
    其得紹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
    如律令!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