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不滿

字數:7588   加入書籤

A+A-




    第308章  不滿
    周瑜、龐統、陸遜三人,皆為當世俊傑,無論哪一個都能獨當一麵。
    其中周瑜年齡最長,又出身廬江周氏,還被楚王殿下認作侄兒,算是周繼本家。
    楚王早早就將周瑜帶在身旁,這些年也立下了不少功勞,特別是經過漢中之戰以後,周瑜更是名聲大噪。
    故此,周繼對於周瑜也頗為敬仰,得知父親將其任命為益州別駕以後,自然是無比歡喜。
    除了周瑜以外,龐統雖有才華,這兩年卻在襄陽郡擔任功曹,名聲不顯,周繼對其不甚了解。
    至於陸遜嘛,出身吳郡陸氏,姑姑又嫁給了楚王為妾,與周繼也算是有姻親關係。
    隻不過,周繼曆練了這麽多年,早就不是性格單純的孩子了。
    他也知道,陸遜與自己那位同父異母弟弟的血緣關係更加親近,對其自然沒有什麽好感。
    他自己最為倚重的諸葛亮,本以為是父親專門給自己尋找的班底,卻沒想到被留在了襄陽。
    他心中疑慮,當即找到了諸葛亮,問道:“孔明可知,父王為何不讓你隨我一同入蜀?”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二十二歲,端的是儀表堂堂,儒雅不凡。
    麵對周繼的詢問,諸葛亮沉思許久,才說道:“主公如此做,自有其考慮,世子盡管照做即可,無需多想。”
    周繼卻是苦笑道:“吾沒有為官經驗,如今被父王任命為益州刺史,若無孔明在旁輔佐,心中甚是忐忑啊。”
    諸葛亮反問道:“世子首次為官,吾又何嚐不是?”
    “若世子沒有遇到亮,以後是否做什麽事情都瞻前顧後?如此又如何繼承楚國基業?”
    周繼聽到這裏,卻仿佛有道驚雷在腦海中炸響。
    直到此時,他似乎才有些明白,自己父親的真正用意了。
    諸葛亮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周繼倒也知人善用,事無巨細幾乎都要征詢諸葛亮意見。
    如此做固然可以保證凡事穩妥,不過時間久了,周繼就對諸葛亮形成了依賴,很多時候甚至沒有了自主的判斷。
    周琦想要培養的繼承人,可不是像阿鬥那般,凡事都要聽從別人意見,而是能夠駕馭賢才的明主。
    他正是看出了這點,才會一改昔日計劃,打算讓諸葛亮離開周繼。
    若不如此,真要讓諸葛亮隨其入蜀,凡事都處理的穩穩當當,就很難鍛煉到這位世子了。
    諸葛亮雖然看穿了周琦的心思,卻不好直接道來,這才拐彎抹角的點了一下周繼。
    好在周繼也無比聰慧,很快就領略了這層意思。
    他深吸口氣,眼神逐漸變得堅定,道:“孔明且在父王身前為官,我們終有再相見之日!”
    諸葛亮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不過很快就正色道:“主公之識人之明,世所罕見,既然為你配給了三位高級佐官,世子應當重視他們。”
    “周公瑾自不用說,出身不凡,乃廬江周氏青年才俊,年少而聞名天下,尚未及冠便設計收複廬江郡,生擒呂奉先、張文遠。”
    “甚至於,就連軍師中郎將徐元直,以及世子身旁的貼身侍衛陳子烈,亦是在微末之際被周公瑾所提拔。”
    “漢中之戰,周公瑾更是大放異彩,兵不血刃便奪取了整個漢中,一戰而聞名天下。”
    “如此豪傑,能夠識人、用人、統兵,才能勝吾十倍,有其在旁輔佐,世子無憂矣。”
    周繼哪怕明知諸葛亮這麽說是在自謙,臉色也變得鄭重起來。
    諸葛亮繼續說道:“此等才俊,必然心中高傲,縱然對主公馬首是瞻,世子卻也應該以禮待之。”
    諸葛亮的言下之意就是,周瑜固然對楚王殿下馬首是瞻,但心中驕傲,卻也未必瞧得上世子。
    世子想要折服這樣的人物,最好下些功夫。
    周繼重重點了點頭。
    諸葛亮又說道:“龐士元,出身襄陽龐氏,族父乃荊襄名士龐德公。龐德公在士林之中頗有賢明,昔年劉景升數次征辟,龐德公都推辭不就。哪怕後來劉景升親自登門相邀,龐德公仍舊不願出仕,隻是躬耕於隴畝之中,寄情於山水之間。”
    “龐士元作為龐德公從子,雖無才名於世間傳揚,卻早被張郡守征辟為郡中功曹。據我所知,龐士元這兩年時間處理郡中政務信手拈來,幾乎從無錯漏,深得襄陽郡守推崇。”
    “主公任命其為益州長史,可見也對此人才能極其看重。”
    由於周琦的出現,導致龐統早早為官,自然也沒必要被荊襄老一輩名士吹捧,這才導致名聲不顯。
    龐統如此,諸葛亮亦是如此。
    長史與別駕、治中雖然都屬於高級佐官,卻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
    別駕與治中雖是佐官,算得上是副州長,而且有著正式編製。
    漢初別駕與治中皆為秩百石佐官,卻秩輕職重,有“其任居刺史之半”之說。
    他們作為刺史的高級佐官,雙方既為統屬亦為上下級,哪怕刺史換人,治中、別駕也有可能繼續擔任此職。
    長史卻是不同,屬於幕僚,相當於秘書長,乃是長官的絕對心腹,長官離職以後,麾下長史必然會換成自己心腹。
    上至丞相、三公府,中至各將軍府,下至郡守府,都會設立長史,屬於掾屬之長,品秩以及權勢也相差極大。
    就比如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府長史,皆秩皆千石,丞相長史職權尤重。
    長史的職責也無定數,既能選拔人才,亦能理政,還能掌兵,幾乎能夠全權代表自家主君,能夠為主君處理所有的事情。
    按理來講,諸葛亮作為周繼心腹,擔任益州長史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龐統與周繼素昧平生,根本不適合擔任長史之職。
    奈何周琦的權威不容侵犯,既然有如此任命,周繼也根本沒有辦法拒絕。
    周琦之所以任命龐統為益州長史,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要讓周繼把龐統當做心腹。
    周琦這麽做,除了因為龐統的確有非凡才學以外,也未嚐沒有利用龐統製衡諸葛亮的心思。
    他雖然知曉並且信任諸葛亮為人。
    然而曆史已經改變,再加上為君已久,對於馭人之術早就裏練的爐火純青,縱然再如何信任屬下,也不會令其一人獨大。
    周琦對於自己兒子,也有著同樣的期待。
    麵對諸葛亮對於龐統的分析,周繼正色道:“多謝孔明提醒,吾必會好生親善龐士元。”
    不過很快,他就有些為難的說道:“公瑾與孔明皆為當世奇才,龐士元亦有非凡履曆,不過那位陸伯言,孔明如何看待?”
    說這話的時候,周繼目光有些閃爍。
    他之所以不太喜歡陸遜,除了因為對方乃是自己同父異母弟弟的表親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知曉了陸遜當初的所作所為。
    周繼作為嫡長子,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應當繼承楚國基業。
    那位姨娘以及吳郡陸氏與陸遜,卻有心想要趁著自己前去徐州為質的時候,覬覦世子之位。
    這件事情雖然很多人並不知曉,然而史渙乃是周繼的親舅舅,自然不會將之隱瞞起來。
    周繼脾氣再好,也不可能允許別人染指自己的世子之位。
    他本以為,父親把陸駿罷官,打壓吳郡陸氏,並且把那位弟弟交給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以後,陸氏將再難以翻身。
    卻沒想到,事情居然在一夜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不僅陸駿被拜為少府,那位弟弟被允許每日前去探望姨娘,就連陸遜也被任命為益州治中。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有些讓周繼手忙腳亂。
    他尚且不知道,父親把陸遜安插到自己身旁,究竟是因為什麽。
    諸葛亮沉吟許久,才抬頭看向周繼,問道:“世子以為,主公當初為了罷免陸郡守的官職?”
    周繼壓低聲音說道:“自然是因為彼覬覦世子之位。”
    諸葛亮聞言,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隨後問道:“如今世子乃是何人?”
    周繼恍然大悟。
    當初周琦尚未確立世子,自己又被派到徐州充當質子,被人覬覦這個位置倒也說得過去。
    現如今,周繼已經被明確立為世子,地位幾乎不可撼動。
    周繼相信以父親的手段,絕對已經把陸氏弄得服服帖帖,才會重新啟用陸駿。
    如此一來,父親把陸遜派到自己身旁,可就有些蹊蹺了。
    諸葛亮提醒道:“主公此舉,既是為了敲打陸氏,亦是想要世子與弟弟以及陸氏緩解關係。”
    “若陸伯言此後跟在世子身旁,能夠忠心耿耿,勤勤懇懇,那麽以前的事情就當做沒有發生過吧。”
    周繼目光閃爍,心中暗道:“想要揭過此事,怎會如此簡單?我倒也想看看,陸遜那廝值不值得我留下陸氏!”
    很顯然,從小在周琦麵前耳濡目染,周繼也不是什麽好相與的貨色。
    他可以饒過自己那位當時還不懂事的弟弟,不過對於陸氏仍舊懷恨在心,如果以後掌權,未必不會清算。
    隻不過,周繼在麵對諸葛亮的時候,仍舊表現的寬宏而又儒雅,笑著說道:“孔明之言大善,若陸伯言以後為人本分,吾自不會計較以前之事。”
    諸葛亮看了周繼一眼,沒有再多說什麽。
    被任命為荊州治中以後,諸葛亮也就沒有太多時間待在周繼身旁,反而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不得不說,諸葛亮在處理政務方麵,的確有著非凡的天賦。
    龐統二十二歲剛剛被征辟為襄陽郡功曹,所處理的政務還沒有荊州治中繁雜,就已經有些手忙腳亂,甚至有不少錯漏。
    諸葛亮卻是不同,雖說才開始處理政務的時候比較謹慎,比較緩慢。
    可是在翻看了許多較為機密的卷宗,從中學習到了理政經驗以後,諸葛亮處理政務的能力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提升。
    當陸駿、陸遜父子二人抵達襄陽之際,諸葛亮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居然已經慢慢遊刃有餘。
    陸遜抵達襄陽,前去拜見了周琦以後,就沒有在此過多停留,當即與周繼、許褚、周瑜、龐統、陳武等人一起,前往成都赴任。
    至於諸葛亮,此時卻被周琦當做老黃牛使用。
    隻不過,周琦征辟諸葛亮為荊州治中,還引得許多人不滿,甚至有人直接勸諫周琦,言荊州治中之位實在太過重要,諸葛亮尚且年輕,又無執政經驗,恐怕難以擔此重任。
    也不怪許多人心中不爽。
    要知道,治中本就屬於位卑而權重的職位,特別是荊州治中,重要性甚至比許多所謂的將軍更甚。
    治中,全稱治中從事史,主眾曹文書,以及州內選署之事。
    由於襄陽位於荊州治所,如果周琦稱帝,荊州刺史邊讓其實就相當於司隸校尉,那麽作為荊州治中的諸葛亮,也就相當於司隸校尉府功曹。
    司隸校尉權勢之盛,自然不言而喻,那麽幫助司隸校尉處理大小事務的功曹,比周琦曾經所擔任的都官從事,地位不知高了多少,縱然是朝中高官也不敢怠慢。
    如今的楚國其實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權,荊州刺史與司隸校尉職權基本等同。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身為荊州治中,還有選署之職。
    漢代使用察舉製度,需要地方官吏舉孝廉,那麽這些人所舉薦的孝廉是否有資格擔任孝廉,自然還需要考核。
    治中,就是考核之中的重要官員,甚至能夠影響到地方一州官職的調動與任免。
    若換做其餘時候,治中基本都與刺史穿一條褲子,地方官吏隻要搞定了刺史,刺史也不願在舉孝廉這件事情卡人脖子。
    畢竟,刺史雖有監察之職,終究也有族人,世家大族互相舉薦人才已經成了慣例,沒有願意打破這種默契。
    以前雖是邊讓主管這些,可邊讓何等身份,對於地方官吏所舉孝廉考核並不嚴格,隻要名聲不壞基本不願與人為難。
    如果換成了自外地而來的諸葛亮,對方真想要做些什麽事情,那麽荊州境內的世家大族可就非常難受了。
    隻不過,絕大多數的世家大族,都覺得諸葛亮未必敢在這件事情上作妖。
    就連漢靈帝都難以撼動這種傳統,況乎小小孔明?
    饒是如此,他們也希望把荊州本地的士子推上治中之位,為此甚至下了許多功夫。
    未曾想,最終卻被諸葛亮這個外來的年輕人摘了桃子,自然引得許多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不滿。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