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龐統出使

字數:7453   加入書籤

A+A-


    第332章 龐統出使
    看著諸羌部落首領盡皆不語,綿虒道的部落首領不由有些焦急的說道:“綿虒道若被益州軍攻破,爾等豈能幸免?”
    眾羌人首領仍舊不語。
    他們能夠逼迫朝廷在自己的居住地建立民族自治區,可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最重要的還是諸羌的居住地基本都在高原之上。
    以那裏的氣候與條件,漢人如果攻上去,戰鬥力會大大降低,倒也不甚畏懼。
    綿虒道卻是不同。
    這裏地處青藏高原南端,又位於長江河畔,漢人想要攻打過來並非沒有可能。
    至於更北方的汶江道,大致就是後世的汶川還要靠北的位置,哪怕到了一千多年以後,仍舊保留著羌族自治縣。
    至於更北方的湔氐道,幾乎已經屬於長江的發源地了,自然條件越發惡劣,漢人基本不可能打到這個地方。
    這還隻是蜀郡境內的三道,至於廣漢屬國的三道羌人,也都生活在高原之上。
    相比起窮山惡水的南中區域,位於高原地帶的六道諸羌,對於這個時空的交通而言,顯得更加鞭長莫及。
    這也是為什麽,周琦在占據益州以後,耗費了許多錢糧平定南中,卻始終不怎麽搭理六道諸羌了。
    並非周琦不想讓六道諸羌誠心依附,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
    諸羌首領正是知曉自己部落所在區域,漢人幾乎不可能打過去,才會有恃無恐。
    他們對於板楯蠻心存畏懼,而且兵力又不占據優勢,自然不願冒險救援綿虒道。
    看著眾人躲閃的目光,綿虒道當即氣急攻心,厲聲喝道:“爾等既然見死不救,某自領兵回援便是!”
    郭嘉急忙上前勸阻,道:“首領切莫慌張,益州軍實力強盛,僅憑綿虒道本部兵馬,恐怕難以應對。”
    “依我之見,不若將綿虒道境內各部暫時遷往汶江道,依仗地利以禦益州軍。綿虒道條件惡劣,益州軍必不會在此久留,待去撤兵以後,再返回綿虒道居住不遲。”
    言畢,郭嘉又看向了汶江道的羌人首領,問道:“閣下可願暫時收留綿虒道的諸部落?”
    若換做以往,汶江道首領必不會讓綿虒道部落遷徙到自己的轄區。
    一是因為汶江道養活不了這麽多部落。
    二是因為擔心對方鳩占鵲巢,甚至反客為主。
    現在卻是不同。
    如果綿虒道被益州軍攻破,對方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汶江道,雖說汶江道地勢比綿虒道更加險峻,奈何板楯蠻之凶殘早已深入羌人之心,汶江道首領自然心生畏懼。
    有綿虒道各部落一同在汶江道抵禦益州軍,對於汶江道而言將利大於弊。
    羌人的遷徙遠比漢人更加容易。
    他們本就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接到了部落首領的命令以後,就開始迅速往北遷徙。
    等到嚴顏、陳武、龐統抵達綿虒道以後,卻發現這裏已經人去樓空。
    看著綿虒道羌人遺留下來的土牆、土屋,卻沒有看到一個活人,長途奔襲而來的嚴顏不由憋了滿肚子怒火,就打算將這些土牆、土屋全都摧毀。
    雖說諸羌乃是遊牧民族,可是在這種環境惡劣的高原,也會建立土牆抵禦野獸,建造土屋用以禦寒。
    隻不過,這裏並非他們唯一的久居地。
    如果當地的水草不足以養活部落的牲畜,他們就會暫時舍棄這裏的土屋開始遷徙,等到以後水草又長出來了,還會返回居住。
    如果摧毀這些土牆、土屋,雖不能給綿虒道羌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等到他們以後返回這裏的時候,也會增加許多負擔。
    龐統聞言卻沒有回話,而是捂著自己的心髒,感覺有些呼吸困難。
    綿虒道雖然已經屬於青藏高原以南,海拔卻也不低,龐統這位生長在荊州的文士,自然有些不太適應。
    他轉頭對著身邊的向導問道:“綿虒道的生存條件已經如此惡劣,那麽繼續往西北方向的汶江道,自然條件是否更加惡劣?”
    向導點頭道:“的確如此,若非那裏土生土長之人,很難在汶江道生存下去。”
    龐統深吸口氣,又看了看有些萎靡不振的板楯蠻兵,終於知曉漢朝為何會在這裏設立羌人自治道了。
    板楯蠻雖然是山地戰好手,可這裏屬於高原地帶,他們縱然身強力壯,在這裏也有些受不了。
    “看來,此前是我有些想當然了。”
    龐統想著自己才開始的打算,不由暗自苦笑。
    如果按照兵法來講,他這手攻其所必救的手段的確高明,可惜紙上得來終覺淺。
    龐統隻有在親身感受過綿虒道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後,才知道自己此前的想法究竟有多麽幼稚。
    他轉頭看向嚴顏,道:“焚燒土牆、土屋,非但不能給諸羌帶來實質性的傷害,反而會獲得他們的仇恨,得不償失。”
    “此前是我有些想當然了,以士卒們當前的身體狀況,繼續往西北奔襲汶江道已經不太現實,就此撤兵吧。”
    嚴顏雖然有些不太願意無功而返,可是感受著頭昏目眩惡心的感覺,又看了看滿臉惶恐的士卒,終究還是微微歎了口氣。
    益州軍撤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汶江道,相比起諸羌首領的歡呼,郭嘉卻是眉頭緊皺。
    他此前得知嚴顏引兵數萬前來征討叛軍,本來還有些竊喜。
    郭嘉在諸羌部落待過,哪怕得到了眾人最大的幫助,仍舊感覺到了強烈的高原反應。
    他雖然還不知曉原因,卻隱約感覺到,這種惡劣的環境對於益州軍而言,必然能讓他們戰鬥力大減。
    郭嘉本來還想著誘敵深入,而後在汶江道擊潰益州軍。
    未曾想,益州軍居然撤退的如此果斷。
    事實上,郭嘉還是小瞧了高原反應對於士兵戰鬥力的影響,哪怕擅長山地戰的板楯蠻,都有些受不了這種環境。
    若非綿虒道羌人從骨子裏畏懼板楯蠻,哪怕在綿虒道以寡擊眾,也未嚐沒有獲勝的可能。
    高原海拔雖高,卻不像巴地很多地方山丘林立,對於騎兵非常不友好。
    相反,這裏很多地方,特別是諸羌部落居住的地方,大多是一望無垠的草原,騎兵在這裏能夠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
    更何況,相比起身為客軍的板楯蠻,羌人對於高原上的地理更加熟悉,雙方真要大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
    &t;div cass=&ot;ntentadv&ot;>    龐統返回成都以後,將自己的所觀、所思、所想整理成了一份公文,而後將其交給了周繼。
    周繼看完裏麵的內容,臉色也不由變得十分凝重,問道:“高原上果真有類似於詛咒之事,將士們上去以後大多都覺得頭昏目眩,呼吸困難?”
    龐統鄭重點頭道:“的確如此。”
    周繼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隨後有些無奈的說道:“若如此,就隻能坐視叛軍張狂,卻不能派兵征討他們?”
    龐統沉默許久,隨後歎道:“屬下以為,六道諸羌已經臣服近百年,幾十年內都未曾侵擾邊境。此番之所以反叛,亦是受人蠱惑。”
    “更兼六道諸羌所居住地方地理位置特殊,難以征討,不若想辦法先擊敗他們,而後再以安撫為主。”
    周琦聞言,也感覺頗為無奈。
    想要到高原之上征討諸羌,何其難也,難度比之征討南中蠻軍猶有過之。
    龐統此等建議,也是出於無奈。
    周繼沉思半晌,而後說道:“父王對付蠻夷之事頗有心得,吾欲上表襄陽,向父王問計,士元以為如何?”
    龐統道:“如此再好不過。”
    卻說正與袁紹酣戰的周琦收到表文以後,在心中暗道:“這個時代的人們,還不知曉何為高原反應。”
    “幸好士元等人前往的綿虒道海拔還不算高,否則極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唐朝最強的時候都打不上吐蕃,問題就出在高原反應上麵。
    想要克服高原反應,就必須要先把士兵拉到有足夠海拔的地方進行適應性訓練,等適應了訓練地的海拔以後,再更換海拔更高的地方。
    如此做雖說能夠解決高原反應的問題,卻也耗時日久,而且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對於現在的周琦而言,這麽做明顯有些得不償失。
    最重要的是,就算打下了六道又如何?
    青藏高原之上漢人遷徙過去很難生存,如果不遷徙去足夠多的漢人,那裏早晚還會是羌人的天下。
    當今天下並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以及肥美的耕田。
    周琦就算想要擴張領地,也是會優先選擇南方,而非生活條件惡劣且又極難掌控的青藏高原。
    念及於此,周琦當即給周繼回了一封書信。
    信中先是以這個時空人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解釋了士兵們為何會有種種異常反應,並且將之定義為高原反應,還提出了能夠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
    周琦並不讚成對六道諸羌用兵,也讚成周繼以安撫為主的想法。
    不過周琦也指出,羌人畏威而不懷德,若僅用懷柔手段,對方會越來越張狂,應該想辦法給他們一個狠狠地教訓,而後再施之以恩義。
    他還隱晦提出,六道諸羌之所以叛亂,乃是因為馬超在羌人之中素有威望。
    馬超此人勇武超絕,被羌人尊稱為“神威天將軍”,不過馬超性情桀驁,野心勃勃,並非甘願屈居人下之輩。
    若有可能,可設計策反或者擒拿馬超。
    如果能夠得到馬超的效忠,六道諸羌之亂不攻自破,未來在平定涼州的時候,也會輕鬆許多。
    當周繼、龐統、陸遜看到了周琦的回信以後,不由驚為天人。
    他們都沒想到,遠在襄陽的楚王殿下,不僅對益州局勢洞若觀火,甚至還知曉不為人知的高原反應。
    最讓龐統感到不可置信的是,楚王殿下居然對尚不出名的馬超如此了解。
    至少在此之前,龐統等人都未曾將馬超放在眼中,都以為諸羌叛亂乃是郭嘉手筆。
    可是看到了周琦的分析以後,他們才知道馬超的重要性。
    看完了周琦對於馬超性格的詳細分析,龐統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三天,最後出來的時候眼圈黝黑,頭發也亂糟糟。
    他顧不得整理自己的形象,反而直接麵見了周繼,道:“吾有一計,或可斷曹孟德一臂!”
    卻說馬超、郭嘉以及諸羌首領正聚集在汶江道,打算與益州軍決一死戰,卻沒想到對方撤退的如此幹脆。
    綿虒道羌人首領得知益州軍撤退以後,急忙派人返回部落內探查,結果卻讓他頗為不解。
    隻因益州軍攻入綿虒道以後,居然對那裏秋毫無犯,不僅草場沒有被糟蹋,甚至連土牆、土屋沒有被摧毀。
    “這難道就是天朝上邦?”
    綿虒道羌人首領在疑惑之餘,也不免對益州軍產生了些許感激情緒。
    得知益州軍撤兵以後,汶江道羌人首領就迫不及待要求綿虒道各部撤走,免得與自家部落內的牧民爭奪草場。
    綿虒道首領也不願寄人籬下,於是就率領部落撤回了綿虒道。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率領部落撤回不多久,卻有益州使者前來,來人正是龐統龐士元。
    “你說來者乃是益州長史龐士元?”
    綿虒道首領得知來使身份以後,不由麵露震驚之色。
    就連他這位夷邦首領,都知曉益州長史地位何等尊崇。
    如今雙方處於敵對狀態,對方身為一介文士,卻敢前來自己部落出使,綿虒道首領也不免有些欽佩。
    他沉思許久,隨後說道:“有請!”
    他之所以沒想著直接殺掉龐統,或者將之扣下來,除了此前益州軍對於部落秋毫不犯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相比起其餘五道,綿虒道的地理位置太靠近成都,也能夠被益州軍征討。
    他此時可以在郭嘉的幫助下,托庇於汶江道。
    可是,如果此次反叛失敗,等到郭嘉離去以後,諸部羌人又是各自為戰。
    到了那個時候,綿虒道就會成為益州軍的首位攻打目標。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如果有可能的話,他也不願徹底把楚國往死了得罪,至少與龐統這位益州長史接觸一下,對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麽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