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呂淵明的誌向

字數:3382   加入書籤

A+A-




    隨著青雲門的覆滅,原屬於青雲門疆域的六國,成為了無主之地。
    碧雲宗、赤星院都在蠢蠢欲動。
    還有大批的散修在這片地域出沒。
    修士之間的鬥法並不罕見,有老百姓見了驚呼天人,但一些修真界的消息,也慢慢傳入了凡俗之中,一些名門豪族、武林世家都被驚動。
    許多散修在這片地域之中揚名,比如收屍門張無忌。
    張無忌此人很是神秘,甚至有多位築基期真修出手,但都折在了張無忌手中。
    在眾多散修之中,張無忌稱得上一號人物了,他神秘且強大。
    甚至就連很少出門的鄭師姐都聽說了張無忌的傳聞,那天買完菜回來,她就叮囑顧慎日後要小心。
    現在六國靈氣複蘇,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靈氣蠻荒之地,有不少修士出沒。
    對於鄭師姐的關心,顧慎自然欣然接受。
    ......
    ......
    顧慎偶爾會外出,告訴鄭師姐是修習靈技,在城裏施展不開。
    但他大多時間還是在家裏,陪著顧笑這小家夥成長。
    親眼看著女兒一點點的長大,心裏的成就感和開心,真的是無法言表。
    還有鄭師姐,對於鄭師姐的存在,顧慎已經慢慢適應了。
    他們三個人中,缺少哪一個,他心中都會難以接受。
    以前顧慎對鄭師姐的過往有過一些了解,但並不多,隨著接觸的時間久了,鄭師姐也會偶爾向他講述一些她沒有拜入青雲門之前的事情。
    鄭師姐是乾國興城人,幼年喪母,之後父親又娶了妻室,有了同父異母的弟妹後,鄭琳在家裏就像是個外人,繼母娘家強勢,壓得父親抬不起頭,鄭琳自然也活的謹小慎微,終於有一天,她發現了親生母親給她留的嫁妝中有一張青雲金帖,同時還有母親留給她的信件,告訴她如果生活困頓,可以持青雲金帖前往青雲門。
    在又一次受了繼母的毒打後,鄭師姐便拿著那張青雲金帖,離開了鄭家,離開了興城,離開了乾國,千辛萬苦找到了青雲門,成為了青雲門一名雜役弟子。
    鄭師姐的親生母親是一位名聲很大的舞女,年輕時曾有許多達官公子追求,但那些人都是納妾,隻有鄭父願以正妻之位相待,方才打動鄭師姐的母親。
    這也是鄭師姐自幼喜愛跳舞的原因,受親生母親的影響。
    父親窩囊,繼母凶狠,這樣的家庭沒有絲毫溫情,令鄭師姐對那個家也沒有留戀,這也是她在青雲門覆滅後不願回家的理由。
    顧慎看著鄭師姐,心中想到她的母親,也一定是為非常好的女子,不然怎能教出這般有氣質的女兒。
    顧慎很喜歡這種曼妙的身姿、氣質,他在考慮以後可以讓顧笑跟著鄭師姐學習舞蹈。
    ......
    ......
    轉眼間,半年時間眨眼而過。
    從春到夏再到秋天。
    這天,呂淵明來找顧慎喝酒。
    隨著呂淵明在翰林院待得時間久了,事情也多了,兩人喝酒的次數少了很多。
    顧慎最近幾次看到呂淵明,都注意到他的情緒有些低沉,知道對方必然是有什麽事情,但呂淵明不說自然有他的考量,顧慎也不方便開口去問。
    越州樓,二樓,靠窗位置。
    顧慎和呂淵明分別坐在方桌兩側。
    酒菜皆上,酒過三巡。
    呂淵明終於開口說了,“老顧,我要去潁川府了。”
    顧慎點了點頭,道:“決定了?”
    聽到呂淵明的話,顧慎並不覺得詫異。
    呂淵明是皇帝欽點的狀元,隻要不出意外,必然仕途一帆風順,至於該怎麽升遷,曆代狀元已經給出了模板。
    先在翰林院做三五年的編撰,屬於皇帝近臣,然後慢慢升遷到從五品的翰林侍讀,正五品的翰林侍講,如果一直表現不錯,之後就可以直入內閣,成為當朝首輔也大有可能。
    而且呂淵明還是趙王的女婿,有這層硬關係在,以後想不發達都難。
    隻要呂淵明按部就班的做這些清貴之職,日後必然前途無量。
    然而,顧慎知道,這並不是呂淵明心中所想的。
    呂淵明走上科舉這條路,還是因為他的勸說,人各有誌,顧慎很清楚,呂淵明的誌並不在此,並不在仕途、人臣之極,而是在天下百姓!
    顧慎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但不妨礙他很喜歡好人,而呂淵明就是這種大好人、大善人,而且還不是愚善,呂淵明是個有智慧的人。
    這種人如果做官,以後必然是清官、好官。
    這一年多來,呂淵明常常露出愁容鬱色,通過三言兩語,顧慎也摸清楚了呂淵明內心所愁悶的事情。
    呂淵明現在是有些被架在火上烤,他當初投身科舉出仕,就是想要為天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做一些實事,而實際上,他現在擔任翰林院編撰,品階不高但無人敢輕視,前途遠大,極為清貴,而且是皇帝近臣,但這個職位是個閑職,每天隻是看看書,和皇帝說一說話,許多官員羨慕呂淵明,但這不是呂淵明想要的。
    然而呂淵明現在已經不是他自己一個人,他已經成親,他還有妻族,他的妻子是明月郡主,他的嶽丈是當朝趙王。
    按部就班的進入內閣,乃至成為內閣首輔,這是趙王給呂淵明的要求。
    一方麵是自己的誌向追求,另一方麵是來自妻族的壓力,呂淵明一直在矛盾、糾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