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平定內亂(四)
字數:3147 加入書籤
元狩二年春
二月
未央宮
砰!
一隻酒尊砸在王長治的額頭上,砸得他頭破血流,但他不敢叫出聲,隻是依舊跪在地上默默承受。
“王長治!朕本打算讓你做大漢的第二個衛青,可你卻跟朕說什麽要辭官回鄉?”
皇帝劉徹很是憤怒,本來他很高興,因為去年平定了淮南王叛亂,將淮南國改為九江郡,長安朝廷的直轄地又多了一大塊,還是淮南這樣的富饒之地。
可是,他本來高高興興打算繼續封賞王長治,對方卻跟他說在出征淮南時看到百姓人相食,所以心中愧疚,染上心疾,不想再打仗,想辭官回家。
“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你知不知道?啊?混賬東西!”皇帝一腳踢在王長治後背上,將王長治踢翻在地,對其恨鐵不成鋼一般怒斥:“你以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嗎?你不過是怕功高震主,你怕朕會殺你,是不是?!”
“難道在你心裏,朕原來是這種刻薄寡恩的皇帝?”
“滾!立即滾回你的遼東,永遠別來長安,再讓我看到你,我必殺你!”
一個僅次於衛青和霍去病,比李廣還要厲害些的大將,居然不肯繼續為他征戰沙場,皇帝劉徹心中既失落又憤怒。
“陛下……臣,告辭。”王長治額頭流血,但不敢有絲毫抱怨,雖然他才三十多歲,卻已經是大漢的車騎將軍,還被封為遼東候,並且累計有食邑一千五百戶。
食邑一千五百戶,就是這一千五百戶的自耕農從今以後直接把人頭稅交給王長治,而不是交給朝廷。
平均每戶自耕農三至五人,如此也有五六千百姓成了王長治的稅民。
並且,由於王長治出身遝氏縣,所以這一千五百戶全部都是遝氏縣百姓,整個遝氏縣如果不算遼東王家隱瞞的兩萬多人口,其實也才一萬多人。
如今,全縣幾乎一半的百姓都是王長治的稅民。
何況,跟王長治一起參軍的李息、張次公也是獲得了遝氏縣的食邑,他們各自都是五百戶,加起來有一千戶。
把他們兩個的食邑也加上,整個遝氏縣一大半以上的人口,都是王家的稅民。
皇帝一邊通過抄家的方式消滅舊的豪強,一邊卻又通過軍功來製造忠心於皇帝本人的新豪強,到了新皇帝即位,又會把上一朝的豪強抄家充實國庫,然後通過軍功再繼續製造新的忠於皇帝本人的新豪強,如此反複循環,算是形成了一種另類的階層上升通道。
“等等,你回來!”
就在王長治恭敬地退出宮殿時,皇帝再次將他叫住。
“你不是有個參軍的堂弟嗎?叫王長什麽來著?”
“王長羽,字寰翼,原是軍中司馬,淮南一戰,因軍功升為校尉。”王長治如實回答。
“哼!把他叫來,朕要考核一下他的軍事天賦,你可以滾了。”皇帝越看王長治就越心疼,這麽一個大將居然才三十多歲就要辭官回家,但他又不想強行阻止,他是真心愛才,對於沒有才學的庸人,他可以殺一個人頭滾滾,連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對於有真才實學者,他也不會吝嗇賞賜。
“諾!”王長治恭恭敬敬地退出宮殿,臨走前又對皇帝提醒:“我家堂弟長羽雖飽讀兵書,卻隻會紙上談兵,不懂得靈活變通,陛下不可重用。”
他隻希望自己的堂弟在軍隊裏混個普通的校尉,這樣家族以後有其他人去從軍時,也可以找王長羽幫襯幫襯,可千萬別被皇帝重用,畢竟他知道自己堂弟王長羽沒有真才實學,隻會猛猛猛,當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官還行,當將軍主帥那是萬萬不行,萬一指揮戰役打了敗仗,以皇帝的脾氣,搞不好就要被殺頭。
“難道以你以為朕分不清人才和庸才嗎?快滾!”
“諾!”
……
“車騎將軍王優安攻淮南,卻不忍心屠城,還嚴懲想要屠城的士兵,這樣仁義愛民的將軍,就算整個大漢也很難找出十個。”
“如今,又聽聞車騎將軍因為目睹壽春城人相食的慘狀而患上心病,這樣的慈悲心腸,就算是孔孟聖人再世也不過如此呀。”
“車騎將軍寧願辭官,不要榮華富貴,也不忍心繼續打仗,天呐,我大漢這是又有聖人降世了啊。”
“我一定要將車騎將軍王優安的仁義之舉記載到史書中,為後世之人所瞻仰學習。”
太史令司馬談不斷感歎著,並將王優安的事跡寫入《太史公書史記)》中,並對一旁的司馬遷叮囑道:“為父死後,你要繼續寫這本書,這是我們史官的職責,將真實的曆史,用文字記載,一代代傳承下去,為後世子孫瞻仰。”
“孩兒明白。”司馬遷一家是史官家族,世世代代為朝廷記錄曆史。
說罷,司馬遷便看見自己的父親將車騎將軍王長治單獨列傳。
《王長治列傳》
“王長治,字優安,其先祖曰王康,王康為遼東遝氏遊俠,高祖時附於漢,其父王泰然,乃遝氏豪民,聞其愛民,遠近皆知。
長治賢,知兵,遼東舉之。初為期門郎,善騎射,惜敗於衛青。及閩越作亂,帝遣王恢、李息征之,長治統隊曰飛虎。兵焦灼,長治以兵法諫卒,襲閩越帥餘善,斬其將,逐之,遂克敵。
……
告淮南叛,帝遣公征之,公圍七月而破壽春,士卒欲掠城邑,公不忍屠,怒而斬卒。見民相食,公泣而還師,且患心疾,乃致仕歸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