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上船容易下船難
字數:5355 加入書籤
看著他們難以置信的目
朱祁鎮卻隻是緩緩抬頭,意味深長的說道:
“各位愛卿,雖然眼瞎大明,的確是有逆轉之勢,但凡事切忌焦”
“經過這些年的天災,百姓們尚未有過存糧,咱們一直都在向其他地方買糧”
“一味的依附別人,最終隻會將自己的缺點變成敵人拿捏自己的弱”
“之前新山一戰,糧食都已送往遼東,內部還處於空虛之態,你們可有想過大明百姓吃什麽?”
“沒錯,糧食是可以買,但是大明人口這麽多,交趾產量再高也不過小地方,能夠供應得了我整個大明?”
“所以呀,咱們得緩緩,等天災過去了,百姓有收成了,大家都能吃飽飯了,再說也不”
“你們總不希望,這一仗打下去,天下百姓便都要跟著餓肚子?”
“百姓餓肚子,便會掀起民怨,別忘了劉通是如何成長起來”
所謂因果循
他們隻局限於眼前的界麵,一心想著殺敵一血前
可是未來該怎麽辦呢?
敵人沒了,凝聚力沒了,內亂還會持續爆
隻要有內亂,那便會順勢引發外
那他們之前犧牲的三十萬人,意義又在哪裏呢?
周圍一片寂
聽君一席話,三人之中,唯有顧先為緩緩抬起腦袋,眼神中多了些許震
“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躺在椅子上,抬頭望向寬敞的房梁,忽而高聲道:
“朕,準備出海!”
又是一番語出驚
三人瞬間變了臉
問話的顧先為,更是激動的直接站了起
早在幾年前,他就上奏朝廷解除海禁,出海尋找糧
和自己超前的思想,與朝堂格格不
自己的那封奏書,別說是等著引發朝臣議論,甚至壓根兒都沒從那個發出
這個想法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解除禁海,便是破解固步自封,走向更廣闊的天
可是對於那些私下做這種買賣的人來說,那就是在威脅他們的利
一封奏書,甚至連光都見不
可想而知,寶藏中又有幾個幹淨的
而如今,朱祁鎮主動提出這件事
那不就是不言自明?
皇帝總算是看開了!
故先為當即抱拳,誠懇說道:
“陛下,臣明日願率先進諫開海之事!”
看他如此膽魄,朱祁鎮心中頗為滿
看來這一次肅清朝堂還是有作用的!
朱祁鎮當即起身,直接拍手叫
又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朕還有一個想”
“那便是重新清仗天下田”
要是這些農田都在地主手
那糧食的買賣不就順理成章的掌握在士紳手
重新規劃,方可將他們的權利清賬!
哎呀,這不跟自己想到一塊去了嗎?
顧先為連連點頭,激動的老淚都要流出來
今天是怎麽了?
兩人仿佛心連心似的!
他率先一步上前,再次抱拳表率道:
“陛下,眼下正值天災戰亂,正是大好良機,此舉妙矣!”
朱祁鎮的目光也越發凝重起
果然這才是忠臣良將啊!
若是放在那些貪官汙吏手中,隻怕早就已經磨破嘴皮,也要阻止
因為這會觸碰到他們的個人利
可顧先為不同,人家做人清清白白,幹幹淨淨,壓根兒就沒有這種顧
他的腦子裏隻有一件事,那便是支持有利於朝廷百姓的一切做
看其他人也沒有反對,朱祁鎮的心也開始澎湃起
“好,那明日早朝,你便當著百官的麵奏明此事!”
“臣遵旨!”
該說的都說完了,朱祁鎮也算了了一件心事,整個人看起來都舒暢了許
才緩緩起身,氣朝著另一處大殿走
難道人已經走遠了,顧先為臉上的笑意,還未散去半
隻是他沒有注意到,坐在旁邊的徐有貞,卻早已嚇得麵如白
盡管已是九寒天,可直冒的冷汗,也浸染了身上的衣服,顯得汗嘖嘖
直到兩人催促了幾次,他才緩緩回過神
出宮之
曹吉祥默默地湊到了徐有貞身邊,壓著聲兒道:
“徐閣老啊,你可有
發現,最近這紫禁城變化可真大”
“朝廷變了,坐在高位那位也變隻怕要再不脫離那條賊船,咱們可要跟著一塊淹死”
聽著曹吉祥的話,徐有貞心中五味雜
一陣冷風吹過,他才侃侃回過神來,也隻是對著他苦笑了兩
上船容易下船
這件事情想全身而退,又談何容易
那“遼棉案”一事牽扯甚
如果不是自己領兵打仗,恐怕也難以脫
他張嘴欲言又
好似有千言萬語,最終卻化為一聲長
說再多又有什麽用呢?
他難道就看不出來這其中的殺機?
如果朝廷一鼓作氣,直接派大明鐵騎踏平遼
東南那幾家,根基穩固,尚有一絲回旋之
可現在呢,鄭旭都已經帶著福建水師北整個閩南海域,就剩下他老弟鄭龍一個光杆司
看朱祁鎮這個架
怕是遼東還沒開戰,這支水師就已經先被朱祁鎮給對付
都到這個份上,傻子也該看明白,東南那幾條破船撐不了多
徐有貞還有得選嗎?
曹吉祥也不知他在想什麽,隻是聽著這一連串的歎息,自己也跟著悶得
思慮片刻,最終還是欲言又
隨著風中一聲長歎,選集便自己上了馬
……
次日清晨,朝會開
群臣李碧,朱祁鎮端坐於龍椅之
麵色肅穆,氣勢逼沉寂經過朝廷的清洗,朱祁鎮的威嚴又上了一
如今他一言不發,反而讓人有些莫名的心
孰不知,朱祁鎮是在等!
忽然,顧先為上前一步,直接打破了在場陳的氛
“陛下,臣有事要奏!”
不等眾人反應過來,這剛上任的戶部尚書,便大步流星地從百官之中走了出
朱祁鎮先是身軀一震,隨即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
他等的不就來了嗎?
旋即便滿臉欣慰道:“說!”
一馬當先的顧先為,在百官的注視下,高聲道:
“陛下,天災橫行,今年戶部收到各縣郡上報的災情便有兩百多而中原各地,近一百五十處糧食顆粒無收……”
他是懂得鋪墊
說到這裏,故鄉為話鋒一轉,聲音上到了一個更高的層
“糧食供應不足,大明苦於無米之”
“吃飽了才能打仗,為保證遼軍供應充足,臣鬥膽奏請陛下解除禁海,南下交趾采購糧食!”
本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