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俠女和文人

字數:525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285章 俠女和文人
    一位尼姑來到大明廣東將軍家,直言:“您家千金是練武的好料子,我要帶她走。”將軍大怒拒絕,尼姑笑道:“任押衙鐵櫃中盛,我也照偷不誤。”
    聶小雨是名噪一時的傳奇大俠,不過,並不是男人,她也是白蓮教聖公劉洋手下一名情報科探險者。
    種花家皇帝沒收複她以前,這樣一位奇女子,行蹤飄忽不定,摘花就可取人性命,用葦就能渡江,被稱為最詭異的劍客,名叫聶小雨。
    作為廣州將軍的掌上明珠,聶小雨的一生本該是平安喜樂的長大,父母為其擇佳婿,和夫君舉案齊眉的過完幸福美滿的一生。
    但這一切卻在聶小雨十歲時,全都化為泡影。
    某天,聶府門口來了一化緣尼姑,這尼姑隻見聶隱娘一眼,就斷定她極具天賦,便向聶父提出要幫其教管女兒。
    聶父一聽,覺得這尼姑甚是莫名其妙,隨即趕走了她。但聶家對她那句:“就算你把她鎖在櫃子裏,我也會把她偷走的。”一直耿耿於懷。
    從那刻起,聶府更加的戒備森嚴,可是奈何那尼姑手段高明,聶小雨還是被偷走了。
    本該是在將軍府享受雙親疼愛,有著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千金小姐,就此消失在大眾視野,開始了不為人知的生活,真是可悲可歎。
    然而,命運有時就是這麽神奇,就在聶父多次尋女未果,以為這輩子無緣再見到自己的掌上明珠時,五年後的一天,那盜女尼姑卻將聶小雨帶到了聶父麵前。
    聶父喜出望外,那種失而複得的喜悅溢於言表,有太多的事情他想要詢問女兒,可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最後能問出口的是:你這幾年都是怎麽過的?
    此時的聶小雨雖然過著在刀口上過日子的生活,但看著心疼自己的父親,她說:就練練經、打打坐。
    但聶父顯然不信,他感覺到女兒身上有股殺氣,出於一個父親的愛,他還是多問了問。
    聶小雨本就在這五年的時間裏習慣了刺客生活,心已經逐漸冰冷。她見無從隱瞞,也就道出事情,說明了自己就是一名刺客。
    聶父聽出一身冷汗,自己乖巧懂事的寶貝女兒被人盜走五年,本該在如花似玉的年紀找個好人家嫁了,相夫教子。怎麽會變成今天這般田地。
    他對這個失而複得的女兒是又愛又懼,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女兒每天夜出白歸,身為將軍的他,怎麽會不知道女兒是去做什麽了呢。
    為今之計,也隻望為女兒找一個好夫婿嫁了。誰知女兒竟看上了一個磨鏡的少年。
    聶父無可奈何下答應了這門親事,但女兒他們不能在家居住,所有的吃穿用度由他來出。
    本以為成婚之後的聶小雨,可以和夫君過著平淡樸實的生活,可太有實力的人再怎麽隱藏也總有被發現的一天。
    聶父死後,聶小雨還是被大明錦衣衛發現了,成為了錦衣衛指揮手下。
    看來聶小雨這一生從被盜走那一刻,都隻能在刀尖上過日子了。畢竟天下第一女劍客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可命運又還是些許眷顧她,她被派去刺殺種花家皇帝,反被聖公劉洋招安。後為種花家皇帝解決掉草原和大明江南地區後,後麵竟開始了海上打海盜,這別人看來閑雲野鶴的生活。
    回想聶小雨的一生,令人好不唏噓,本該是金枝玉葉千金大小姐,奈何一朝被盜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俠女。
    在原來曆史上,李自成占領北京卻坐不了江山,原因太複雜。
    在曆史上,有兩大傑出的草莽英雄:黃巢和李自成。
    這兩個人,都曾占領了當時的都城,但都守不住江山,很快失敗,讓人慨歎。
    與黃巢相比,李自成的勢力更大,坐天下的希望更大,但他的失敗卻更快、下場很慘。
    為此,幾百年來,種花家都對黃巢的失敗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歸納出來的失敗原因寫成的書有好幾十種。
    其實,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實力不濟。
    很奇怪,就是這麽簡單的原因,但是很多文學愛好者偏偏視而不見、避而不談。
    為什麽說實力不濟呢?
    我們從原來曆史來看,別看李自成從西安殺向北京,一路咋咋呼呼,號稱百萬,聲勢很大,其實也就二十來萬人。
    而且,這二十多萬人,都是饑餓不堪的流民為混口飯吃所組合成的業餘軍隊,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別說什麽戰法、陣法,軍中的基本號令能分清、能執行,就不錯了,作戰能力很差,不堪一擊。
    當時的軍隊,戰鬥力最強的就是清軍。
    清軍八旗由女真騎兵組成,這些女真騎兵出身於漁獵民族,這些民族整天與猛禽野獸搏殺,嗜血、凶悍、武孔有力,一旦訓練成兵,其戰鬥力便成倍提高,在戰場上馳騁決蕩,所向披靡。
    相對而言,大明的軍隊盡管盔甲、武器方麵要精良許多,但軍隊成員出身於農耕漢民族,性格上的和善,決定了戰鬥的力度趨於疲軟。
    所以,明軍對付農民軍,原本是不成問題的,但一旦與清軍對陣,就會被清軍攆著打。
    曾幾何時,象曹文詔、盧象升、洪承疇等等,都是農民軍的克星,曹文詔更有帶幾十個人就追著成千上萬農民軍打的恐怖記錄。
    李自成之所以能坐大,是每每其瀕臨絕境時,清軍就入關搗亂,適時救了他一把,讓其轉危為安、起死回生。
    而在農民軍前威風八麵的曹文詔、盧象升、洪承疇等人,一遇上了清軍,就象霜打後的柿子,全蔫了,毫無例外地戰敗,或戰死、或投降。
    以李自成取北京為例。
    李自成取北京是在崇禎十七年,而在這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就在西安宣布正式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置百官,兵力最鼎盛。
    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萬大軍”自西安出發,東渡黃河,兵分兩路,直撲北京。
    由於明廷已風雨飄搖,人心不定,已成瓦解之勢。
    所以李自成剛渡黃河,平陽知府張璘然已棄城逃遁。
    而蒲州(今山西永濟)的明將高傑也狂奔澤州(今山西晉城),再往濟源。
    受此影響,猗氏、聞喜、絳州(今山西新絳)等明朝州縣官員開城投降。
    李自成大軍攻下太原後,又連下黎城、臨晉、潞安、忻州等城,一路行來,順風順水。
    李自成也因此狂妄自大,認為天下盡在自己掌握之中矣。
    可是,到了代州(今山西代縣),遇上了鎮守山西兼關門、代州、三關的大明總兵周遇吉,李自成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李自成的二十萬竟然被周遇吉的四千寧武軍截住廝殺,連戰連敗。
    周遇吉因為代州城內糧盡,主動退保寧武關。
    而在寧武關,周遇吉依然把李自成大軍打得找不著北。
    李自成見傷亡慘重,馬上打退堂鼓,準備收兵回西安。
    是牛金星等部下堅勸,說,我們人多打人少,用車輪戰術,累也把他們累死,憑什麽撤軍?
    李自成這才穩定心神,繼續和周遇吉死耗。就這樣,用車輪戰術激戰了四晝夜,終於攻下了寧武關。
    但在死人堆裏進了關城,李自成心有餘悸,他對部下說:“前麵還有大同、陽和、宣府、居庸等眾多軍事重鎮,隻要還有一個周遇吉,我軍就會敗亡了。算了,還是先撤回陝西算了。”
    李自成嘴裏是這麽說的,他也是真的這麽幹的。他早早就定下了班師日期。
    隻不過,大同鎮總兵薑鑲、宣府鎮總兵王承蔭相繼送來了降表,這才鼓勵了李自成過大同、宣府直抵居庸關。
    而明居庸關守將唐通又迅速開關迎接,李自成終於順利進至大明帝都進北京城。
    可以說,李自成能得北京城,是撿了一個漏。
    他不能守江山,那是肯定的。
    明朝一亡,和他對陣的就是戰鬥力比明軍更強、更凶悍的清軍。
    果然,在山海關外一片石,當多爾袞指揮清軍殺出,李自成的大軍立刻崩盤了。
    有人說,李自成在山海關外一片石之所以失敗,那是因為吳三桂和清軍合兵夾擊。
    但,從一年之後李自成軍在西安被清軍打得一潰千裏的表現來看,李自成軍的戰鬥力確實比清軍差得太遠了。
    幾百年來,有人罵吳三桂,說是吳三桂獻出了山海關,不然,李自成就不會失敗。
    這個原因根本不能成立。
    李自成軍的實力就那樣,就算山海關掌握在李自成的手上,清軍另行從薊門鎮打進來,李自成軍也仍然阻擋不了清軍定鼎中原的步伐。
    所以想要華夏再起,毫無疑問,是種花家皇帝,聖公劉洋。江南地區已經歸心,而張獻忠的大西以及北京城的崇禎皇帝都在談歸順種花家。
    北京城甚至傳出崇禎皇帝願意退位讓給種花家皇帝的信息。而和種花家的特使趙高私下聯係的大明官員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