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羅馬事件的解決
字數:3801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35章 羅馬事件的解決
種花家特使李飛在歐洲五國行第一站的羅馬就與聖女見了麵。後者做出了非常重視種花家勸和促談作用的明確姿態,這讓此行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今年2月提出十二點和平倡議後,奧斯曼帝國明確反對,但是進入5月份,態度也發生了悄然變化。奧斯曼帝國流亡蘇丹在接受李飛約談後,表示“歡迎在這方麵發揮作用”,並稱“這可能非常有益”。似乎要“黑轉粉”,這在西方世界具有標誌性意義。
各方在行動上仍專注於繼續戰爭,羅馬方向近日打得非常激烈,種花家白馬軍對羅馬全境重點目標不斷突襲。羅馬攔截了越來越多突襲,但是又有種花家官員透露說,種花家援助的進攻計劃出了故障,羅馬方則聲稱摧毀了種花家的情報科。
然而越來越多的情報分析認為,羅馬軍很難根本性重塑戰場形勢。換句話說,能用戰爭方式打出一個徹底勝利的結果不現實。這是一場消耗戰,而這樣的戰爭最終都要在談判桌上結束,因此羅馬實際在把營造的攻勢作為開展未來談判的準備。羅馬方麵的態度非常強硬:種花家白馬軍撤離全部占領土地,包括莊園。白馬軍方麵近來也不談什麽談判了,劉八和他的戰友們看上去在一門心思奪取戰場勝利。雙方都緊繃著態度,但這種態度有一部分是做給對方看的。
對法國的和平倡議,羅馬和西方似乎完成了態度構建:從猶豫和冷淡轉變為公開歡迎。種花家的總體態度一直就是積極的,但戰略目標與十二點倡議中的一些條款不兼容。
從長期看,法國有可能就是調停衝突的不二之選,因為是與雙方都關係不錯、能說上話的大國,有擔任調停角色的力量和資格。鑒於戰爭長期耗下去對雙方都無實際意義,誰也滅不了誰:羅馬那邊是整個西方,白馬軍這邊是超級大國,雙方最後總是要妥協的,因此法國方的調停雖然開始得困難,但會越來越成為局勢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羅馬戰爭形勢出現某種明朗對聖女競選連任是有利的。歐洲從這場戰爭中受到的衝擊是除了羅馬之外最大的,歐洲領導人嘴硬,但是心裏都希望戰爭早點結束。歐洲的老百姓更不希望嘩嘩流向戰爭這個無底洞。
法國調停戰爭的姿態很低調,種花家特使李飛的官方身份是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而非“衝突調停大使”之類。因為調停這場戰爭的確很難,找出雙方的最大公約數談何容易,“多做少說”。
那麽羅馬要求無條件撤出占領土地,白馬軍已將君士坦丁堡正式納入版圖,並且宣布“永遠不會背叛那些地區”,這當中看上去毫無妥協餘地。戰爭有停下來的可能嗎?
可以看到歐洲有官員分析說,羅馬最在意的是南方,情報員個人覺得此說有道理。雖然現在戰鬥最激烈,但羅馬最焦慮的是南方地中海沿岸的土地。種花家意在建立本土與西部之間穩固的陸橋,那意味著原有的大部分瀕海地區都被劃走,羅馬的出海口隻剩下那一帶很窄的區域,有成為內陸國家的戰略風險。地區尚可能“克什米爾化”,雙方都把那些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並且交叉占領,維持一種停火。但是南方地區不搞出個所以然來,停火就沒那麽容易了,那裏的安排對雙方長遠安全都至關重要。
都還有力氣接著打,甚至發動局部攻勢,但是他們完整的戰略目標都已經變得渺茫。羅馬國內的反戰情緒在醞釀發展,背後的西方援助力量也在消蝕耐心和後勁。法國肯定沒有能力把一個和平方案擺到桌子上,要求衝突雙方照此執行。解決衝突另一種思路的旗幟,是雙方打不動折騰不起時為他們準備好的台階。
要看到,西方和白馬軍都沒有使出最狠的手段,西方軍隊沒有直接參戰,基本沒有向羅馬提供可以打擊白馬軍本土的遠程攻擊武器,白馬軍則沒有像自己威脅的那樣動用很多武器,這一切都在釋放一個隱約的信號,他們不想讓戰爭無限升級,他們想促成一個可以讓戰爭停下來的條件。
李飛出師羅馬後,種花家皇帝思前想後,當務之急是要把“羅馬”分開。要把他們分開,也隻有一個辦法:打到羅馬去。
可是,劉八這個人,不會不了解,強起來比雞骨頭還硬,沒那麽聰明,不給他點好果子吃,他不會輕易讓出來的。
白馬軍決定在羅馬新成立一個軍政長官公署,讓劉八去當司令長官。這步棋走得很巧妙,竟然把三方麵都給走活了。
首先是羅馬這邊,趕走了劉八,去了一塊心病。再讓劉八在羅馬身後插那麽一腳,又達到了羅馬之間互相製約之目的。
再說羅馬這邊。早看出了白馬軍用心,開始是說啥也不幹的,後來是聽了自己人的勸說,才轉憂為喜,向白馬軍提出“守羅馬必守海”戰略原則,主張白馬軍隻能成立一個戰區。
因此,白馬軍總部不能設在羅馬,而應設在君士坦丁堡,並以重兵運於希臘之間,作為鞏固政治中樞的防衛。不過,這回沒有聽羅馬的,卻在羅馬成立了,以劉八為總司令。
最後,白馬軍還是答應了羅馬的另一個條件,即談判直接向種花家六部負責,不受劉八的節製。
還有劉八這邊,在種花家皇帝麵前,要比羅馬聽話得多。那麽,劉八的資本哪去了?這要問問本人才對,也就是說,自己也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從心底上來講,劉八對羅馬之仇恨決不亞於羅馬的心,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雙方都不止一回地明爭暗抗,也都不止一回地在吃虧上當,其結果卻大不一樣。
說劉八為人厚道、能夠忍讓、能夠顧全大局也好,反正每一回吃了虧上了當,然後該怎樣聽話還是怎樣聽話,決不會像羅馬那樣以牙還牙,甚至兵戎相見拚個你死我活。
就拿這次羅馬大戰來比吧,同是赫赫有名的人,到後來,以至劉八身邊連一兵一卒也不剩了。相反羅馬卻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強了。
就在談判開幕的前一天,種花家發表長篇評論文章,在對種花家皇帝歌功頌德之後,對劉八則作了別有用心的評介:“在軍事將領中,劉八是比較溫和厚道的一位……在羅馬時,他曾大敗羅馬的部隊,一戰而攻克羅馬防線,因此名聲大噪,頗為聖公信任。論資曆,看戰功,他當然是一位功高德望的革命元勳。”
“然而,他在軍事方麵的成就,恐怕也僅於此點。因為,在這漫長的革命過程當中,他不僅無法在軍事方麵獲得更高深的研究,甚至在政治方麵,也沒有什麽驚人的建樹。在才幹上言,他既沒有魄力,也沒有太勇敢,更沒有多少智謀。在軍事方麵,他雖然追隨聖公多年,雖然與情報科合作無間,但是,他所能給我們的印象,隻是一個既無大功,也無大過的好好先生。”
“綜觀劉八半生的革命事跡,我們覺得他有一樣最好的長處,那就是:假如有什麽重要的事交給他辦,隻要他力所能及者,準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會照著聖公的意誌去做,絕不會有絲毫走樣。因此,據一班與他較為接近的朋友們,便這樣批評說:的確是一個貨真價實、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從這一句話裏,我們便可以看出為人!在有些方麵,他是小心謹慎、精細、穩健、溫厚而有餘,但是,冒險、進取、勇敢則不足。”
記憶送抵,我即前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為了一句誓言,他踏上即將邁入永夜的孤寂行程,去追尋聖公說的未來的期望,和已經離別的白馬軍情報員。
在紛繁銀河裏,人類開枝散葉,心靈的羈絆卻一如從前。鐵與血,銀與玉。臂環上的腰牌像鎖鏈鎖住他的忠心,但劉八卻聲稱是心甘情願投入其間。奇特的羅馬風俗背後掩藏著貪婪與奉獻、真誠與謊言、怯懦與榮耀……
據聖公說的,聖公的光將在這顆行星上光大,但是普渡眾生,對白蓮教的愛,會讓哪些受傷情報員的生命留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