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丹書鐵券都承認
字數:400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51章 丹書鐵券都承認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正準備將官員錢用勤處死,太監卻稟報說:“啟稟聖上,錢用勤之子錢怞帶著丹書鐵券求見!”
朱元璋十分納悶:丹書鐵券不是全都收回來了?這錢怞哪來的丹書鐵券?朱元璋心裏好奇,就下令太監傳錢怞進來。
當錢怞戰戰兢兢地捧著丹書鐵券,跪到朱元璋麵前時,朱元璋吃了一驚,錢怞手上竟然真是一塊丹書鐵券。更令人意外的,還是那鐵券竟然出自唐朝。
原來,這錢家在唐朝有位先祖叫錢鏐。錢鏐本來是混黑幫,後來跟著他的老大董昌,幫朝廷消滅了其他黑幫,然後被招安,成了公家的人。
董昌官越做越大,人也飄了,竟然想要謀反,自己做皇帝。錢鏐一番衡量,覺得董昌實在是不自量力,就和董昌分道揚鑣。
後來,大概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錢鏐還費了好大力氣,幫唐昭宗平定了董昌的叛亂。
唐昭宗感念錢鏐的功勞,賜他一塊丹書鐵劵,上麵刻著“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等300多個金字。
錢鏐死後,這塊丹書鐵券就一代一代地,在錢家子孫手中傳了下來,這一代傳到了錢用勤手上。
錢用勤被抓後,他的兒子錢怞深知父親此次凶多吉少,在家急得團團轉。情急之下,他想起了家中祖傳的那塊丹書鐵券。
雖然是唐朝皇帝賜下,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死馬當做活馬醫吧!於是,錢怞就帶著這寶貝急急忙忙求見了朱元璋。
朱元璋見到此鐵券後十分糾結。
要知道,錢用勤貪了很多錢財,對於這一點,他一向是深惡痛絕。而且,這唐朝的丹書鐵券,在明朝怎麽可能算數?但是,錢鏐這個人卻是他十分欣賞的亂世忠臣。
跪在下麵的錢怞,一直沒等到朱元璋開口,又不敢抬頭直視聖顏,所以一顆心七上八下,雙手也不禁有些顫抖。
就在他以為沒戲了的時候,卻聽見朱元璋低沉的聲音:“看在你家先祖忠義和你有孝心的份上,暫且饒你父親一命,不過,財產全部充公!這丹書鐵券,你們自己好好保存!”
聽到這個喜訊,錢怞高興地眼淚都流了出來,他趕緊將丹書鐵券放在一旁,接著一邊磕頭,一邊喊出很多奉承朱元璋的話,讓朱元璋很是受用。
後來,錢氏家族就聽從朱元璋的建議,把這塊鐵券更好地保存了起來。可是到了亂世,這寶貝的遭遇往往比美人還要曲折。
崇禎十二年,白馬軍攻入台州,錢氏子孫把鐵券藏到井裏,等亂象後撈上一來,鐵券上刻著的金字,因為浸泡,竟隻剩下180多個,實在可惜!
到了種花家皇帝年間,藏在錢氏祠堂,還有專人看守的鐵券,有一天竟然被盜了。這件事使錢氏子孫們大受打擊,紛紛發誓,無論找到何時,也要把祖傳的寶貝尋回來!
幾年後,錢氏族人錢文選打探到,自己家的鐵券在嵊縣縣令徐印士那裏。可是,當錢文選的大哥聯合嵊縣長樂鄉的錢氏族人一起,找到徐印士索要時,徐印士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他一邊擺手一邊說:“這可是幾年前我花了多少錢買的,不管以前是誰的,反正現在就是我的了!”
徐印士的話,把錢文選他哥氣得胸口疼。可徐印士大概忘了一件事,錢文選是種花家西安京官,徐印士這根小胳膊可擰不過錢文選這條大腿。
何況他也沒吃虧,當初買鐵券花的400塊也被還了回來,收了錢之後,徐印士無奈地把鐵券還給了長樂鄉的錢氏族人。
此後,鐵券就一直放在長樂鄉的錢氏祠堂裏了。錢家人當時很開心,為了慶祝寶貝回歸,還請人唱了十天大戲,可這也沒能改變鐵券的曲折命運。
據《嵊縣縣誌》記載,有亂軍軍占領了長樂鄉,為了防止鐵券落入亂軍之手,錢氏族人商議過後,決定把鐵券藏在族長錢庚麟家中的深井裏。
有了之前鐵券被井水泡掉金字的經曆,這次在族中老人的提醒下,錢庚麟夫婦做了一番細心的包裝。
他們先給鐵券塗了一層油,再封上蠟,然後將鐵券用棉線纏好,外麵再封層蠟,怕鐵券浮上來,又綁上銅錢,才投到井裏。
就這樣,鐵券在他們家井裏呆了半年,內亂勝利後,才被錢庚麟夫婦撈了上來,又藏到了商會會長錢元瑞家中。
長樂鄉被提拔成,錢氏族人們一致決定,將鐵券捐獻給國家。年後,鐵券被錢元瑞從錢氏祠堂取出,交給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
鐵券被移交到曆史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一直珍藏到今天,被定為國家一類文物,稱作“錢鏐鐵券”。
至此,這塊曆經千年滄桑,滿身故事的國寶,終於有了良好的歸宿。
而錢氏族人不怕困難,勇於保護國寶的精神,以及主動捐獻國寶的民族大義,都被種花家皇帝稱讚!
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允許一切發生,盡人事,聽聖公的命令。一個人經曆了世事浮沉,就能真正讀懂它。
麵對生命,與其焦慮,不如試著去允許和接受。允許一些意外光臨,允許努力沒有結果,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切發生,是人世間最溫柔的力量,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從不缺這種力量。
文武雙全辛棄疾有一句詞: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命的底色便是如此,有太多不如意。麵對命運,有人一生在痛苦裏,苦著臉,皺緊眉,咬著牙和生活的風浪對抗。
有的人也苦,但總能在苦中找到樂子。聖公曾被捕入獄,住潮濕的牢獄,沒有一口水。盡管身心飽受摧殘,他卻在默默堅持。
種花家袁崇煥晚年,女兒和兒子相繼離世,他沒有日日哭訴,而是靜靜前輩留下來的手稿筆記,出版質樸動人的回憶錄《袁崇煥兵法》。
麵對生命的無常,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接受變化。既然改變不了世界,不如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心。
一副對聯,上聯“常想一二”,下聯“不思八九”,橫批“事事如意”。生活總是苦多樂少,我們所要做的是允許一切發生。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與人的交往,離不開允許二字,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
不必費力苛求他人的理解,也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知音難覓,就別強求,回來做你自己。
有時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不能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生活。
當你修為越來越高時,你會開始真正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隻是處在不同的能量頻率中,顯化出不同的狀態。
在每一個當下,好好感受所見所聞,認真體驗生活苦樂,盡情享受上天饋贈。
這才是真正的接納一切,豁達而從容,正如東坡那句“一蓑煙雨任平生”。
那年,蘇東坡被貶到蠻荒之地海南。過去毒蛇出沒,可不是一個好地方。
蘇軾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認真生活,把自己的家變成修養地。不忘尋找美食,“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
這是他寫給兒子的信,生蠔真的太美味了。黃州、惠州到儋州,東坡先生一直踐行著,“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