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宋和明滅亡的不同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54章 宋和明滅亡的不同
1279年,崖山破,陸秀夫仗劍驅妻子入海,又背負幼主赴海而死。隨後,十萬軍民一同赴海而死,追隨大宋王朝而去。
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朝。
宋朝並不是個強大的朝代,而是一個國勢積弱的朝代,它無力收回遼國占據的燕雲十六州,無力蕩平占據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大理和吐蕃也是盤踞一方。
1127年,金軍南下,攻取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這是無比屈辱的血淚史。
同樣是1127年,流亡在外的趙構又在臨安建立了南宋,宋朝的江山雖偏安一隅,但得以延續。
南宋更是個內憂外患的朝代,外部蒙古鐵騎已經開始橫掃天下,內部皇帝聲色犬馬、佞臣結黨營私。
1273年,堅守六年的襄陽城破,南宋大勢已去,元軍兵鋒直指臨安。
1276年2月4日,元軍攻破臨安,俘虜宋恭帝趙?。
但是,大宋依然未亡,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帶趙昰、趙昺而走,擁立趙昰稱帝。
此時,宋朝還有一部分天下,還有二十萬軍民,還有望圖謀中興。
但是,元軍沒有給南宋喘息的機會,一路追殺而來,各州紛紛淪陷。
南宋小朝廷隻能不斷向南逃亡,不斷在海上流亡,軍民家眷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1277年12月,因海上遭遇颶風,四成的宋朝軍民喪命,宋端宗趙昰也落水染病。
1278年4月,宋端宗驚病交加之下,去世於荒島之上,陸秀夫與眾臣又擁立了趙昺為帝。
1279年3月19日,終於到了流亡之路的盡頭。
大廈將傾,光複大宋江山無望,崖山之上的陸秀夫絕望了,拔劍驅妻子兒女入海自盡。
然後,陸秀夫去拜見了九歲的幼主趙昺,悲痛地說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趙昺堅定地回答道:“國家將亡,朕雖小,亦不願苟活於世,更不願被俘受辱。”
陸秀夫已是淚眼模糊,他將國璽係在幼主腰間,又將他背負在肩上,安慰他道:“陛下不怕,臣與陛下同往。”
說完,陸秀夫背負著幼主縱身躍入大海,頃刻間已消失在那驚濤駭浪之中。
軍民看到這一幕,悲憤不已,哭聲震天,後宮、眾臣也是紛紛跳海自盡。
在這山河破碎,江山易主之際,近十萬軍民沒有就此投降,他們也隨之投海殉國,隨大宋而去。
在那驚濤駭浪之中,漂浮的屍首不計其數,滿是血淚......
宋朝是個不被人看好的朝代,很多人稱之為弱宋,甚或者慫朝,但當它滅亡的時候,無數人為之而死,甘願隨這個朝代而去,譜寫了曆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
其實,宋朝確實積弱,但宋朝的繁華盛景比之大唐盛世有過之而無不及,恐怕隻能想象宋朝的盛景了。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所以,宋朝的山河破碎,是那麽令人不舍,願隨這個時代而去。
更令人難以釋懷的,也正如後來的王夫之所說:“二漢、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則舉黃帝、堯、舜以來道法相傳之天下而亡之也。”
新明王與他的王妃洞房,崇禎皇帝派了四位皇室貴婦在喜賬後麵偷聽,不料卻聽到王妃深深歎道:“這也是你們家的德行。”新明王聽後,撲倒在王妃身上,痛哭起來:“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
新明王原名朱四章,母親吳婉貞是太後的親侄女的一個丫頭,父親是崇禎皇帝。四歲那年就坐上了太子位,從此被崇禎皇帝開始教他聽政。
正常情況下,皇帝14歲就該正式婚配了,可由於種花家全權大師趙高權欲熏心,不想讓新明王大婚親政,於是故意拖延他的婚事,直到他17歲那年,才等來了他的選後儀式。
在選後儀式上,新明王掃視了一眼麵前經過層層選拔的五位秀女,一眼就看中了長相端莊的長女。正當他拿起綠如意,準備將這個代表王後的信物遞給德馨長女時,忽然從身後傳來了崇禎皇帝老婆的聲音。
“不可!”
新明王回頭,正好看到朝他示意,順著皇後的目光,新明王的視線落到了一位長相醜陋的秀女身上。
這場所謂的選妃,新明王隻是個傀儡人,隻能順著趙高和皇後的意思來。而皇後想要通過這場選後為自己積累政治籌碼,就必定會選一個對自己有用處的王後。
新明王很無奈,隻得拿起綠如意,掉頭走到那名秀女跟前,將綠如意重重地塞進她的懷裏。
選中的王後,是趙高自己的親侄女,也是趙高兒子的表姐。沒有什麽過人之處,外貌更是十分醜陋,駝背、齙牙、大長臉,無論哪一點都配不上王後的名諱。
即便如此,還是坐上了王後的寶座,後稱明王後。拿到綠如意後,王後懷著滿腔的喜悅和憧憬,期待著成婚的那天。
在一拖再拖下,19歲的新明王才跟王後舉行了大婚儀式。
婚禮儀式結束以後,這對新人被送入洞房,行周公之禮。王後滿心歡喜地等待著行動,可新明王卻不知為何,始終沒有動靜。
原來,新明王有生理功能方麵的障礙,從16歲起就開始遺精。他自己也曾在病史中記錄:“前幾年每月遺精十幾次,最近幾年每月兩三次,近年來沒有遺精了,不是病好了,而是腎精虧空沒得漏了。”
王後聽到解釋後,臉上的笑容瞬間僵硬了。她本以為洞房花燭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沒想到自己的新婚丈夫竟是這方麵無能的患者。
她收斂起笑意,忽然想到好像明武宗也沒有留下子嗣才選了堂兄弟繼位,並且死因非常難聽,據說是性病,所以不禁有些慍怒地說道:“這也是你們家的德行。”
王後的怨言被躲在喜帳後麵的四位皇室貴婦聽到了,她們是趙高派來聽房的人。
新明王聽到王後這句話,瞬間大為受挫,很明顯,她的話是在嘲諷皇室世代無後,也是在奚落新明王的無能。
但迫於簾後有婦人聽房,新明王還是不得不跟王後圓房。他撲倒在王後的身上,痛哭起來。一時間,壓抑、痛苦、憤恨、愧疚傾瀉而出。
他不能給王後幸福,但又不能不娶她。他與王後的結合,注定隻能逢場作戲。
隻能用溫言軟語安慰她,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王後,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
王後聽到這句話,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心心念念的大好姻緣,今後卻隻能做姐弟。
婚後,王後成為了趙高監視新明王日常生活的棋子,每每向趙高請安,都久久不願離去。問不到想要的答案,也不會受到趙高的待見。
後來,新明王跟活潑可愛的西班牙小情人感情甜蜜起來,但趙高明顯不喜歡,經常挑刺。新明王為此經常跟王後慪氣,他將對趙高的憤怒全部發泄到了王後的身上。
不久,王後同時失去了趙高和新明王的信任,逐漸被邊緣化,最終被到了偏遠的宮殿,每日以淚洗麵。
後來,王後被眾人推上了權力的寶座,但這位王後毫無才幹,幾十年的冷宮生活早已將她磨成了一個平庸的婦人,她甚至連過繼給自己的明王繼承人都養不好。
能力與才華盡無的王後掙紮再三後,不得不頒發了退位詔書,將江山拱手讓人。退位後的第二年,她就鬱鬱而終了。
這位王後,一生都沒有得到過丈夫的寵愛,前半生淪為爭權奪利的棋子,後半生受盡冷落,臨終不得不背負亡國的罪責,實在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