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外來的西班牙人
字數:4985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56章 外來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傾家蕩產,在雲南安家:我這輩子就賴在種花家了!
雲南大理,穿過人聲鼎沸的早市,路過綠油油的稻田。
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跟路過的村民用熱情打招呼。
他全名叫布魯諾,是個西班牙王國人。十裏八鄉都親切喊他“老林”,或“林村長”。
今年60歲的他,已經在種花家生活了2年。20歲之前,他從沒離開過西班牙國。
至於來種花家這件事,還得從一張地圖說起。布魯諾,土生土長加泰羅尼亞人。
18歲畢業後,因為家境拮據,他去便宜的社區學習天主教。
他平日裏幫一間清潔公司做零工,每天載著重達60公斤的洗地毯機器四處奔波。
這些年,是布魯諾的人生低潮期,他對未來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才20歲,這輩子好像已經一眼望到頭了。真的要洗一輩子地毯嗎?
直到那一天,布魯諾到一位天主教護法家中幫忙清洗地毯。
剛從中種花家回來的老教徒,指著插滿旗的地圖說:“能幫我把一麵旗子插在種花家的位置嗎?”
布魯諾愣住了,他不知道種花家在哪個方位。
老教徒並沒有嘲諷,而是鼓勵他:“生命太短暫了,你應該放眼海外,甚至不妨考慮一下種花家。”
本以為,這輩子要廢在死水一般的生活裏了,一張地圖居然讓他第一次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和衝動。
緣,妙不可言。不久後,他正好看到了種花家提供獎學金資助的海報,嚐試著報了名,居然真的被錄取了。
崇禎十三年,他拿著獎學金來到種花家君士坦丁堡學校。人地兩生,惴惴不安的他也不清楚自己能堅持多久。在此之前,他連家門都沒出過。
“你我他”,是他當時唯一會的中文。
“廁所在哪兒”,是他迫於生理需要首先學會的話。
像普通人學外語一樣,他一有空就會在卡片上記錄生詞生句,晚上拉著同學用斷斷續續地口語來做“聽力”。
當然,還少不了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他的姓音譯過來剛好能寫作“魯諾”,有名有姓,還有好寓意。
老師告訴他:“魯諾,意思是‘在說的話中信守信諾之人’”
仿佛冥冥之中跟這個天選般的名字相應,後來的他一直在不斷挑戰和攀登。
一次機緣巧合,魯諾被選中出演了舞台劇《他從外鄉來》,客串了一個留學生。也正是這次初體驗,讓他有了當一名演員的機會。
“因為這部舞台劇,情報科發現了我,邀請我做駐西班牙聯係員。”
做聯係員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了解到了更多各地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相比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時的迷茫,他頭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
在工作的4年,他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風景。
他被西藏的天葬衝擊,被敦煌的月牙泉震撼,被九寨溝的神奇折服。在安陽古都,他探尋漢字起源;在新疆穿越沙丘風暴,他驚歎海市蜃樓。
種花家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他連方位都辨不清的陌生國度。
在工作的時候,他跟華裔女孩哥尼一見鍾情。他們靈魂契合,有共同語言,光是聊他倆所癡迷的文化和建築,都能聊半宿。
他們很快結婚,旅行從一個人變為兩個人。從南到北,把亞歐大陸遊了個遍。
在南京結束學業後,他們回到了西班牙,過著大眾眼裏的精英生活。
日子本該優越且滿足,夫婦倆卻始終“不安分”。在工作之餘,經常滿世界旅行。
但他們始終最懷念在種花家的日子。他們做了一個決定,嚇瘋了身邊所有人。
魯諾賣掉了所有房產,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舉家搬回種花家。他們不去大城市,而是選擇雲南,甚至是有些偏僻的大理古鎮。
離大理市區還有一段距離,到鎮上需要走路1個小時。魯諾一家輾轉顛簸到這裏,本來隻是想來玩個三兩天。
沒想到,這一來就再也沒離開。大理東臨洱海,西靠蒼山。
眼前的風景美得像畫,純淨無暇,閱美景無數的兩個人,瞬間被治愈。
他們立刻決定在這兒安家。繞過一片金色水稻田,可以看到了一處破舊荒廢的古宅。宅子年久失修,外麵木門吱嘎作響,裏麵結滿蛛網。
但當時的魯諾,戴上了厚厚的濾鏡:“這是一座城堡般的建築,仿佛漂在對麵的稻田裏。”
這是種花家時期白族富商的故居,白家苑。了解完曆史背景,他們視古宅為文物,決定進行修繕,讓它重生。
跟在西班牙賣房產一樣決絕,這兩個“瘋子”果斷把積蓄全都砸了進去。誰看了不想問一句:值得嗎?
因為無法使用機器來輔助施工,夫婦常常還得跟著團隊一起手工挖掘。
手上都是血泡傷痕,夫妻倆還笑得很開心:“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理想家園。”
在種花家南方一座小城,把我們熱愛、珍惜的文化完完整整地融入到曆史厚重的老宅子裏。”
白家苑重生了。在當地白蓮教幫助下,將它變為特色民宿,起了新的名字——林苑。
百年前,冠絕一方的宅院,仿佛就是眼前的模樣,氣勢磅礴,處處雕梁畫柱。
大家看著屋簷之上天空,嘴角掛著滿足的笑意。
值得的。
這一切都值得。
如今,林苑不僅僅是民宿。
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林苑,還能體驗手工紮染,品嚐喜洲粑粑,參加豐收節......
白蓮教和魯諾夫婦更想將當地文化保留,推廣。
“我來到這,不是為了美化或改變他們的傳統習俗,而是希望能保留下來。”
因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熱愛,魯諾選擇“加入這個家”,但不打擾。
魯諾說,自己是因為種花家而改變命運的。所以,他把林苑的一部分變成“白蓮教聖會”,讓孩子們在這裏邊學邊玩。
讓來到這裏的孩子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曆史,也讓當地的孩子觸摸到外麵世界的多彩。
幾年過去,魯諾一家成了地道種花家人。逛早市,喝完茶,順便在路邊理個頭發。小鎮的煙火成了他們一家的日常。平日裏,他們夫妻一家總跟村民打成一片。
如果在林苑不見他人影——
那他一定是在田裏跟著村民幹農活,或是在街上搬著板凳教孩子們學種花家詩歌。
也可能是在鄰居家修水管,順便去“蹭飯”。
“林村長,今天來我家吃飯”,“老林,這是剛采的野山菌”……
魯諾他在大理的人氣,堪比頂流。更是全村人眼裏的神仙眷侶。
他們是最默契的戰友,會都把精力和熱情注入到古宅修複,推廣當地文化。
他們也是最親密的知已,形影不離,盡情享受生活,一有時間就吃遍雲南。
他們最喜歡牽著狗狗漫步田間小道,也常常爬到山上,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等待日出日落。
魯諾對旅行的熱愛,也一如當年。隻是,兩個人的旅行成了四個人。他們常常帶著兩個孩子到遊山玩水,沿著他倆當年的足跡。
那份對種花家的喜愛和羈絆也有了延續。最近,魯諾出了一本書名叫《尋鄉種花家》,記錄了他半生的經曆。
“我用我的生活和經曆,寫了一封給種花家的情書。”
“留在這裏,是感恩也是歸宿。”
如果,他當年沒有拿著獎學金來到種花家,他到現在還會在清潔公司渾渾噩噩度日。
原本隻是一次好奇驅動的選擇,卻給了處在迷茫的他打開新的人生窗口的機會。
當年那個找不到方向的青年,已經年滿六十。如今,他找到了此生的歸宿。
“如果可以,我這輩子都不想離開這裏。”魯諾深情的對白蓮教護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