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量子通信塔

字數:3651   加入書籤

A+A-




    “陳教授,周部長,你們終於來了!”
    看到陳諾和周正峰到來,量子通信攻關小組的負責人樊希倫院士滿是驚喜。
    自從陳諾提出了量子通信的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後,至今已經有三個月了。
    他帶著團隊的數百號人沒白天沒黑夜的研究,終於在一個禮拜前將通信設備給研發出來了,可陳諾竟然閉關了,這就讓他很心焦。
    此刻見到陳諾,心中自然是激動的。
    “樊院士,辛苦了。”
    “陳教授,這邊請!”
    樊希倫院士擺了擺手,帶著兩人朝著實驗室而去,此刻的實驗室內已經聚集滿了人,看到陳諾過來,紛紛打著招呼。
    “陳教授,這就是量子通信設備,我們稱之為量子通信塔!”
    樊希倫院士指著兩台設備說了一句。
    兩台設備從外表看和金字塔有些類似,隻是這個金字塔的塔尖是平的,邊長和高度大約都在三米,在塔尖的部分有一個類似的……天線。
    “陳教授,請看這邊!”
    陳諾看了十幾分鍾後,樊希倫院士輕聲叫了一聲,打開了實驗室的全息影像,一台量子通信設備出現。
    樊希倫院士操作了幾下後,整套的設備開始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電子元器件。
    “陳教授,這一部分是製造量子的設備,主要是為以後的遠距離複製量子準備的……”
    “這一部分是信息刻入設備,將傳遞的信息刻入量子之中……”
    “這一部分是量子檢測人設備,主要負責量子傳遞信息的檢測和解密……”
    ……
    “最後這個天線則是將量子傳遞的信息轉變成電磁波的形式,因為目前的通信設備無法完成量子的解密和通信,隻能先轉化後再接收……”
    樊希倫院士介紹著一個一個電子元器件,雖然隻是一句話,但其中的技術難度和製造難度可以說是目前整個地球最複雜的,光刻機在這台設備麵前就是個小弟弟。
    量子隱形傳輸的難點有兩個,一個是完美複製一個粒子,第二則是量子態的測量,因為一旦測量就會破壞原有的量子態,量子態遭到破壞,信息的傳輸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不是陳諾的,這兩個難點不說五十年了,二十年內絕對不會有突破。
    如果不是天工項目組的技術有了突破,製造出了高精度機床,即便技術突破,也無法製造出來。
    如果不是鸞鳥,他們連測試的實驗場地都不可能有,畢竟這玩意號稱是鬼魅似的遠距離作用,沒有足夠遠的距離,測出的結果一定是存在偏差的。
    “陳教授,目前來說,我們采用是在地球做好量子的克隆工作,讓設備攜帶一些量子,然後送到遠距離的地方,後果就是一旦攜帶的量子用完了,那通信就失去了作用,目前克隆的量子可以保存一年的時間!”
    陳諾沒有說話,但周正峰卻是愣住了,好奇的問道:“樊老,您的意思是這玩意就是一次性唄!”
    “不是的。”
    樊希倫院士笑了一下:“周部長,我隻是說攜帶的量子用完了就沒用了,不是說整台設備沒用了。”
    說到這裏,樊希倫院士又操作了一下全息影像,調出了一個跟試管一樣的器件:“這個東西就是保存量子的,設備中可以放200個左右,用完了再補充了,跟加油一樣,現在有鸞鳥去一趟也就46個小時,方便!”
    周正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雖然看起來比較雞肋,但總歸是一項突破。
    現在的通信從從火星到地球,完成一次信息傳輸,最長需要43分鍾,最短需要5分鍾,與傳統相比,量子通信已經具備極大的優勢了。
    技術的發展就是這個樣子的,一步一步的突破,0到1是很難的,但1到100就簡單多了。
    果然,還不待他思索完,樊院士的聲音再次響起。
    “周部長,我們目前也在研發遠距離的量子克隆技術,一旦技術突破,我們就能將地球上的量子的信息傳遞到星空中的設備中,然後由設備遠距離克隆量子,利用滾動機製完成實時通信。”
    “所謂的滾動機製,例如一次性傳遞100個量子的自身信息,遠距離克隆100個,用掉90個,始終保持10量子用以接受地球的量子自身的信息然後複製,連綿不絕。”
    周正峰聽完後看了看陳諾,沉聲道:“樊院士,您預計年前能完成研發嗎?”
    聲音中帶著一絲的迫切。
    樊希倫有些詫異,雖然不知道周正峰為什麽會這麽急切,但還是迅速道:“這幾天我們完成了理論上的驗證,年前完成問題不大。”
    周正峰臉色一喜:“樊院士,有什麽需求直接找我,請務必在年完成研發。”
    陳諾心中一暖,他知道周正峰這麽迫切就是為了自己的遠行。
    他以前想遠行是為了給洛青詩一個驚喜,帶她去星空看看。
    但最近的幾次與係統的遭遇,讓他想去弄清楚係統到底是怎麽回事,還有在接受能量護盾技術時看到的畫麵到底是什麽情況?
    雖然他不是聖人,也許那畫麵中的事情可能在自己死後才發生,但既然獲得了係統,這件事情就不能無動於衷。
    收回思緒後,陳諾看向樊希倫院士:“樊老,講講試驗的思路吧!”
    樊希論再次操作全息影像:“我們計劃是將設備安裝在鸞鳥上,試驗分為三次,第一次是在月球上,然後依次在八大行星區間測試,最後將設備固定在火星上。”
    “在八大行星間測試的主要目的,看看八大行星中的各種極端環境會不會對量子信息的傳遞產生影響,畢竟現階段的量子特性都是我們理論的推測。”
    量子隱形傳輸的特性需要足夠遠的距離,現在的通信是電磁波,速度等同於光速,一秒鍾繞地球7圈半,根本無法測出量子糾纏不限距離傳輸的特性。
    而且這玩意的測試還沒辦法在虛擬現實中完成,隻能在現實完成,也還好現在有鸞鳥,否則測試都完成不成。
    陳諾點了點頭,算算時間,第四座鸞鳥也就是半個多月後完工。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