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身份帶來的責任

字數:2700   加入書籤

A+A-




    第181章 身份帶來的責任
    皇太孫殿下就在潭王府,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了。而當看到潭王府周圍調入了一票高大威武的騎士,潭王護衛隻能守在外圍,衙役等人甚至隻能在更遠的地方護衛,這也就說明一些事情了,現在皇太孫也不掩藏行蹤了。
    陸續趕來的一些儀仗、護衛也都紛紛趕來,皇太孫可以隻是帶著一千騎兵趕來。但是後續的兵馬陸續過來,哪怕大明境內安寧,但是以皇太孫的地位,他隻要出遠門,最少也是太孫三護衛跟隨,其他的禁軍也會陸續到達。
    尤其是當潭王府豎起了皇太孫的大纛,這一切也都是讓一眾讀書人、地方豪族期待值拉滿。
    一些地方官,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也都是穿著朝服趕來,能拜見皇太孫的必然也有一些品級,其中也有正四品的知府、從二品的布政使、正二品的都指揮使。
    布政使這個一高官官,其實和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隻是互不幹擾,品級這些年也是在正二品、從二品不斷的調整。
    真要說起來的話,武貴文輕的現象更明顯,都指揮使到底還是正二品。
    李景隆等人表情嚴肅,他們也都換上了鮮亮的甲胄,護衛在朱雄英跟前。
    從武昌趕來的楚王朱楨、從荊州趕來的湘王朱柏,也都穿著親王冕服,先是正式的拜見朱雄英,然後再和朱雄英敘親誼。
    朱雄英看著楚王朱楨,說道,“六叔,外頭都說你到了武昌,這是好地。俺可是知曉,六叔就藩以來南征北戰、這也是屢立戰功!”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楚王當年率江夏侯周德興平定蠻夷,由此開始就藩武昌。隨後平定張家界地區的蠻夷,又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平定貴州地區諸蠻族叛亂,湖廣地區的叛亂,他也沒少鎮壓,前年還征討雲南,活捉阿魯禿。
    朱楨就笑著恭維,“大侄子就莫要消化俺了,俺就藩不到九年,出兵五次鎮壓叛亂,多半也就是蠻夷,不成氣候的蠻夷。哪比得上大侄子,率軍出漠北、一戰功成!”
    僅僅十九歲的朱柏也說道,“就是這個理,外頭都說俺愛談論軍事、膂力過人,俺也自覺弓矢刀槊運用自如、騎馬飛快。隻是想想看還是難登大雅之堂,大侄子帥千軍萬馬、那才是大丈夫!”
    看著這個豪俠義氣非常重的十二叔,朱雄英問道,“十二叔,你可曾帥兵出征過?”
    朱柏有些鬱悶的說道,“前年有降兵作亂,流躥到虎渡河一帶,俺倒是率軍給剿滅了。就是說來也不怕笑話,一夥潰兵而已,哪比得上大侄子。”
    朱雄英沉默片刻,才說道,“雲南那邊倒是有叛亂,這一趟雖說有沐家表伯鎮守,朝廷也讓傅友德出兵。隻是按照俺們家的慣例,出征必然是要有宗師。那頭現在最近的,也就是鐵柱表叔了,俺也覺得不太靠譜。”
    朱鐵柱,大名就是朱守謙,父親就是大都督朱文正。別看朱文正被軟禁而死,但是老朱依然冊立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於桂林。
    隻不過這個朱守謙,那也是劣跡斑斑,性情乖戾、陰賊險狠,曾經兩次被老朱召回應天府,曾經讓他回鳳陽種田、險些廢為庶人,但是老朱到底心軟了。
    這個朱守謙呢,野獸屢教不改,一旦回到封地就故態複萌。
    朱雄英看著朱柏,說道,“鐵柱表伯橫谘如故、強取牧馬、暴擾一鄉,俺記得前年才放他回去的,又是這德行了!俺的意思是召至京師,得讓祖父和俺爹好好管教一番。這一趟要是十二叔不怕辛勞,就率湘王三護衛出征,十二叔以為如何?”
    朱柏眼前一亮,激動的大聲喊道,“何來辛勞之說?若能出征,便是戰死也無悔!”
    朱楨就開玩笑說道,“大侄子,這一趟可是讓你十二叔趕著了,兄弟裏頭除了四哥,怕是就十二弟最是好戰。尋常沒有機遇,這一趟他倒是威風了。”
    朱雄英就笑著說道,“那十二叔這邊也準備準備,這一趟去雲南,鎮壓自然是應該,不過也要安撫諸蠻,不可一味衝殺。這些事情俺倒是交代傅友德了,沐家表伯也有分寸。十二叔鎮守一方,也該知曉保境安民,不該隻是靠刀兵。”
    對於大侄子來教導,朱柏沒有覺得不高興,沒有覺得麵子上過不去。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大侄子的地位和聰穎,朱柏等人小時候就非常的清楚。
    要說朱柏等人自小也是受到了足夠多的教育,朱楨早些年更是隨皇太子朱標入文華殿,聽儒臣時講。但是這些人最多,也就是跟著聽講,治理國事、政事處置,他們大都不太會。
    “六叔,祖父有意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雖說也就算改稱,不過到底也有變數。”看著朱楨,朱雄英就說道,“六叔呢,該為右宗人,二叔為宗人令。俺爹忙於國政,俺現如今也不好多管宗室諸事,也就是有勞幾位叔父多操心。”
    朱楨就忙不迭的說道,“臣謹遵太孫教諭。”
    雖說宗人府這邊的事情自然有屬官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但是名義上的一些主事之人,也就是老朱那幾個年長一些的兒子們。朱楨之後的皇子們,就沒資格掛個名頭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