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舞台、表演

字數:2893   加入書籤

A+A-




    第249章 舞台 表演
    湯和擔心自己的子孫被邊緣化,擔心信國公一脈離開了權力中心。
    所以拚著一張老臉,現在也需要來為自己的子孫謀個出路。哪怕有著國公的爵位看起來就顯赫和衣食無憂了,仕途的起點也非常高。
    可是久在朝堂,湯和也明白一旦離開了權力中心,再風光也隻是一個假象。隻是有著一個空架子的話,那也是無根之源,說不定就會因為一些變故而徹底葬送滿府的富貴。
    子孫需要有前程,不一定就是要特別能力出眾,跟對人顯然是最重要的。
    湯和對此深有感觸,當初的開國公侯裏頭,湯和清楚很多人比他更有能力,那些人似乎也隻是缺少一些機會和信任。同樣也可以看看武定侯郭英,這也有能力,但是在侯爵當中並不拔尖。
    說到底就是跟對了人,有著皇帝的信任,他們自然不缺少建功立業的機會,也能夠為子孫後代謀取到足夠多的的富貴。
    得到了皇太孫的一些肯定,湯和心裏也踏實了,太孫殿下有安排就好。
    本來朱雄英覺得自己需要不斷的積累,需要大量的提升大明的鋼鐵產量。可是現在的他不這麽覺得,簡單的來說就是大明朝的鋼鐵產量足夠了,甚至有些富餘。
    這可不是在開玩笑,因為現在的的冶鐵水平已經足夠先進了。炒鋼法已經成熟,開始了規模化、量產化和生熟鐵連續生產模式。
    而現在大明朝有十三個礦區有朝廷經營的鐵冶。每年的產量,差不多是一千八百萬斤,這是唐代的九倍、北宋的三倍!
    現在可不是幾百年後,現如今的鋼鐵主要是用作軍械和一些農具,不需要特別大的需求。
    這也是朱雄英準備在雲南率先嚐試引入民間資本的力量去煉銅的原因,因為老朱現在已經動了心思,準備罷朝廷的冶鐵所,因為太多的鋼鐵用不掉!
    找到鐵礦、提升鋼鐵產量,現在對大明暫時沒有太大的需求。而銅這些東西,才是大明最緊缺的,這也是朱雄英一直不是特別著急的原因,隻是在不斷的進行一些觀察、嚐試。
    提升一些鋼鐵的質量,這對於朱雄英來說更重要,他期待著一些高碳鋼。
    煉鐵,好似沒有那麽著急,朱雄英關注的焦點就是石灰,這也是在從知道淮南有很多煤礦的時候,朱雄英就一直在留意了。
    這麽些年朱雄英也沒有一門心思的憋著勁的去搗鼓紡織機之類的,也是因為現在大明朝的織布機也算是先進了。‘衣被天下’的黃道婆革新了一些棉紡織技術,再加上曆史上的中原王朝的紡織技術就足夠先進,朱雄英自然也不需要擔心。
    他和老朱一樣,其實在乎的是大明朝的棉花種植麵積。
    老朱可是有規定的,凡百姓有農田十畝,最少半畝要用來種植棉花。
    對於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來說,衣食最為重要。棉布現在大麵積的推行和紡織技術的進步,也使得大明朝暫時沒有太大的穿衣危機。
    有些所謂的技術樹,沒必要急著攀,也不需要小看古人的厲害。大明朝現在的鋼鐵產量,等同於歐洲總和。炒鋼法之類的,歐洲需要到十八世紀中葉才能掌握,當然這與大明的炒鋼也有不同。
    朱雄英非常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麽,也明白自己現在需要如何去努力,方向性的事情掌握就好。
    皇太孫升殿,鳳陽府的文武百官自然是乖乖來朝拜。
    朱雄英也仔細的詢問了一些民生的事情,他很在乎春耕的一些準備工作。也需要仔細詢問一下百姓們的農具、糧種,這些都需要關心和在乎。
    要說老朱在乎百姓,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各地縣衙其實都有專門的部門,需要負責在百姓沒有糧種的時候給與賒欠。
    老朱其實設立了預備倉、濟農倉、社倉等,可以說大明朝的救災體係等等,現在是比較齊備的。
    各地都有儲備倉,百姓有餘糧,願意換銀子,許運去糧庫繳納,按時價還,官府用銀子,就可使百姓富裕。若是遇到災年,就會開墾糧倉,庶幾民免於饑荒。
    而除了災荒之外,百姓也可以通過‘貸款’來借糧。這些貸款分為無息貸款和利息貸款,並且在豐收的時候會還給朝廷。
    除了糧種之外,百姓也可以借耕牛等農具,這也不至於有太大的負擔,朝廷要的利息很低。
    在詢問了一些民生問題之後,朱雄英也叫來了宋忠,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當堂直接公布一些官吏的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行為。
    朱雄英也毫不留情,直接宣布處死一位縣令,將巧立名目、壓榨百姓的小吏正法三人。欺壓遷民的地主豪強三人被抄家、滿府發配,一位沒能瀆職的糧長罷免、抄家。
    看著朱雄英麵無表情的鐵血批判,鳳陽府的文武百官戰戰兢兢,這一位也不是什麽好招惹的。
    常茂這時候也來奏報,一個屯田衛所的指揮使令衛所士卒為自家種田,直接被朱雄英命斬首示眾。正三品的指揮使說殺就殺了,自然也就不在乎淩虐士卒的正五品千戶或者是酗酒、怠慢演練的六品百戶等人了。
    皇太孫看起來是在大殺四方,甚至他好似根本沒有打算奏報都城的皇帝一般,直接決定或殺或貶一些官吏,這才是最讓百官們戰戰兢兢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