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天意、巧合
字數:2938 加入書籤
第292章 天意 巧合
看著眼前有些殘破的洛陽城,朱雄英心裏也不是滋味。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偉大城市,如今荒廢了很久,哪怕大明朝開國後一直在努力的休養生息,可是發展、建設一座城市,不是幾年、二十幾年就可以做到的。
元朝末年的亂世讓神州土地動蕩了太久,算起來蒙元百年的統治,也讓北方很多地方比較荒蕪。大片大片的牧場,讓很多的耕地成為了一些跑馬場。
朱棡看著眼前的景象,不以為意,“大侄子,俺覺著洛陽還成,到底是有些根基。俺小時候記得應天府不也破敗不堪麽,現如今那叫一個繁華。”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這倒也是,俺小時候記得皇城都不太好,現在就不一樣了。”
朱棡啞口無言,他所謂的‘小時候’,可能就是十歲左右、開始記事。但是大侄子的‘小時候’,說不準還是剛剛學會走路、總是被剃成小光頭的時期。
看了一眼朱濟熺,朱雄英笑著問道,“濟熺,你以為洛陽為都如何?”
不過朱雄英也接著補充,“若是敢在俺跟前說些糊弄的話,就是二叔在這,俺也收拾你。”
朱濟熺立刻說道,“皇兄,臣弟以為洛陽不如西安。洛陽自唐朝後期開始的連年戰亂,城市破壞嚴重,經濟凋弊不堪。雖坐擁山川之險,河山拱戴,隻是遠不如西安關隘險峻。”
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
這也是老朱對西安的一個評價,洛陽周公卜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肴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非有涇、渭、灞、滻之雄。
朱雄英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西安貧瘠,難以養活百萬戶,又如何解?”
朱濟熺想了想回答說道,“臣弟以為關中之地本為產糧之地,隻要多開墾、耕地,自然無礙。再者漕運江南之糧,多半也無糧食之憂。”
說實話,朱濟熺的觀點也是現在很多人普遍的觀點。覺得西安本來就是漢唐都城,就是天生的都城。現在關中的糧食少了,多開墾土地也就行了。
再者就是將糧食從江南運來,這也是應該的。畢竟現在的大明朝也一直在努力的興修水利、疏浚一些江河,很多國子監學子都是要去地方幫忙興修水利的,不隻是死讀書而已。
朱雄英不置可否,隻是繼續問道,“那你可知道為何俺們執意遷都?江南富貴繁華,誰都知曉這些,為何要來早已疲敝的關中?”
朱濟熺想都不想的回答說道,“江南繁華,易有享樂之風。再者,除長江之險,應天府無險可憑。又曆朝曆代,尚未有一統天下後偏居江南的朝廷。”
朱雄英笑了笑,忽然問道,“這倒也是,這些道理伱也該明白,你可知燕雲十六州重歸漢家多久了?”
朱濟熺立刻朝著應天府方向拱手,“不足三十年,幸賴皇祖父陛下雄才大略,重整漢家江山!”
朱雄英笑了笑,隨即也嚴肅起來,“遷都關中,地勢險峻自然要緊。隻是首要之責,就是收歸漢家民心!如今北地胡風依舊還在,好多漢家血脈不漢不胡,南人北人之爭更大。哪有南人北人,該當隻有漢人!”
一直在應天府生長和學習的朱濟熺對此沒有太深的感受,不過他多少也聽說過一些。
比如說據說在蒙元時期,北地的漢人看不起南方漢人。也比如說現在,不少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尤其是南直隸一帶的,更是哪裏的都看不上。
這也正常,天子腳下的,當然也就會有著一些驕傲。更何況很多人也都明白,在天子腳下可以得到很多的便利,比起在其他地方也確實要優越不少。
朱棡就看了一眼朱雄英,什麽都沒有說,也沒必要去說些什麽。
很多事情他心裏明白,隻是有些時候不願意琢磨。他現在隻是好奇,大侄子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還是父皇和皇兄教導的?
李文忠匆匆而來,說道,“殿下,隨行文武各領職司,均已赴各處。”
這是個好消息,大家各司其職就好,一回生二回熟,現在也都知道要做些什麽了。
朱雄英笑著點了點頭,看著朱棡問道,“二叔,洛陽居天下之中。先後曆朝十三代,你覺得若是在此建都,皇城該選在何處?”
太久遠的不說,就說在唐朝,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為‘東都’。宋以洛陽為西京,金代定洛陽為中京。
朱棡想都不想的說道,“俺覺得就以隋唐舊址為基就好,就怕這樣有些耗費錢財。”
朱棡這樣的說法也沒問題,其實隋唐時期這裏也曾經氣勢恢宏。南對伊闕,北依邙山,東逾瀍河,西臨澗水,洛水貫穿其間。
其實在隋煬帝時期就開始大力興建,在唐朝定洛陽為東都後,也曾經將宮城的應天門、皇城的端門、天津橋、天街和郭城的定鼎門串連起來,就構成了隋唐洛陽城的城市中軸線。
隻不過在唐朝末年的時候,這裏被戰火毀掉,留下來的遺存也越來越少了。
擇址,實際上留給朱雄英發揮的空間比較有限,尤其是現在大明朝建都、建皇城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規矩,自然也就有著足夠的經驗了。
旁邊的徐達也說道,“若是定都洛陽,唐東都固址倒是可以興修,大致的規矩和布局還是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