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林如海秉公推舉江南覆試榜單出上

字數:3581   加入書籤

A+A-




    “老爺!”
    焦梁忍不住喚了句,想要說些什
    賈崢側眸望去,看了眼低頭的賈蓉,亦知焦梁所為何
    依他這些安排,用“仁慈”形容也不為那些寧府裏,擁有賣身契的仆人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見此,或選擇離
    而國公府做事,原本隻一句話,實也不需要這麽麻煩……但賈崢還是偏偏選擇這麽做了!
    可不僅僅是所謂心善,更多是為了給其他人看,比如乾清
    賈崢目光從焦梁臉上移開,望向眾下人,道:“焦管家,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但我意已決,也請諸位聽我說下
    從明日開始,府上確也縮減吃穿用度,如所穿衣物,以女眷之屬,需行做紡織,來年之後,還當養
    月錢之屬,自當減少一半,平日飲食,也當依照府上在城外莊園,同做耕種……”
    賈崢於今夜,為寧府重新立下的規矩,可總結八個字,那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衣食住行諸類,都將由寧府中的男女老少,共同作為,能吃苦的留下,不能同甘共苦者,離開不
    在此之外,才是寧府紀律,敢有狗仗人勢,欺男霸女者,不僅會杖責,還會送官,至於其他要求,包括不許行賭……則有十幾
    這也是賈崢於寧府的第二個手段,整頓家風!
    一應要求下,很多下人臉上都變了尤其是在寧府,靠著阿諛奉承,原為賈珍和賈蓉處事者,都看到了寧府新主人的決議和手段,擔心過往事,會被舉發出來!
    可謂之怕什麽來什麽!
    賈崢下一句話,在一些仆人耳中,如同驚雷響
    “百年前,寧國公起於微末之間,隨太祖、太宗皇帝,而定天下,以武將起家,且道是軍紀嚴
    我今日所為,也是不想墜先人之誌氣!
    對是對,錯是
    以前所在一些小事,許可以既往不咎,我也不是斤斤計較之但在一些事上,關乎百年國公府的臉麵,亦是關乎府邸將來,就必須挑明了說!”
    此言一落,賈崢站了起來,他手中沒有持劍,但就這樣站在人麵前,就如同一把出鞘的長
    賈蓉望來,這位長房嫡長孫,再有種心顫之
    借此機,賈崢從袖子裏取出了另一張紙,這是他參加覆試數日內,讓二寶和鐵牛打探的寧國府一些傳言,並挑選一些典型的仆從貪贓枉法
    有寧國府這尊明麵光鮮亮麗的大佛在時,一切肮髒作為都會被隱藏下去,但以一些苦主,卻是開不了等到大廈傾覆時,隻能成為寧府崩塌的助
    賈崢今夜步入寧府的第三件事,那就是將這些毒瘤取出
    前番同賈敬交談中,他已經透露了這一
    而這位敬太爺,於他執掌寧府前,先一步回到玄真觀,正是知道寧府內,會有一場“腥風血雨”!
    當年接手寧府,又傳到兒子賈珍手裏,賈敬也正是不知道該怎麽處置,且希望子孫不務正業,能減輕皇家忌憚,保得國公府富
    可從兒子賈珍死後,賈敬又通過賈崢一番言語,算是看明白了一些事……
    “許三,前年的時候,你仗著國公府,強占了幾戶人家的地……”
    “李望,去年之時,你於城外做的事,亦是借此掩蓋,還害死了人……”
    賈崢每叫出來一個人,那人都兩股戰戰,於這冬夜裏,瞬間汗流浹
    勳貴王孫家裏,狗仗人勢,甚至殺人放火,逍遙法外的管事下人不少,活得且是好
    但賈崢立規矩下,當著府中人挑明,意思就很明顯
    反應激靈的,已經跪在地上磕頭,便是頭上鮮血直流,也沒有停下,嘴裏不斷喊著“老爺我錯了!”“老爺,我爹為賈家流過血流過汗,請饒一命
    賈崢並沒有被這哭聲感染,他叫來鐵牛,另讓左邊跳出來的少年,將幾人綁了起來,道:“都看好了,可別讓他們自殺,明天一早就押著送官!”
    “是,公子!某一定好生看著!”
    經曆了這一切,不論堂舍內幾位聽到響動的女眷,便是台階下站著的下人們,此時再也沒有人懷疑賈崢的決
    賈蓉的臉色,同樣不好望著賈崢背影,不斷喃喃道:他真敢這麽做!上次我的作為,不知道有沒有被他察覺,不行,趕明兒就要出城,就去結廬守
    賈蓉心裏有鬼,而今更是顧不得什
    做了這些,賈崢之目的已經達到,給焦梁安排之後,見天色不早,即讓眾人散去,他則回到了寧府收拾好的住
    於寧府小丫鬟,有些懼怕的服侍下,洗了澡後,賈崢穿上衣服,並沒有睡
    有了今夜這一出,想來一些仆從會主動離開,就算有一些其他府邸暗探,若能留下來,並在接下來日子裏,於府上好生過活,那也讓人敬佩!
    不過,他要搬回寧府,宅院之所,倒不用退掉,鄭發,沈之遠等人,可做居而晴雯等丫鬟,且可以召來身邊一些,好於府中人事重新布
    ……
    緊鎖的院門裏,一應考試官正坐著最後的評閱試
    前兩場考試評閱已經完成,隻要這第三場的閱卷結束,那成績名次,就可排列下
    而這第三場,內容正是時務
    江南覆試,不同於來年春試,以其中試題,最後還是宮裏發出的,並非林如海等人所出,而涉及之屬,恰是乾清宮最關心之
    俗話說,關心則
    皇帝苦惱可以理解,但以朝廷諸公都要爭議的話題,被天子用在策問上,於勉強算作舉人的士人而言,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
    至少林如海在看完考題後,眉頭緊皺,是這般感覺
    幾名考試官在批閱秉燭批閱多份後,向林如海舉薦者,確也沒有一個是能讓他看上眼
    以天色之晚,正想讓眾人休息一下,便見一名同考試官,將一試卷送
    “此試卷下官看去,頗為不錯,方才也同任翰林有過商討,還請上官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