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好大1條魚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東南城區,青漱公園,紅柳湖
楚天明“行走”在湖
他的身體表麵有一層薄薄的光罩,在水中為他提供氧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水對行動的阻
在水中漫步許久,楚天明打著強光手電,目光搜索著每一處細節,和記憶中的畫麵對
直到看到一處熟悉的地方,他更加仔細的搜索,終於在淤泥裏看到半截石
凝元真氣護住周身,楚天明走到石棒旁邊,用金鱗刀將之挑出
埋在淤泥裏的部分和漏出來的部分差不多長,表麵是不規則的起伏,但不同於之前在水鬼記憶中看到的模樣,此刻石棒已經遍布裂
用早就準備好的厚皮袋將其裝起來,不直接進行肢體接觸,楚天明帶著石棒浮出水麵,遊到岸邊爬上
“呼……呼……呼……”岸邊夏辰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汗水打濕了衣服頭
“你……你是去下麵……下麵度假了嗎?”夏辰怒視著楚天明,“怎麽這麽慢?”
“要不你下次給我提供一個聲呐探測器?”楚天明翻了個白眼,把厚皮袋輕輕在地
他能在水下行動自如,自然是靠著夏辰的法
可惜的是這門法術並不能承受劇烈的交戰,否則他們之前也不必非得把水鬼引上來
“找到了?”夏辰看向厚皮
“嗯,”楚天明點頭,“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到時候一並交給戍衛隊”
“費那麽大力氣幹嘛……”夏辰累得快虛脫
“應該會有額外的學分,”楚天明話說到一半,突然一挑眉,笑道,“有熟人來”
“誰!”夏辰扭頭,然後又扭回來,滿臉失望,“不如不”
不遠處仇言提著東西走過來,半黑半白的頭發遠看是灰色的,這次他沒有拿書,而是帶著一個火盆,一遝紙
走到近前,看見夏辰,他本來就沒什麽表情的臉頓時更冷了,看到楚天明跟他打招呼才有所緩
楚天明看著仇言把火盆放在岸邊,把幾張紙錢進火盆裏,用打火機點
火苗升騰著,一張張紙錢化作灰燼,仇言站在火盆前,雙手合十,閉目,低聲誦
似乎是某種佛經?
楚天明靜靜地等著,看仇言低頭念了許久佛經,又重新睜開眼
“沒想到你還是信佛教”楚天明搭
“不是,”仇言搖頭,“我姑媽”
“想來超度一下呂瑩瑩姑娘?”夏辰對仇言問
仇言冷哼一
夏辰一副肝疼的表
“仇同學,你是來超度呂姑娘的?”楚天明問
“鬼很可”仇言
“嗯?”
仇言沉默片刻,解釋道:“鬼能令人生出幻覺,但自己眼前也幻覺叢生,晝夜不停;鬼能令人心亂,但自己也時刻被恨意與執念折磨;鬼會殺人,但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記憶與自我不斷流失,陷入死對鬼而言,存在即是承受無盡的折”
“喂!哪裏來的小孩子!誰讓你們在河邊燒紙的?你們是哪個學校的!”遠處工作人員大喊著跑過
仇言扭頭就
楚天明拔腿就
夏辰坐著輪椅,呆呆地看著這兩個沒義氣的混
然後一拍扶手上的按鈕,坐著輪椅疾馳而去,轉眼便超過了楚天明和仇
……
清晨,戍衛隊某分區辦公室
陳少傑把豆漿油條放在辦公桌上,長長地伸了個懶腰,拿起一摞文
“叮鈴鈴——”手機鈴聲響
“喂?”陳少傑接起電話,“你已經關於水鬼的事搞定了?好,你抽空來做一下筆錄,提交一下證明材料,我會幫你跟學校申請學分”
“嗯,麻煩”楚天明回
“另外……”陳少傑有些猶
“怎麽了?”楚天明問
“算了,沒什麽,”陳少傑道,“我先上班了,有空請你吃”
“”
掛斷電話,陳少傑歎了口氣,叼著一根油條,翻開著手中的一遝文件——
好幾起和鬼物有關案子,都發生在最
在鬼物誕生概率極低的武陽城,這種情況還是頭一次出
……
過幾天父母從城外村落裏來看自己,胡宇彬很想在父母來的當天弄點新鮮食材,做頓豐盛的大
但公司並不給他這個機會,他騰不出那麽多時
所以他隻能趁今天先去菜市口買些便宜新鮮的食材,放進冰箱裏存幾
雖然到時候也算不上新鮮了,但至少可以省下買菜的時間,而且比去超市買菜便
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才能攢夠錢,接父母來城區裏常住——城外終究還是太危險
睡夢被鬧鍾吵醒,窗外一片漆黑,胡宇彬意識到自己設錯了鬧鍾,他有神經衰弱,很難睡回籠覺,幹脆穿了衣服出
但到菜市口他就愣住了——裏麵已經人山人
現在大家對低價菜的需求都這麽強烈了嗎?
胡宇彬在人群裏擠著前進,心說我他媽在公司裏被人卷也就罷了,連買個便宜菜都要被人卷?還有天理沒有了!
不過似乎是因為起太早沒精神的緣故,周圍的人極少說
除了衣料摩擦的聲音外,很安
胡宇彬在人群裏擠到到一個魚攤前,老板正在表演解
解一條一人長的大
武陽城是內陸城市,大魚少見,胡宇彬駐
老板膀大腰圓,帶點血汙的圍裙被大肚子頂起來,麻利地打掉魚鱗,握著一柄剔骨尖刀,在魚身上劃過,剖去內髒,把肉分成一塊一塊的,肉質鮮紅緊
把魚分解地差不多了,老板把魚頭高高舉起來:“免費,誰要?”
周圍沒一個人舉手,胡宇彬趕緊高高地把手舉起
好大的魚頭,比人頭還大,真是搶了個大便
拿回去做剁椒魚
接了魚頭,胡宇彬又買了幾樣菜,進門回
魚頭放在案板上,胡宇彬舉起菜刀來——魚頭太大,整個的冰箱裏放不
“當啷——”
菜刀掉在地上,胡宇彬迷茫地抬起手,眼前卻看不見
一隻眼睛視野直直地望著天花板,一隻眼視野看著地
他躺在地板上
上方的那隻眼,視野邊緣看到一抹帶血汙的圍
魚攤老板的聲音響起來:“又一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