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封建君主專製

字數:7100   加入書籤

A+A-




    公信力?
    朱標聽著蘇璟的話語,眉頭微
    這個詞,他亦是第一次聽說,但簡單明了,倒是一眼就能看明白意
    隻是,這和治理大明又有什麽關係?
    蘇璟看了一眼朱標,說道:“先出去吧, 在這裏水汽彌漫的,不好說”
    這造紙廠已經開始工作,各項工序基本都離不開水,更有蒸煮這樣的環節,所以整個廠房內還是非常濕潤
    “是,蘇”
    朱標點點頭, 跟著蘇璟離開了造紙工
    蘇璟隨意找了棵大樹, 直接席地而
    朱標也是立刻有樣學樣, 兩人就這麽坐在了樹下,頗有些古時孔子教導學生的模
    蘇璟看向朱標道:“商鞅變法之前,做了一件什麽事,你知道嗎?”
    嗯?
    朱標微微一愣,有些遲
    商鞅變法他知道,但這變法前做了什麽事,他還真沒什麽印
    “學生不知,請蘇師解”
    朱標恭敬
    這下輪到蘇璟愣住了, 這竟然問住朱標了,又不是什麽現代知識,朱標這小子,原來也不是啥書都看的
    蘇璟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這樣才對
    自己這個徒弟, 平日裏展現出的閱讀量連他這個老師都驚歎不
    要不是自己是個現代人, 隻怕知識儲備要被朱標秒殺成
    還好還好, 朱標也不是啥都知道,商鞅變法這麽簡單的事情, 竟然連來龍去脈都不清楚, 還是得靠自己這個老師來教啊!
    “蘇師,怎麽了?”
    朱標看著笑容滿麵不說話的蘇璟,有些奇怪的問道:“是學生太愚笨了嗎?”
    “沒有沒”
    蘇璟回過神來,擺擺手道:“沒事,為師隻是剛剛神遊了一下,牛懿你還是很聰明的,不要懷疑自”
    這自嗨歸自嗨,可不能打擊到朱
    這麽聰明的徒弟,那是打著燈籠也難
    朱標隨即鬆了一口氣,不是自己的原因就
    蘇璟繼續道:“在商鞅變法之前,他做了一件事,叫做立木為信,內容麽,我還記得一”
    “大概就是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商鞅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
    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 沒有人敢去搬木
    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有一個人搬了木頭, 就給了他五十金, 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
    最終商鞅才頒布了法”
    蘇璟可不記得原本,隻能憑借記憶,將這立木為信的故事豐富潤色了一
    倒是朱標聽完,眼前一亮道:“蘇師,學生記起來”
    “《太史公書》中有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民怪之,莫敢複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卒下”
    這.
    蘇璟看向朱標,隻覺得剛才自己的得意,那是相當的打
    蘇璟因為記不得原本隻能用白話文翻譯了一下,沒想到朱標竟然來了個反向翻譯,將白話文又變成了文言
    這麽看起來,自己這個老師,好像真挺一般
    還好,剛才隻說自己是神
    “不錯不錯,記憶力挺好的,我說的就是這”
    蘇璟點點頭道:“這立木為信,便是商鞅建立公信力的措施,為了自己的變法做鋪墊,以確保能夠實施下”
    “當然,商鞅也做了許多其他的事情,我也隻是拿出一個典型出來,不必過度糾”
    朱標若有所思,片刻之後說道:“那大明不可以像商鞅一樣麽,用這樣的手段建立公信力?”
    既然商鞅可以,那大明也可
    朱標的想法,可謂是相當的簡
    蘇璟自然也是早就料到了朱標的問題,一點也沒有奇
    他笑道:“不行的,大明做不”
    做不到?
    朱標疑惑道:“為何做不到?請蘇師教”
    蘇璟抬看了看樹葉開始凋零的大樹,說道:
    “商鞅變法是在秦國,春國戰國時的秦國,建國時方圓不足五十裏,疆域比之現在的大明,小了很”
    “商鞅可以用立木為信這樣的手段讓秦國的百姓信任他,就像是我可以在溧水縣通過各種類似立木為信的辦法讓溧水縣的百姓信任”
    “但若是對於現在的大明,這樣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說,辦法可行,但無法執行下”
    “因為大明太大了!”
    大明太大了!
    朱標聽到蘇璟的回答,隻覺得整個人都是一
    對啊,商鞅立木為信,在秦國那等小國之中,很快便能建立起公信
    但在大明,京城的消息要傳到邊疆,哪怕是八百裏加急的軍報也需要好多天,更遑論一些普通的消息
    商鞅的辦法,在大明,確實不是那麽容易行的通
    “不”
    突然朱標說道:“蘇師,商鞅立木為信的辦法或許不行,大明的確很大,但也沒必要像商鞅那麽著急,隻要徐徐圖之,公信力總能建立起來”
    朱標還是對大明充滿信心的,他自認為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
    蘇璟則是搖頭道:“牛懿,我剛才可是說了,或許辦法可行,但執行不下”
    朱標還是太單純了,這種人,有些可愛,但同時也相當的淒
    “為什麽?蘇師,大明現在不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麽,怎麽就執行不下去呢?”
    朱標反問道,他的情緒有些激
    但很快他就一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立刻道:“對不起蘇師,學生不該如此和您說話”
    “你老師我像是在意這些的人,你這態度很”
    蘇璟誇讚道:“就應該如此,記得我和你說過,要做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麽,你又沒辱罵我,隻是提出自己的疑惑,沒什麽不對”
    尊師重道是好事,但朱標並喜歡尊卑有
    “學生明白了,還請蘇師解”
    朱標鬆了一口氣,點點頭
    蘇璟看向朱標,反問道:“你以為建立公信力是一件什麽簡單的事情嗎?”
    “說白了,公信力是讓百姓信任,但土地兼並的事情都解決不了,又何談讓百姓信任呢?”
    土地兼並!
    蘇璟一句話,直接就讓朱標當場傻
    是啊,土地兼並的問題都無法解決,百姓賴以為生的土地都不能保證,又怎麽能百姓信任呢?
    徐徐圖之,怕是徐徐讓百姓越發的不信任
    還是得官紳一體納糧!
    朱標心中再度下定決心,這事得推行啊!
    但蘇璟接下來的話,又給了朱標一記重重的打
    “其實就算是土地兼並,那也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而已,即便真解決了土地兼並的問題,也無法保證公信力的形”
    蘇璟淡淡的說道,十分的隨
    朱標神色一變,追問道:“蘇師,那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難道大明就真的做不到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封建君主專”
    蘇璟平靜的說出了答案:“想要公信力,其實就是需要權力的透明,但是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下的中央集權,無法滿足這一”
    “從秦朝大一統開始,一整套封建君主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的建立,在之後的朝代中不斷的發”
    “西漢時,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三亂,漢武帝推恩令解決王國問”
    “隋唐時,三省六部製,避免臣子專權,科舉製又吸納人才,擴大統治階級的基”
    “北宋時,杯酒釋兵權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
    “元朝又設立中書省行省製度,為了保證政令能統一執”
    “這些過程中,都有一個特點,你看明白了嗎?牛”
    朱標仔細聽著蘇璟的話語,默默的思考
    但他並沒有看出其中的特點,隻覺得好像隱隱的知道了什麽,卻又無法說出
    蘇璟也沒等朱標回答,自己說道:“那就這些所有的改製,都是自上而下的,是君王為了自身的權力集中在手裏才做”
    “這樣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君王自身,代表了一切的權力,但這個權力,又無法受到監”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明尋常百姓若是殺人,則殺人者當償”
    “當若是大明的皇子殺人呢?天子一句話便可以免其死罪,所有的權力,不過都是天子本人的意”
    “同樣的,到了地方,你說那些官員會不會學習天子?”
    “這樣的大明,你覺得能有公信力嗎?”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永遠都隻是說說而已,當不得真”
    蘇璟侃侃而談,而朱標則是陷入了長久的沉
    因為蘇璟說的話,那是半點沒錯
    他想了想,自己的弟弟們若是做了殘暴之事,傷害了百
    父親朱元璋若是懲治,他自己也會去護著自己的弟弟們
    至於為什麽?
    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弟弟,兄友弟恭這是最基本
    這時候的百姓麽.
    朱標的內心深處,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
    自己所謂的憂民愛民,是真的嗎?
    事實上,正如朱標此刻所想的那樣,在未來,他的二弟朱樉在成年之後就藩為秦王之後,多行惡事,荒唐無度,在宮中大興土木工事、勞民傷財,不從父
    因此招來了朱元璋的斥責和不滿,甚至將其召回了京
    最後還是朱標勸說,這才免了責罰,放朱樉回去
    然而,最後的朱樉,還是被三名老婦人毒死
    對於自己的弟弟犯錯,朱標就沒有那麽憐惜百姓
    “所以呢,不要想了,這事從一開始就不可能”
    蘇璟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落葉,起身就欲離
    這種無解的事情,也就是和自己徒弟閑聊才說說
    隻是朱標還愣在原地,沉浸在蘇璟的話語中無法自
    他在思考,如果按照蘇璟的說法,讓天子的權力受到監督呢?
    這個想法剛一冒出來,他便立刻掐滅
    大明天子都要受到監督,那這個天下還是他朱家的嗎?
    根本不可能!
    這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