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58
字數:1995 加入書籤
第四篇-三國演義話群雄
縱橫捭闔各不同21
曹操大義獨追寇
當世英雄名垂後4)
1、焚金闕董卓行凶一節。且說孫堅飛奔洛陽,遙望火焰衝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並無雞犬人煙。堅先發兵救滅了火,令眾諸侯各於荒地上屯住軍馬。
曹操來見袁紹曰:“今董卓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按兵不動,何也?”
紹曰:“諸兵疲困,進恐無益。”
操曰:“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
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2、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
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複追。”
卓從其計,又令呂布引精兵斷後。
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
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將軍馬擺開。
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
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滎陽而走。
走至一荒山腳下,時約二更,月明如晝。方才聚集殘兵,正欲埋鍋造飯,隻聽得四圍喊聲,徐榮伏兵盡出。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
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帶箭逃命,踅過山坡。兩個軍士伏於草中,見操馬來,二槍齊發,操馬中槍而倒。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
隻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操視之,乃曹洪也。
操上馬,洪脫去衣甲,托刀跟馬而走。隻見前麵一條大河,阻住去路,後麵喊聲漸近。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複活矣!”
洪急扶操下馬,脫去袍鎧,負操渡水。操帶水而走。
比及天明,土岡下少歇。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
操正慌急間,隻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大喝:“徐榮勿傷吾主!”交馬數合,惇刺徐榮於馬下,殺散餘兵。隨後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憂喜交集。聚集殘兵五百餘人,同回河內。
3、卻說眾諸侯分屯洛陽。人報曹操追董卓,戰於滎陽,大敗而回。袁紹令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操解悶。
飲宴間,操歎曰:“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即仗義而來,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製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
紹等無言可對。既而席散,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十八諸侯討董卓,各懷異心恥孟德。
羅貫中寫出了,曹操發矯詔誓討董卓。憂國憂民之誌,躍然紙上。曹操獨軍追擊逆賊,中了詭計,險情不斷。恰似漢高祖,被圍滎陽,冒死突圍,成就了一代豪傑。曹操料眾諸侯不能成事,憤而離去,創立大業,亦當世之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