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82
字數:2196 加入書籤
第五篇-三國演義話梟雄
稱霸一方有英名17
子承父誌小霸王
心高氣傲一命亡-孫策2)
1、太史慈酣鬥小霸王一節。卻說劉繇,亦是漢室宗親,舊為揚州刺史,屯於壽春,被袁術趕過江東,故來曲阿。當下聞孫策兵至,急聚眾將商議。
長史張昭曰:“彼軍被周瑜襲取曲阿,無戀戰之心,今夜正好劫營。”孫策然之。當夜分軍五路,長驅大進,劉繇軍兵大敗,眾皆四紛五落。
孫策自提大軍直奔牛渚,劉繇出馬迎敵。
孫策曰:“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
劉繇背後一人挺槍出馬,乃部將於糜也。孫策戰不三合,生擒於糜,撥馬回陣。繇將樊能,挺槍來趕。那槍剛搠到策後心,策陣上軍士大叫:“背後有人暗算!”
策回頭,忽見樊能馬到,乃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策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
2、孫策軍士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知解到太史慈,親自出營喝散士卒,自釋其縛,將自己錦袍衣之,請入寨中,謂曰:“我知子義真丈夫也。劉繇蠢輩,不能用為大將,以致此敗。”慈見策待之甚厚,遂請降。
於是孫策聚數萬之眾,下江東,安民恤眾,投者無數。江東之民,皆呼策為“孫郎”。
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齎牛酒到寨勞軍。策以金帛答之,歡聲遍野。江南之民,無不仰頌,由是兵勢大盛。
孫策常親冒矢石。張紘諫曰:“夫主將乃三軍之所係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
策謝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策身經百戰,江南皆平。
曹操濮陽之戰,我不自往,恐將士不用命耳!孫策曰: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
為將帥者,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激勵將士,是取勝之本。
而水滸傳中,托塔天王晁蓋,曾頭市之戰。晁天王也說,我不自往,誰肯向前?卻被好事者網噴為,晁蓋已被宋江架空,手下已無嫡係將領,隻能自己帶隊衝鋒陷陣,致使身中毒箭,一命而亡。此受金聖歎陰謀論所影響,人雲亦雲,陷入了陰謀論。深讀、細讀,才能讀出名著真滋味。
3、袁公路大起七軍一節。卻說袁術敗回淮南,遣人往江東問孫策借兵報仇。
策怒曰:“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我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叛賊乎!”遂作書以絕之。
孫策有忠義報國之心,大義麵前,正氣凜然。亦當世之英雄也。
4、小霸王怒斬於吉一節。卻說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
曹操知孫策強盛,歎曰:“獅兒難與爭鋒也!”
卻說孫策受傷而回,將息到二十餘日,忽聞張紘有使者自許昌回,策喚問之。
使者曰:“曹操甚懼諸公。其帳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
策曰:“郭嘉曾有何說?”
使者不敢言。策怒,固問之。使者隻得從實告曰:“郭嘉曾對曹操言主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策聞言,大怒曰:“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許昌!”遂不待瘡愈,便欲商議出兵。
不數日,策金瘡迸裂,昏絕於地。須臾蘇醒,自歎曰:“吾不能複蘇矣!”一一囑咐後事。言訖,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歲。
羅貫中寫出了,孫策繼父之誌,禮賢下士,秋毫無犯,雄霸江東,也一代豪傑也。然正如郭嘉所說,輕而無備,性急少謀,終死於小人之手。隻能稱亂世之梟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