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84

字數:2018   加入書籤

A+A-




    第五篇-三國演義話梟雄
    稱霸一方有英名19
    世上無有後悔藥
    引狼入室隻稱梟-劉璋2)
    1、龐士元議取西蜀一節。玄德入城,與劉璋相見,各敘兄弟之情。禮畢,揮淚訴告衷情。飲宴畢,各回寨中安歇。
    璋謂眾官曰:“可笑黃權、王累等輩,不知宗兄之心,妄相猜疑。吾今日見之,真仁義之人也。吾得他為外援,又何慮曹操、張魯耶?汝等皆多慮,吾兄豈有二心哉!”眾皆嗟歎而退。
    忽報張魯整頓兵馬,將犯霞萌關,劉璋請玄德往拒之。
    眾將勸劉璋令大將緊守各處關隘,以防玄德兵變。璋初時不從,後因眾人苦勸,乃令將守把涪水關。
    2、取涪關楊高授首一節。龐統對劉備曰:“可馳書劉璋,望推同宗之誼,速發精兵三、四萬,行糧十萬斛相助。”
    璋得書,一人出曰:“劉備梟雄,久留於蜀而不遣,是縱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軍馬錢糧,何異與虎添翼乎?”
    眾視其人,乃零陵人,姓劉,名巴,字子初。劉璋聞劉巴之言,猶豫未決。黃權又複苦諫。璋乃量撥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發書遣使報劉備。
    玄德大怒曰:“吾為汝禦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毀回書,大罵而起。
    卻說劉璋聞玄德殺了楊、高二將,襲了涪水關。大驚曰:“不料今日果有此事!”遂聚文武,問退兵之策。
    3、孔明定計捉張任一節。卻說劉循逃回見父,說雒城已陷,劉璋慌聚眾官商議。
    從事鄭度獻策曰:“今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穀是資,軍無輜重。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廩野穀,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劉璋曰:“不然。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備敵也。此言非保全之計。”
    羅貫中寫出了,劉璋雖懦弱之主,然尚有愛民之心,亦當世之豪傑也。
    4、劉備自領益州牧一節。卻說敗兵回到益州,報劉璋。璋大驚,閉門不出。人報城北馬超救兵到,劉璋方敢登城望之。
    超在馬上以鞭指曰:“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鬆讒言,反欲害我。今已降劉皇叔。公可納土拜降,免至生靈受苦。”
    劉璋驚得麵如土色,氣倒於城上,眾官救醒。
    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
    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劉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眾人聞之,皆墮淚。
    忽報:“蜀郡太守許靖,逾城出降矣。”劉璋大哭歸府。
    次日,人報劉皇叔遣幕賓簡雍在城下喚門。璋令開門接入。雍入見劉璋,具說玄德寬洪大度,並無相害之意。於是劉璋決計投降。
    次日,璋親齎印綬文籍,與簡雍同車出城投降。
    孔明曰:”今西川平定,難容二主,可將劉璋送去荊州。”玄德從之。請劉璋收拾財物,佩領鎮威將軍印綬,令將妻子良賤,盡赴南郡公安住歇,即日起行。
    羅貫中寫出了,劉璋具有愛民之心。為免百姓塗炭,忍辱投降,雖懦弱,也英豪也。劉璋隻能稱亂世之梟雄也。